于波小小说两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m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狐


   清明时节,一夜罕见的鹅毛大雪,把野马山捂了个严严实实。雪不化,麦子也就无法种下去。小屯子的人憋了一冬,早就急着要干点什么了。
   天亮时,独眼王炮肩扛着“撅把子” ①,蹚着没膝深的积雪上了山。大雪封山,禽兽在觅食的过程中,必然留下明显的踪迹,这正是打猎的好机会。
   进了山口,野兔、山鸡和狍子的足迹纵横交错,着实令王炮怦然心动。一只藏在窝里的紫貂,被他“噗嗤噗嗤”的脚步声惊起,猛地从他脚下蹿出去。这么近,只要抬手一搂“勾死鬼” ②,便只待动手剥下一张名贵的貂皮了。然而,他只是犹豫了一下,便让这只貂在雪浪中扑腾着,如游泳一般逃逸了。
   王炮黑着脸,瞪着一只独眼,放轻脚步继续往前走。今天,即便有两只貂唾手可得,他也不想扣动扳机了。为啥?就因为枪一响,那只白狐会闻风而遁,这宿仇又报不成了。
   是什么宿仇呢?说起来,还得回溯到三年前。那时候,王炮就是王炮,没有独眼。王炮是他的外号,其缘故在于他和洋炮太亲密,说话时常提起他的洋炮,走路往往背着他的洋炮,甚至睡觉也搂着他的洋炮。其实,洋炮并不是炮,它是一杆能快速装弹击发的猎枪,当地人称为“撅把子”。
   三年前的仲秋夜,一轮又大又圆的皓月,从野马山背后悄然露面了。这时候,王炮醉眼迷离地走到山脚下。他在张寡妇家喝多了,不该这么晚路过此地。走着走着,就发现山坡上有个影子,人立着对月亮拱手作揖。这是啥东西?他愣住了,揉揉眼睛仔细看看,这影子很不真实,像是个虚幻的小鬼。他就端起猎枪,断喝一声:“什么怪物?”那影子闻声也一愣,便扭头看过来。就在他扣动扳机的一刹那,这影子一下子消失了。
   孤影拜月,且又在荒山,这情形谁见了不发怵?可是,王炮这家伙胆子特别大,在如此令人恐怖的地方,竟敢踏着落叶寻了过去。他要去看看,中枪的猎物是啥东西。然而,找来找去却是徒劳。忽然听到几声冷笑,赶紧抬了头,见怪物趴在大石头上,与他相距不过一箭地。如水的月光泻下来,那一身皮毛如亮银般发光。哦!是一只罕见的白狐。
   瘦脸尖嘴,苗条的身腰,都证明这是狐,不是狸。想着,枪口就一抬,“轰!”霰弹呼啸而去。再看这白狐,不在大石头上了。在哪儿?在地上,又是立着,毫无惊慌的样子。而此时的王炮,却满脸鲜血倒在地上。原来,是火药炸了膛,让他瞎了一只眼。
   从此,人们就叫他独眼王炮,还说他得罪了狐仙。王炮不信这一套,又一心想要报这个仇,伤愈后买了一杆双管猎枪,时不时地进山东寻西找。踅摸了一年多,终于寻觅到白狐踪迹了。他端着枪,追踪到一棵老榆树下,发现树洞前有一堆狐粪,还散发着骚臭味儿。再看昏暗的树洞内,似乎空空如也,气得他朝洞里连放两枪。
   就在那天晚上,他家的鸡鸭突然惊叫着、扑腾着,把圈门撞破了。掌灯出门看,已经被咬死十几只。一堆令人作呕的狐粪,像是有意留在圈门口的。奇怪,这白狐是怎么找来的?邻人说,这就是个狐妖,不能招惹的狐妖。王炮不听,把一杆猎枪擦得锃亮,装填好十几发霰弹,就盼着冬天快来,一场大雪降临。
   而此时,已是冰天雪地的时节。王炮在积雪中跋涉着,去寻找他的老冤家,那只害得他瞎了一只眼的白狐。太阳似乎产生了敌意,就贴近他头顶上放射光芒,雪地又将刺眼的白光反射过来,逼得他不得不眯起双眼,迎风抹一把流出的泪水。
   山谷寂静得很。突然,“咔!”一声,白桦断裂一枝。循声看去,却又没发现异物。一阵怪风刮来,就近的栎树神秘地摇摇头,又不动了。一只鹿,从栎树后边探出头,倏忽间又缩回去了。王炮无心猎鹿,只想去找那只白狐。走着走着,“啪!”一颗松塔落下来,恰恰砸在狗皮帽子上。那只松鼠蹲在树枝上,拱起一对前爪说:别开枪,快回家去吧。
   王炮又踅来踅去,转了好几个大圈子,到底找到那棵老榆树了。树洞依然,光滑的洞口和地上的几丝白毛,让他的独眼顿时凸出来,而眼下了无痕迹的雪地,又让他心里充满了狐疑。他想了想,索性在老榆树旁边坐下,懷里抱着大枪等待着。此处居高临下,视野比别的地方好,这让他心里多了几分把握。
   将近晌午了,他感到很疲惫。这会儿坐下,瞌睡就袭上来了。稍稍一合眼,就觉得一道白光从树洞中射出,赶紧端起枪看过去,见那白狐已经蹿出几丈远。“嘭!嘭!”两声枪响,雪雾溅起来,又消散了。白狐呢,又在倏忽间消失了。
   弹无虚发的王炮,一碰见这白狐就失手,岂不怪哉!
   雪地上,留下的两片蜂窝状的弹痕,几乎覆盖了白狐的足迹。再仔细看去,这狐迹也极怪,竟是拐着急弯且变速的。胆子大得没边儿的王炮,看到这儿也不由得心里发怵了。这是狐吗?分明是个鬼。
   那么,你追还是不追了?踌躇了一阵,他又咬咬牙:老子豁出命去了,追!
   这一追,就足足追了三个时辰,追得夕阳躲到西天边,将一抹鲜血吐在雪地上。在红得耀眼的积雪上,遗留着白狐散乱的足迹。显然,这只狐是故意兜着大圈子,在原来的路线上乱跑,让自己的足迹不断重复,又穿行在几只野兔之中,使得各种兽迹更混乱了。
   在夕照的余晖下,王炮瞪着独眼寻觅着,费力地寻觅着。遇上可疑的地方,他就弯下腰在交错的兽迹上辨认着,还要伸出手指在狐迹上触摸一下,这是依据这雪印的软度和硬度,以及迈步幅度和爪痕的大小,来判断出哪个是先行的,哪个是刚刚留下的。
   又追了一阵子,白狐掉头爬上山坡,蹲在一棵大树下不动了。想想看,只要看见猎手端起枪,这只狐一跳就能躲在大树后。况且,在视野最好的高地上监视猎手,又能够及时起身逃之夭夭。这情形,让王炮不禁感叹起来:好个鬼精鬼灵的家伙!
   这么想着,他心里就有点软下来,脚步也就有些犹豫了。还追不追呢?又一想,谁让我瞎了一只眼?这只白狐。此仇不报,如何能罢手。就又咬咬牙,再追上去。
   就这样追到日落,人累得扑在雪地上,只能往前爬。狐也累得吐出舌头,龇着牙,横卧在积雪上不动了。到了射程之内,王炮端起枪瞄准,这白狐竟坦然抬了头,从从容容地瞧着他,毫无害怕的样子。他知道,这一枪打过去,霰弹就会在狐身上造成筛子般的窟窿,那可就没有完好的皮毛了。    现在,白狐已经跑不动了。只要抡起槍托,照着狐头狠砸下去,便是大功告成。于是,王炮索性爬过去,又双手撑地使劲站起身,将手中的猎枪掉过来……
   白狐冷冷地盯着他,仍是一动不动。他也以同样的目光盯着白狐,那高举起的枪托却悬在空中了。狐的双眼微微眯缝着,呈金黄色的蝌蚪状,而眉梢向上挑起来,就颇似美人儿的丹凤眼。怪不得,人皆称美女为狐媚子。如此勾魂摄魄的双眼,怎忍心一枪托砸下去。
   人与狐,就这么默默地对视着。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生灵都有一种通用语,这就是:眼神。眼神的交流,便是心灵发出的语言。两心若相照,相互也就听得懂了。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就这样在人兽之间应验了。
   不知过了多久,王炮眼中的敌意消失了。他若有所悟地叹一口气,将猎枪掉转过来背在身上,一步一步,下山去了。在他的身后,竟传来娇细的一声唤,倘若不回头看去,在恍然产生的错觉中,那就是个娇柔的小姑娘。
   时光流逝,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一天晚上,王炮听见轻轻的叩门声,起身推开门一看,竟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是谁呀?是那只白狐。这古怪的精灵,浑身湿漉漉的,嘴上叼着一条大鱼,默默地放在他面前,又别有深意地瞧瞧他,就转过身走掉了。
   王炮愣怔着一只独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只白狐,就在他目送之下,慢慢地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一滴浑浊的泪水,从他的面颊缓缓流下来。
   从此,王炮再也不打猎了。
  注:
  ①撅把子:猎枪的俗称,有单管与双管之分。
  ②勾死鬼:猎枪扳机的俗称。

傻狍子


   这是一对母子,与人不同的是它们吃草,身上披着草黄色的厚毛,用四条腿走路。狍子妈带着小儿子出山来觅食,它绝对想不到就要与孩子永别了。
   野马山上的野兽,狼也好,狐狸也好,兔子也好,貂也好,凡是跟人打过交道的,没有谁不晓得要多加小心的,除了人们所说的傻狍子。狍子傻,见了人不知道赶紧跑,站在那儿愣着,或许是在想:这两条腿走路的,到底咋回事呢?有时碰见虎呀狼呀,即便跑掉了,却不知为什么又绕回来,要到原地去察看一下。这,玄乎不玄乎?
   那年腊月,大雪没了膝。山坳里的于花屯,在冰僵了的松花江畔沉寂着,倘若从野马山上远远地望过来,那些草房都顶着厚厚的雪,犹如七零八落的白蘑菇。雪过后,一捆谷草御风而来,也不知是谁家的。它在大风中滚进马磕巴的院子里,撞到窗子跟前就不走了,只是乱抖个不停。天刚亮时,风小了。一只饥饿的野兔找草吃,倏忽间跳过了破院墙。它在窗下正吃着草,听得后边“扑通、扑通”两声,狍子母子相跟着跳进来了,实在也是饥不择食了。四野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把草都掩埋了,来吃点谷草也是不得已。
   20世纪中叶,东北还有好些蛮荒的地方,就如当时传说的那样,“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在我的故乡,狐狸、兔子、山狸子时常趁天黑跑进屯子,偶尔也有狼偷偷溜进来,只要看见圈门上悬着绳套,它就会悻悻然悄然离去。狼总是多疑的,不像狍子那般憨厚。离开猪圈时,它还故意留下带着猪毛的灰白色粪便。雪地上,留着梅花形的脚印,那往往是狼的或是狗的。狍子脚印和鹿的差不多,只是比鹿的蹄迹要小些。
   狍子走路往往是随心所欲的,不会像狼或狐狸那样绕来绕去。所谓“棒打狍子”,就是说它们缺少防人之心,比别的野兽要傻。这会儿,母狍子和小崽跳过院墙,只胆怯地向四周观察一下,就直奔那捆谷草。野兔不怕狍子,知道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就跟它们在一起大吃大嚼。哪晓得,要命的危险逼近了。
   那是猎户马磕巴的眼睛。悄悄地,他的锥子似的目光,透过手指捅破的窗纸洞,打量着吃草的母子俩。这苍黄的毛皮,在铁青色的曙色中闪闪发亮,让人一眼就看得出它绝对无与伦比。确实,这狍子皮的厚实和保暖性能,当年的故乡人最有体验了。我上学时,冬天里在大通铺上垫一张狍子皮,便可以在被窝里睡个暖和觉,若论轻便、保暖和御寒,老虎皮也比不上它。关东山人,谁能不知道狍子皮最能御寒呢。
   马磕巴从窗纸洞里窥视着,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为啥?因为这只狍子没长角,还带着崽子,显然是母的。公的体型比它大,发情前头上长有三叉的犄角。
   这么看罢了,马磕巴便不慌不忙端起猎枪,悄无声息地下了炕去推房门。门被两尺厚的大雪挡住,他猛地一使劲才推开半扇。门轴“吱——”一声尖叫,野兔就惊得“嗖”一下,跳出院墙逃走了。而狍子不跑,还在愣神儿看着。它有些好奇:咋回事呢?
   傻狍子,你倒是快逃啊,快逃!
   它愣一下之后,这才带着崽子逃走。我知道,狍子的快捷不亚于鹿,转眼就能蹿出一箭之地,就那么纵身一跃,已经到了院墙外边。
   就在这时,马磕巴一声大吼:傻狍子!这一对母子,竟猝然止步回头,要看看是啥东西在叫。于是枪响了。枪是长苗子老套铳,射出去的是霰弹。霰弹覆盖了这一对母子。母子就应声倒下去,血都喷在雪地上,特别的殷红。
   马磕巴提着还在冒青烟的老枪,得意地咧着大嘴走了过来。这时他才留意到,母狍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正困惑而又悲哀地盯着他。这双眼睛真是美丽极了,蕴含着绵羊般的温顺,梅花鹿一般的清澈,小姑娘一般的羞怯。至死,它也不明白这是咋回事,为啥在“轰”的一声炸响之后,自己和孩子都倒在雪地上了。那双眼睛,就那么不能确信地盯着他,似乎在问:是你,用那根会冒烟的长棍子打的?人啊,我是多么信得过你,你怎么能打死我呀?我死了,我的孩子可怎么办?
   而它的孩子,那后腿流着鲜血的小狍子,只能默默地趴在妈妈身边,哀哀地啼叫着。马磕巴是个穷汉,四十来岁还没娶上老婆。后来,他结结巴巴地说,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母子俩就躺在雪地上,像人一样“拥抱”在一起。他站在原地愣了一会儿,一弯腰将小狍子抱起来,走进屋里找一块干净布,把受伤的狍子腿包扎好,把它放在热乎乎的炕上去了。    出门再去看,母狍子双眼还盯着他站过的地方,而眼神已经凝固了。天气太冷,他赶紧把母狍子拖进屋里,否则过一会儿它就冻僵了。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那天上午,马磕巴用刀完整地剥了母狍子的皮,却没有用它做自己铺的褥子,他把这张皮铺在炕上,让小狍子趴在上面。小狍子嗅到妈妈的气味,渐渐安静下来,不再哀哀地哭叫了。这真是一件怪事,它怎么就能乖乖地趴在那儿,伸着舌头舔食着瓦盆里的小米粥呢,而且是用感恩的眼神看着人!
   起码,人以为这种眼神是感恩的。
   这只小狍子,就在马磕巴的家里养好了伤。狍子不是人,你看看它那双大眼睛,就知道它是多么单纯、多么善良、多么憨厚,又多么无辜了。它从不贪婪,只要给一把草吃,嫩的也好,枯的也罢,一点怨言也没有。
   天长日久,小狍子把这儿当成了家,把马磕巴当成了主人。腿上的伤好了,主人有时会带着它出去逛逛,它就像狗一样顺从地跟在后边。我就纳闷,它的野性哪里去了,為什么不趁机逃跑呢?
   自从打死母狍子之后,马磕巴似有忏悔之心,半年多没摸过猎枪了。可是,人的原罪是难改的。有一天,打猎的兴趣又袭上心头,他便背了老枪带着小狍子,驾着小船渡江去了北岸,带着杀兴潜入野马山。
   野马山,以蛮荒而又野性的气息,呼唤着所有别离的游子。那种深切的呼唤,是松花江水拍击岸边的涛声,是大山深处潺潺的溪流声,是雄浑的林涛声和呦呦的鹿鸣声,是野鸡突然飞起来嘎嘎嘎的惊叫声,还有的是类似妈妈的母狍子的啼唤声……
   小狍子在山路上蓦地停了脚步,肯定是感到既陌生而又熟悉了。它环顾着四周,心神不定地环顾着。它想到了什么呢?
   云在山头悠悠地飘;阳光从云隙间射下来,满地是斑斑驳驳的树影。山风轻轻地摇晃着树枝,摇晃着一簇簇野葡萄,摇晃着大黄蒿和羊胡子草,摇晃着嗡嗡响着的黄蜂窝。一切都恍然如梦,这种感觉不应只属于人。
   小狍子,一定是听到了妈妈的呼唤。
   就在这时,从山道旁的林阴里,突然跳出一只野兔来。人藏在草丛里,这只野兔未留意,它只是拱起一对前爪,坐在地上似乎在祈祷着什么。奇怪呀,奇怪!马磕巴心里嘀咕着,却还是死盯着它,端起“会冒烟的长棍子”,悄悄地瞄准……
   这时,小狍子浑身猛一抖,定然想起一年前的噩梦来了。人在做,天在看,狍子也在看。天真、善良、纯朴、无邪、轻信,它这些美好的天性原本就脆弱,在人的“教化”下也会蜕变的。你若不信,就看这只依赖过人的小狍子,再也不会那么质朴和憨厚了,它突然从马磕巴身边一跃,眨眼间就消失在丛林之中了。
   一声土枪的轰击,惊醒了梦幻般的山林。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李子柒,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知名美食视频博主,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她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  过去的几年里,她在
近日,郑州市区小学新生开始入学报名,市区内不少小学门口又围满了前来报名的家长和孩子。一些学校门口的报名队伍甚至长达数百米,还有不少家长从夜里就开始排队,只为报名一开始就能取得一个报名号。  据了解,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六证”齐全:一是郑州市居住证;二是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三是户籍所在地的户口簿;四是父母身份证;五是户口所在地乡(镇)级人民政府或县(
①最传奇马拉松——柏林马拉松  柏林马拉松不仅是一个奔跑在历史之中的“城市马拉松”,还是一个“精神马拉松”,只要最后一名选手还没有完成赛程回来,柏林马拉松的大门就不会关。  ②最冷马拉松——北极圈马拉松  谁说马拉松只能在气候舒适的地区举行?北极圈马拉松创立时间为2004年,参赛者需要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环境下,在崎岖不平的雪地上跑步,这种极特殊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使得北极圈马拉松逐渐成为马拉松达人追
哭泣的女人   女人背着个大背包,左手拉着个大箱子,右手还抱着三岁的孩子。女人打算去火车站,那时她还没有最终决定要不要回家,不管回不回,火车站是个歇脚的地方。   三个月前,她是从家里偷偷跑出来的。父母要她嫁给一个她无法接受的有精神病但家境却不错的男人。对方的家人,也不太介意她结过婚,还带着个孩子。女人从家里跑出来,去了深圳。深圳是她打工的地方,她的前夫还有女儿,也在深圳。只是来到深圳后她才明
随着放学铃声一响,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的学生开始讨论今天的家庭作业——种花。让我们把镜头转向孩子们,看看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只见他们的小组长先分工,然后一起选择种植区域。他们有的在小区开辟一块荒地,有的选择种植在花盆里。他们仔细地松土、洒籽、浇水、施肥,然后等待种子生根、发芽、开花。据介绍,这是该校常态化的体验式作业,在学校的广泛推广下,这种“玩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爱上了“做作业”。  (栏目主
一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美好的,而要能体验到故乡的美好,需经过长时间的磨砺。2017年盛夏,我回到了哈密。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初的22年,而现在,我离开它已有24年。   我虽然出生在这个东疆小城,但从世俗意义上考量,我和它已处于完全脱节状态。自1993年离开这座城市,我便丧失了“哈密市民”的身份;到2015年,我曾居住的那栋老屋被夷为平地,我在这个城市里已没有了地理意义上的“家”。然而,就像
云旗小学位于保康县马良镇西南方的大山中,距县城近100公里,距马良镇20多公里。全校20名教师,平均年龄53岁。2012年,该校响应县教育局号召,正式启动“生本课堂改革”,全校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生本课堂改革让偏僻的云旗小学尝到了甜头,让教育局也坚定了全面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信心。随后,保康县教育局将生本理念融于区域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掀起了覆盖课堂、服务、
近日,荆州市荆州区教育局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会,全区中小学校长、二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会议要求,深刻反思,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主动性;标本兼治,追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新成效,通过再学习、再认识、再行动,坚持学习与交流相结合、律己与执纪相结合、勤政与廉政相结合、整改与建章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深学深思,丢掉侥幸;健全机制,加强防控,切实把党风
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市中小学校教师资源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按照“内部挖潜、优化配置、改革创新、规范管理”的思路,促进全市教师资源合理布局,推动成都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意见》提出,实现教师的“无校籍管理”“县管校用(聘)”机制,是盘活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源、解决中小学师资不均衡的关键。成都将启动试点探索授权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教职工编制职能的工作,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
周亭的叙事没有边界。小说上来就是剖宫产的片段,主人公“我”边生产边默诵綦毋潜的诗,产床、柳叶刀、切口、创伤和“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互相映照,产生出画面与意境上的交错重叠,在开篇即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广度。之后,我由哺育问题跳跃到哺乳动物的生存样态,接着写到梦境,接二连三的,与生育相关的噩梦。小说的前三分之一,作家以一种意识流的写法交付、铺垫了主题。   直到来自老家的刘叔突然出现,小说逐渐步入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