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近期和远期毒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与预处理有关.找出合理的剂量和新的高散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的:了解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作预处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毒性和移植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地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7-07/2006-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31岁.移植时病程5~17个月,平均8个月.方法:对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缓解期患者进行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髓外毒性分级采用Bearman等制订的标准,预处理相关毒性分5个级别,即由无毒性(0级)至致死性毒性(Ⅳ级).统计分析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期.主要观察指标: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5例无任何毒性发生,最大毒性为Ⅲ级者占13%(6/45).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大多数为Ⅰ~Ⅱ级,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Ⅲ级不多见.在Ⅰ~Ⅱ级预处理相关毒性中口腔黏膜溃疡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33/45)和51%(23/45),经治疗后短期内恢复;心脏毒性发生率低,均为Ⅰ级,多为心动过速和ST-T改变;肝脏预处理相关毒性,除2例肝静脉闭塞病外,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4例出血性膀胱炎,其中1例为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肾、肺和中枢神经系统预处理相关毒性少见.②移植后43例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植入失败死亡2例(4%).中位随访时间37(8~102)个月,复发10例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5例,2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62.2%).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侵袭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早期复发.结论: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相关毒性轻,患者耐受好.
其他文献
思考病例John,15岁,学生,学习成绩中等,但他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John的父亲带他来看病,说他的左膝疼痛数周,左侧颈骨粗隆肿大并有压痛.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88例病人进行 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 7个危险因素 ,又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家族史、夜间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l造影最佳时机和治疗选择。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SAH并行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1015例,回顾性分析总结造影时机
目的 探讨青光眼引流物植入眼玻璃体手术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后眼,所有眼均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或原疾病发展加重,再次手术采用玻璃体手
目的检测人创伤大脑皮层与正常大脑皮层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寻找脑创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利用含21 329个基因的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5例创伤大脑
目的:观察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建立体外细胞周期性机械牵张力学装置
目的 探讨wt-P53蛋白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Bs)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在人KFBs中wt-P53蛋白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来源于人瘢痕疙瘩组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26.5岁,病程:6月~5 a,全部病人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其中股骨骨折5例,髌骨骨折1例,胫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2例,尺桡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9例103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SC)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以及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移植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