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中国民族事务的公共性特征不断凸显,国家与多民族社会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族际关系领域的压力与挑战需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民族事务治理转型方案.运用规范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基本逻辑的研究表明,通过民族事务治理来维持公共权力资源在国内不同民族间的动态均衡分配是实现族际关系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国国情,在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府际关系层面,要明晰职能定位、统筹权力划分,促进分权方式由“环节性分工”转为“整体性分权”;在横向的政府与社会力量关系层面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为依据,对老舍中文小说中收录的性状类北京方言词语进行研究.通过严格筛选,共收集到313个性状类北京方言词语;其中表性质者79个,表状态者151个,表情状者61个,表数量者17个,表感叹者5个.又将这五大类性状类词语细分为14小类,并进行细致描写.
《十诵律》是第一部系统译为汉文的佛教广律.该律翻译过程曲折、文本层次复杂,异本异文众多,亟待深入研究.敦煌文献中目前已发现《十诵律》写本共57号,其中不少残卷或残片原本属于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可以缀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边缘的拼合、书风字迹与行款格式的比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将其中的20号缀合为8组;另有一组存有缀合的可能性,暂无图片,存疑待考.缀合后的写卷形态完整,揭示了写本时代《十诵律》修订与流传的全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