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粗提葡萄梗单宁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方法]通过研究特1号、ADS-17、AB-8和D4006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筛选最佳树脂,研究最佳树脂对粗提葡萄梗单宁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确定其最佳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参数。[结果]特1号树脂分离纯化粗提葡萄梗单宁的最优吸附-解吸试验条件为:上柱液pH值3.0,质量浓度5.67 mg/ml,流速2.0ml/min,室温,洗脱剂乙醇浓度60%;粗提单宁经树脂吸附纯化后,纯度大幅提高,可以达到96%;树脂经7次重复使用,吸附性能无明
其他文献
孟卓理(Jean.PaulMangeolle),默克密理博过程工艺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他负责全球10亿欧元的业务量,全权负责该业务的战略、研发、市场、销售运作和业务拓展。2010年默克集团收购密
B102010报告世界生物产业界的盛会BIO2010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会场上新兴国家的姿态,重新给人们留下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印象。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7年12月10日举行能源植物研发中心暨IOB-TLL甜高梁联合研发实验室(IOB-TLL Joint R&D Laboratory for Sweet Sorghum)启动仪式。植物研究所(IOB)和新加
[目的]以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和微量液氮法提取DNA,并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单因素筛选。[结果]微量液氮法
联合国大会第61/203号决议宣布,2010年为生物多样性国际年。翻阅一下医药的历史,不难发现它起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19世纪开始制造的吗啡、阿司匹林等这些现今还在临床上应用
住2008年的ASCO上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的试验结果引人关注。还有一些像PARP抑制剂等在新等级上取得好成绩的化合物。分子靶向药物的并用尝试已经正式展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伽尔文(Garvan)医学研究所合作,从苦瓜中发现了数个具有治疗糖尿病应用前景的活性化合物。双方共同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08年3月21日国际知名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
分别采用基因克隆技术、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首次克隆了番鸭神经肽S(NPS)的基因,并探讨NPS对番鸭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所克隆的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试材,在水稻抽穗期,剪去部分枝梗和叶片,研究不同的库源比与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与汕优63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