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产力与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的时代化表述,是人类进入智能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形态,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现代化目前已进入到进一步将我国的工业生产力提升为智能生产力的新阶段,它对于我们实现在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由大到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基石,但要完成这一提升无疑具有新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目前我们所实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如果将其推进为智能化与工业化的“新两化融合”,则能更加积极地推进我们建成基于智能生产力的现代化强国进程.
其他文献
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系统梳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深化对调查研究的认识,正确运用调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还有利于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理论只有继续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科学性、有效性、深入化、制度化,才能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力量.
目的论自古以来就是西方思想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古代,存在着古希腊的自然目的论和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两种形态.在近代,存在着康德范导性的目的论和黑格尔建构性的目的论两种形态.本文力图追溯目的论的历史嬗变,对四种形态的目的论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贫穷是千年顽疾,是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也是世界各国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在生产力落后的历史阶段,贫穷难以避免;但在生产力十分发达的今天,全球尚有十数亿人口处于绝对贫穷状态.
期刊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就业、平台用工为特征的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快速增加,成为影响就业质量和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