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虚幻的流亡之歌——析《死者》中乔伊斯流亡意识的萌生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写了许多有关流亡的作品。《死者》是乔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遭遇来自三位不同的爱尔兰女性的挫折时,他的意识经历了三次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加布里埃尔意识的三次变化旨在揭示乔伊斯流亡意识在《死者》中萌生,以期加深对其自我流亡的理解。 James Joyce is considered an exile writer, writing many works about exile. The Dead is Joyce’s first song of exile, and her hero, Gabriel, experiences three changes in his consciousness when he encounters setbacks from three different Irish women. By analyzing the three changes of Gabriel’s consciousnes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eal Joyce’s sense of exile in the “dead” in order to deepen his understanding of his self-exile.
其他文献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观、世界观对自己以及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现是由认识、观点
当好高中班主任不容易,上了高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
目的:比较胆总管探查 I 期缝合与 T 管引流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科行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组(78例患者)和 T 管引流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方式进入了“后现代阅读”时代.“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网络成为大众获取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传播媒介环境更为开放和自由,
朱彝尊是清初文坛一流大家,作为诗人他与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作为词人他是浙西词派宗主.出仕清廷是朱彝尊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选择,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中重要的转折点.出
在全球化进程中异种文化共存、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草原文化的传承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竞争和挑战。曾经依水草而居,征服欧亚大陆光显一世的蒙古人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
从清末时期的外交官,民国年间的遗老直至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郑孝胥毕生的从政议政,都与日本存在密切关联。作为清末民初的“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郑孝胥的创作于不同历史
“闲愁”诗词是盛世文化氛围中富足阶层男女诗人的浅醆低唱,是文人因人生缺憾而生成的忧郁感伤的情绪。于是闲愁被中国古代有闲阶层男女化为诗歌而反复咏唱,又因性别的差异,
白居易作为中唐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边塞诗具有时代背景下的鲜明特色。本文以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边塞诗”为论述的主体,对其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述
“风格”这一从西方引进的文学理论术语,颇似中国传统的“神韵”、“意境”之说,是一个抽象的、有相当模糊性的概念。但它又是可以感知、可以描述、可以再现的。因此从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