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马铃薯生产的几个障碍因素

来源 :西北园艺·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而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的种植大户不断增多,产量与种植效益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约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   种子因素
   这里面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没有选择好品种。优良的早熟脱毒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保证马铃薯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规模种植量大集中,种薯选不好就会出现田间缺苗断垄、死秧严重的现象。根据马铃薯喜冷凉气候的特性,生产上应选用早熟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东农303、中薯三号、荷兰十五等优良品种。二是种薯催芽过程没处理好。传统催芽使用的湿沙催芽法,种块往往易染病腐烂,幼芽细弱。干催芽法培育的幼芽则粗壮,腐烂少,根系发达。因此生产上宜采用干催芽法。首先选择薯形符合品种特性、薯皮光滑、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严格剔除畸形、芽眼坏死、脐部腐烂的薯块,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保证每块种薯有1~2个健康芽眼,每块25~30 g。薯块切好后,晾晒1天,待伤口愈合后,在温床底放一层细麦秸,上铺一层塑料编织袋,然后在上面放10~15 cm厚的种块,在种块上再盖一层麻袋片,然后保持床温15~20 ℃。当芽长到0.5 cm时,扒出晾芽2天,将薯芽分级挑选,分级栽植,确保一播全苗。
  2   整地因素
   根据马铃薯生长习性及需肥规律,尽量采用机械化设备深翻晒土,杀虫灭菌,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较安全的土壤环境。要做到土地用养结合,必须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改常规施肥为“有机、氮、磷、钾、微肥”平衡施肥。配方肥具有养分全、肥性稳、肥效长等特点,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若单独施用无机肥,养分单一,易造成块茎腐烂,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商品率,并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由于马铃薯为喜钾作物,应重点施钾肥,中后期还要进行叶面施肥,以满足其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4 000 kg、硫酸钾复合肥50~70 kg。复合肥一部分结合耕地翻入耕作层,一部分在播种前开沟时集中沟施。注意不得施用含氯的复合肥,如氯化钾、氯化铵等。
  3   播种期因素
   拱棚设施栽培,应提前1个月扣棚暖地,适播期由露地栽培的2月底或3月初提前到1月下旬。当棚内气温稳定在8~15 ℃、10 cm地温达到10~15 ℃,芽长到0.5 cm左右时,晾晒1~2天,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播种深度8~10 cm,要求均匀一致,避免过深或过浅。播后每亩喷“施田补”(二甲戊乐灵)除草剂150 g,然后覆盖地膜。这样使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处于白天高温、夜间低温的最佳时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4   种植密度因素
   规模化种植,往往会出现植株间距大小不一的现象,这也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适宜的栽植密度,不仅有利于田间管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菌传染,而且能稳产增产。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观察,“双行高垄”模式管理简单,增产显著,适宜种植密度为3 400~3 800株/亩。每亩以早熟品种3 800株,中晚熟品种3 400~    3 600株为宜。
  5   肥水管理因素
   幼苗出苗后到7~8片真叶前,由于棚内低温低、植株易徒长,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墒情过干时可以在晴天上午浇小水。对地力差、底肥用量少、幼苗长势弱的应尽早穴施少量速效氮肥,并结合浇小水提苗。幼苗后期匍匐茎开始形成后,应适当浇水,并依据幼苗生长情况追施速效氮肥或硫酸钾复合肥。花蕾显现时,摘除花蕾后,结合浇水,亩冲施硫酸钾复合肥15~20 kg,并及时进行培土防止青头出现。结薯期田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施肥原则上增施磷、钾肥,配施氮肥。结薯后期要注意排涝和防止叶片早衰。
  6   覆盖栽培因素
   常规露地栽培马铃薯,成熟晚,效益低。采用单层地膜覆盖,或小拱棚加地膜双膜覆盖,或大棚加小拱棚加地膜三层覆盖栽培马铃薯三种覆盖模式,均能起到提早成熟、商品率高、产量高效果。在鲁西南地区露地栽培一般6月中旬上市,单层地膜覆盖5月下旬上市,双层膜覆盖5月中旬上市,三层膜覆盖则提前到4月下旬或5月上旬即可上市。
  7   病虫害防治因素
   病虫害防治不力也是造成拱棚马铃薯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环腐病、软腐病发病严重,一些基地马铃薯产量并不高,因而生产上应改以往的“治病”为主为“防病”为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病虫害。有的基地对地下害虫防治不力或根本不防治,造成地下害虫咬断薯芽或吃掉薯肉而感染土中杂菌,一级商品薯块减少而影响收益,致使田间出苗不齐,死秧严重的现象时有发生。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200 g加水2 kg、拌土25 kg制成毒土,在播种时撒于播种沟内防治;切刀及时消毒或使用小薯整播,以减少病菌传染,防止环腐病、软腐病等病害发生;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处理。生产上提倡草木灰拌种,以达到补钾、抗旱、抗寒、防病虫的效果。
其他文献
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火龙、跑马干,是一类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温度决定发病的轻重,湿度决定病害的流行的程度。其发病特点是来势猛、传播快、发病重,2周内可使整株叶片枯死,减产20%~50%,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府谷县地处长城沿线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和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蔬菜种植面积1866 hm2,设施蔬菜面积由1996年的20 hm2发展到目前的213.3 hm2,其中黄瓜种植
近年来,大学生公益创业蓬勃发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以“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公益培训”为主题,与当地教育局、中小学、社区、企业、计生政府部门构建联动机制,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诸如“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资源流失”等各种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学校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必然要重视教师,吸引优秀教师资源,留住人才。以此为背景,文
伴随炎热夏季的到来,高温、强光、暴风雨等因素对设施蔬菜生长影响较大,而这时冬春茬或早春茬蔬菜进入生长中后期,越夏茬蔬菜则进入种植初期。根据气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确保棚室蔬菜的正常生长,是栽培的关键。  1 温光调控  1.1 通风控温  温度是影响蔬菜生长的关键。在春夏季节,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之上时,应及时撤掉冬暖温室的草帘,夜间不再进行覆盖。当棚内温度较高时要逐步放风,加强通风换
对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进行了简单说明,详细阐述了PLC的组网方式、PLC对交通现场数据采集过程、系统中的多传感器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最后论述了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过程.实现
利用卡拉胶-聚乙烯醇混合胶体固定化酿酒酵母可以制备出机械强度高,传质效果好的凝胶颗粒,其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聚乙烯醇浓度8%,卡拉胶浓度0.5%,菌体添加量0.1g/mL,固定化时间24h.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曾经风靡一时,是不少人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这些小人书再度火爆起来。原价两角钱的小人书,现在市场上售价为20元,而一些出版数量少、品相较好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双创”教育方兴未艾,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诸多弊病,如“双创
利用标准化线性规划的方法,给出了各种形式线性规划的严格互补性.结合Kuhn-Tucker条件,线性规划严格互补性可表述为:线性规划与其对偶规划的一解满足非负约束与其Kuhn-Tucker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