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华西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椒具有较大的药用与食用价值.目前关于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以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以及苯丙素类成分为主,相关药效研究也较广泛.现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花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花椒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含量.方法 采用Dionex Ion Pac AS11-HC分离柱(250 mm×4 mm,9.0μm),以28 mmol· 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淋洗,流速1.0 mL· min-1,柱温35℃,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抑制器电流75 mA.结果 亚硫酸根和硫酸根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 6.48、0.012~1.2 μg·mL-1,r分别为0.9996、0.9990;平均回收率为97.3% ~99.1%,RSD为1.00%
目的 利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优化绵马贯众多糖及黄酮类成分的共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自变量,以葡萄糖和芦丁为对照,以绵马贯众黄酮和多糖总得率的满意度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交互作用对满意度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结果 各因素影响的大小程度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且各因素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绵马贯众多糖及黄酮得率的满意度影响均比较显著.最优共提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1,30%乙醇于4
目的 探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对氟尿嘧啶诱导小鼠肠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嗜酸乳杆菌低、高剂量(0.2、1.0 cfu· kg-1)组,小鼠腹腔注射氟尿嘧啶0.2mg·g-1·d-1造模,造模的同时灌胃嗜酸乳杆菌,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取血后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用于病理和生化检测.结果 嗜酸乳杆菌可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目的 对灵芝习用品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 系统地观察8份灵芝习用品的性状,包括质地、形状、大小、颜色、断面、气味等以及其显微特征,包括皮壳、菌肉、菌管、孢子特征.采用薄层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8份习用品均鉴定为灵芝科灵芝属真菌Ganoderma sp.,外形有一定差异,又具有共同特征.共同特征包括无菌柄,皮壳硬,皮壳菌丝构造呈纵向交织纹理,含多种三萜类成分.薄层色谱显示8份样品的化学成分一致,提示其生物亲缘关系密切.结论 所用方法为灵芝习用品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盐酸氯哌丁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氯乙烷的含量.方法 采用DB-624毛细管柱(20 m×0.25 mm,1.8μm),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程序升温,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定性离子m/z 64、m/z 66、m/z 49、m/z 28,定量离子m/z 64,按外标法定量.结果 0.01~5.16 μg·mL-1氯乙烷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定量限为6.6 ng· mL-1,回收率为102.0%(n=9),限
目的 采用替代对照品法测定双嘧达莫片中的6种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1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甲酸调pH5.0±0.1)、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95 nm.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6种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 主药和6种有关物质的出峰顺序依次为杂质B、杂质F、杂质D、双嘧达莫、杂质E、杂质C、杂质A,各峰间的分离度均符合规定;各杂质的检出限依次为0.20、0.25、0.27、0.2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奥硝唑注射液中二甘醇的含量.方法 用乙醇溶解稀释样品,采用ZB-WAXplusTM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为230℃,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载气为高纯氦气(He),进样口为恒流模式,进样量为2 μL,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 cC,保持2 min,先以30 ℃· min-1的速率升温至160℃,保持2 min;再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10℃,保持3 min;最后以20℃·min-1的速率升温至230℃,
目的 分析测定攀枝花产印度块菌(松露)中香气化学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攀枝花产印度块菌中的化学成分,利用GC-MS法对块菌中香气化学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 从攀枝花产印度块菌的香气成分中分析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100%,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烃类及其衍生物等,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有异戊醛(55.41%)、正己醛(8.12%)、乙醇(5.14%)、1-辛烯-3-醇(3.62%)、异丁醛(3.27%)、桧烯(3.16%)、(-)-宁酮(2.41%)、
目的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唑来膦酸中的磷酸和亚磷酸.方法 采用Dionex 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柱温30℃,流动相A为100 mmol· 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B为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结果 0.075~15 μg·mL-1磷酸(r =0.9981)、0.025~15 μg·mL-1亚磷酸(r=0.9989)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7%(n=9).3批样品中磷酸与亚磷酸的含量为0.0002%~0.0006%
目的 建立乌甘茶及其饮片与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通过HPLC法标记15批饮片、标准汤剂、乌甘茶特征图谱的共有峰,指认测定特征峰,测定含量并计算转移率.结果 15批饮片中枸橼酸、绿原酸、甘草苷、桔梗皂苷D、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3.238、0.778、5.558、9.543、36.481 mg·g-1;标准汤剂中5种指标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9.841、0.551、3.655、4.091、19.727 mg·g-1;乌甘茶中5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3.66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