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述“情”,画中有“话”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传画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我园经过近一年大班幼儿宣传画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宣传画这种艺术形式运用艺术的概括,表现出比画面形象更多的深意,用形象思维把抽象主题化为可视画面,这正符合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特点。其次,宣传画的内容——广告宣传画、环保宣传画、文化宣传画、卫生宣传画、节庆宣传画、体育宣传画、公益宣传画等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注重生活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幼儿学习宣传画可使其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第三,宣传画这一艺术形式集绘画与语言为一体,话中有画,画中融话,具有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和发展社会性情感的作用。第四,宣传画风格迥异、独具创意、色彩醒目、主题鲜明,富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气息,在宣传画的创作中可以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造精神。我们的实践如下:
  一、教学内容来源生活,表现生活
  我们在宣传画教学中,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挖掘适宜内容,让幼儿以宣传画形式表现生活,促进了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我们从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中挖掘并且实施确定了三大系列教学内容:
  1 节庆宣传画系列
  选择幼儿熟悉的传统节假日展开活动实践。幼儿从入园到大班,很多节日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创作中能够更容易表现自我经验和创新元素。如:宣传画《过新年》,幼儿通过作品向人们宣传:新年到了,我们既可以像以前一样拜年、吃中餐,也可以开展更卫生健康的西式自助餐,互相赠送礼物和祝福来庆祝新年。
  2 环保宣传画系列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环保意识,日常教学也帮助他们积累了生活经验。我们开展了“只有一个地球” “植树环保” “水变少了” “低碳环保” “汽车口罩” “爱护动物” “爱护植物”等宣传画活动。活动不但提升了幼儿表现能力,还释放了幼儿的审美想象,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环保宣传画。如:作品《水变少了》,有一组孩子把地球想象成一个有生命的人,因为水的缺失而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宣传画告诉人们: “节约每一滴水。”
  3 安全宣传画系列
  我们通过安全生活实例开展相关的宣传画活动,如: “不跟陌生人走” “着火了怎么办” “安全用电” “拥挤的危害” “地震演习” “安全的食物”等活动内容,还完成实施了“玩具安全宣传”系列活动。这些宣传画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而且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了从关注自身身体安全到关注周围人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形式有趣多变,激发幼儿宣传画创作兴趣
  1 视频渲染法
  视频渲染法指教师、幼儿、视频三者互相作用与交流,激发幼儿创作情感。如:活动“不乱扔垃圾”,教师先让幼儿观看一段关于地球上人们到处乱扔垃圾带来不良后果的视频,再让幼儿畅谈观后感受,最后教师《月光下的女人与鸟》画面上,看不到成形的人与鸟,儿童画般的线条,是一种符号化的表现。画面是抽象的,是对形体的解构,绘画语言以象征、变形、夸张的方式呈现童趣稚拙的艺术形式。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具有米罗式夸张变形特征的、充满幽默风趣的女人、小鸟系列作品,学习米罗用符号表达动物的方法。
  关键经验:概括、夸张、变形、稚趣的表现手法。
  案例分析:大班美术活动“月光下的女人与鸟”。
  1.出示《月光下的女人与乌》,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鸟、阿姨、怪人、米字……)
  2引导幼儿从造型上欣赏,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手法 画面上的阿姨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阿姨有什么不样?(可从头型、头发、眼睛、嘴巴等观察画家是怎样表现的。)阿姨的嘴巴像什么?小鸟和阿姨有哪些相像的地方7为什么画家把阿姨的嘴巴画成尖尖的鸟嘴?猜猜小鸟和阿姨在干什么?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一样吗?你喜欢画里的哪个形象?小结:米罗喜欢将物体用简化、扭曲的方法进行变形,这种作画手法叫夸张、变形。画家把阿姨和小鸟进行夸张、变形后有什么感觉?
  3指导幼儿也学米罗那样运用有趣的变形方法来画各种各样的象形字,可以画熟悉的,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象形字。
  幼儿作品欣赏(见附图):
  孩子说画:
  作品1:小鸟在天上飞呀飞,忽然它看见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就飞下来和小姐姐一起玩,小姐姐头上有两条辫子,她还给小乌唱歌呢!这就是我自己想的姐姐的“姐”字。
  作品2:天黑了,星星出来了,妈妈喊姐姐和弟弟去睡觉。
  作品3:这是我自己想象的“妈”“爸”“子”三个字,妈妈在叉着腰吵爸爸,孩子在一旁说,你们别吵了
  三、超越现实,涂抹快乐的视觉合声——从米罗的绘画色彩人手,引导幼儿学习米罗淋漓畅快的用色方法
  米罗是把色彩运用得最好的画家之一,色彩是他得心应手的工具。他用色非常简单,蓝、红、黄、绿等基本色,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色彩浓烈饱和,对比强烈,看起来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他还偏爱黑色和白色,最暗最深的黑色和最亮的白色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欣赏《蓝色之金》《红太阳吞噬蜘蛛》等作品,让幼儿感知其作品的高明度、高纯度、强对比的用色特点,模仿大师色彩技巧进行象形字画创作。
  关键经验:基本色的运用、背景色和主体色的对比、配色的点缀、深浅颜色变化。
  案例分析:大班美术活动“我是小米罗”。
  1出示作品《蓝色之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在画面中看到了哪些颜色?(辨别画面中发现的各种色彩。)画面中哪种颜色感受最明显,它画的大还是小?(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色彩的搭配,观察不同色彩面积的大小,体会最醒目的颜色不是面积最大、最亮的黄色,而是面积比它小的蓝色。)画面中黄色和蓝色搭配在一起给你带来什么感觉?画面中不同颜色的小圆点和细线条有什么不同?(体会颜色深浅的变化。)
  2出示作品《红太阳吞噬蜘蛛》,欣赏体验作品色彩鲜艳而神秘的感觉.画家画这幅画用了什么颜色?感觉怎样?底色绿色与红色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对比色很鲜艳。)画面中的黑色有什么感觉?   3.创作引导:鼓励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大师的色彩搭配,进行象形字画创作。
  幼儿作品欣赏(见附图):
  孩子说画:
  作品1:红太阳把小鹿“啪”地一下子分成了一半一半的,然后吞噬了它。
  作品2:这是一个火锅,旁边有桌子,人们可以把火锅放在桌子上,就能吃火锅了,我是照着《蓝色之金》涂的。
  作品3:早上,太阳伸着懒腰站起来说,天亮了,大家都起来吧然后人们、动物、树木和小河都哗啦啦地起来了。
  作品4.红太阳和月亮一起到地面上来了,它们看见了一棵果树,还在山洞里找到了一些树枝,然后就准备把果树带到天上去。
  四、超越现实,欣赏快乐的视觉乐章——通过对“星座”系列的欣赏与自发创作,让幼儿感知艺水个性化表现,提高审美能力
  在米罗“星座系列”作品中,画家用简单的红、蓝、黑、白几种颜色绘制出浩淼的星空和神秘的宇宙,大小相间着的点、团、块像四溅的宇宙流星,凸显米罗的符号元素,稚拙、简略、强调笔触,给人构思奇妙、幽默风趣的感觉,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关键经验:饱满丰富的画面、独特的日月星辰符号设计,个性化创作的乐趣。
  案例分析:大班美术活动“我的小小星空”。
  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米罗绘画的元素,我们让幼儿欣赏了米罗大量关于星星的作品。活动过程中从多种角度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们正在干什么?画面上除了星星你还看到了什么?等等。重点分析星星的独特造型和饱满丰富的画面。然后通过PPT把孩子们寻找到的米罗符号(太阳、月亮、星星、眼睛)展示出来,以此来拓展幼儿的绘画经验,并将此经验迁移到象形字画的创作之中,以“我的小小星空”为题,想象心目中星空的样子,试着模仿作品中不同的图形符号来丰富画面,尝试设计不同形式的“星空”作品。
  幼儿作品欣赏(见附图):
  孩子说画:
  作品1:天空中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有云彩,天空很美很美,很多星星还拉着手说,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作品2:太阳、月亮、星星在一起商量让谁去天上值班,云彩也来听了。
  作品3:天空中的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热闹极了。
  米罗绘画元素具有鲜明的特色,饱含了天真质朴的美学因子,充分显现了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米罗的符号启动了孩子们的想象系统,我园充分地挖拙和提炼米罗作品中的绘画元素,秉承“从米罗画中未,造型有米罗的影子,色彩有米罗的味道”的宗旨,使幼儿园美术教学呈现出一片新的面貌。
其他文献
点评人:尹少淳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    抽象的脸部  邓昕剑(6岁半水粉画)  辅导教师:田琪梅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幼儿园    专家点评:    毕加索作为现代杰出的艺术大师,一生充满着无穷的创造力,其创造的立体主义样式是对人类造型艺术的杰出贡献,而立体主义的编码方式
编者的话:    涂鸦是幼儿最初的艺术表达,广东的杜梁老师多年来潜心关注幼儿的涂鸦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提出了“涂鸦100”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涂鸦课例,从本期起,我们将推荐其中的一部分与读者朋友分享交流。    作者的话  “涂鸦100”谨作为一个概念,或者只有98科方式,或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持有不同价值观且善于思考的教师都能从中挖掘出幼儿“涂鸦”的奥妙。作为一个引导者,我常常以自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在遵循幼儿心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同时,也要考虑美术领域所具有的独创和审美这一本质特点。  笔者执教的大班美术活动“跳舞的小人”属于人物动态画教学的一个范畴,因此,我从幼儿学习特点及美术领域人物动态画学习的角度对活动内容选择的适宜性进行反思其一是选材对活动主体的适宜性,其二是选材对绘画教学的适宜性。  一、选材对活动主体的适宜性  1 适宜幼儿的兴趣  幼儿绘画是幼儿反映自身生活的主
古人画的狗字图,哪个最像狗呢?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北宋《吕氏乡约》规定:“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度无所妨,乃命展剌。有妨则少俟。”也就是说,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人家吃了没有;如果即将开饭,那就等人家吃完了再进去。否则人家吃着饭,你在旁边瞧,会有蹭白食的嫌疑。《吕氏乡约》是中国第一本乡约,恐怕也是第一本规定“吃了吗”的历史典籍。这本乡约后来成了其他乡约的范本。明朝人黄佐制定《泰泉乡礼》,几乎全按《吕氏乡约》复制,
既伤着又美丽着的绘画作品是在用惊讶、病变、重复、灵魂创痛等方式,展现受到创伤的种种面孔与情境。创伤而美丽,听起来是冷酷的,但是蕴含着深刻的现实与人生的哲理。美国画家巴纳比,弗纳斯就是以创伤为美。他曾在兽皮纸上画过一系列叫做《邪恶背影》的画,以美的方式表现酷刑。弗纳斯之所以偏爱此类创作,是由于他认为,为了生计,为了生存,恐惧、伤害、残酷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他因创作战争、爱与死亡等主题的作品,为人
站在教学的角度,美术教学的目的就应该是为了激发孩子灵性的发展。灵性,是一种对世间万物敏锐的感知力,并能用个体自我的方式呈现出来。灵性涵盖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心智的综合能力,是综合能力的统整。正因为是统整,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就要基于这个统整的目标。  罗恩菲尔德在其《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到教学的方式:扩大经验的范围。这句话的意思是: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引领孩子思维、情感的触角,伸展到事物的特征、
每逢佳节,在中国人的饭桌上总少不了美味佳肴,名种精美盛器更增添了节日气氛!那美国人的餐桌上又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  由于分餐制,美国人的汤碗一般很小巧。甚至很多汤碗就是我们概念里的马克杯。美国人喝汤的感觉也像喝咖啡。也许你第一次接触美国的厨房瓷器是在经典电影《人鬼情未了》上,那转轮转着的陶土代表的是“浪漫的爱情”,其实美国瓷器的制作不仅仅代表浪漫的情调,还充满了温暖,也有自己的特色语言。  美国的
一个想有所作为的美术教师,必须懂得务虚与务实。  务虚,指对教学理念的研究。教学理念说来虚空,但又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如老子的“道”。弄清了这个道,就能破开迷雾,把握住大方向、大原则,教师的行为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的放矢。  务实,指教学方式的锤炼。再好的教育理念,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教学的发动机,则是教学方式。  说到教学方式,首先得谈谈教与不教的问题,这在前几年激烈
生活是绘画的源泉,对孩子来说也是的。有时候他的表现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虽然妈妈知道小草在不断成长变化,然而有时候仍然会惊讶于他的绘画表现力。自画了“洗澡”后,妈妈就知道没什么能难住小草了,不管多难的画题,孩子总会有自己特别的解决方法。妈妈要做的就是等待和倾听。    洗澡和剪发(2005.6)    晚上帮小草洗澡,他很调皮,溅了妈妈一身的水。妈妈假装很生气。于是要求小草洗完后把洗澡画出来。小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