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的最后一个春节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兵医生(中)与诊所工作人员的合影。20年来,王兵医生的小诊所是小区最温馨的纽带

  2月18日清晨,王红心里一阵惶然,早早地醒了。6点20分左右,关于她姑姑王兵的消息从家族群里传来:医院打来电话,人还在抢救,但按压已经没有反应了。
  过了7点,没有电话来。是不是抢救过来了呢?王红默念着,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7点50分,终于有了结果:姑姑去世了,已经快速火化,疫情结束后,才能接她的骨灰回来。
  王兵的儿媳在群里说:“天塌了。”
  此时盯着手机屏幕的王红,一下子绷不住了,抱着儿子,嚎啕大哭起来。
  王红和姑姑王兵,在武漢市武电仪小区门口的诊所里共事了15年,这间小诊所依托小区而成立,20年里,它是这个小区最温馨的纽带,人们赞叹王医生医术高、医德好,是小区的守护神。
  武汉封城后,她照常在诊所里为附近居民们看诊,为激增的病人忙到深夜。除夕这天,她还在给病人打针,大年初三,她还开门为患者们拿药。
  王兵还在这个自治社区里担任了15年的业委会主任。大年三十的深夜,她安排小区子女们四处采购防护和消毒物资,努力帮助居民们挺过这次疫情,但在1月27日,她和自己的家人却相继倒下了,成为整个小区400多户中唯一的感染家庭。
  王兵的噩耗传来,整个社区为之一恸,“靠山垮了”。

“王奶奶,救命”


  1月初,网上流传疑似SARS病毒在武汉出现,武电仪小区门口的王兵西医内科诊所的口罩就脱销了,随后王兵去进了200个。不过很快官方宣布未发现人传人,这批口罩就一直留着。直到十多天后,人们觉察到了疫情的危险,口罩又很快卖完。
  王兵跑到各大药店去采购,此时,口罩已经涨价到一块钱一个,买回来,她以原价卖出。而她和家人自用的口罩,却是儿媳在网上以高价买回的。
  1月以来,发热病人激增。一般情况下,王兵会叫病人先去医院做个检查,如果是流感,就建议他们在医院治疗。流感需要用到奥司他韦,但她的诊所没有这种药。如果是普通感冒,她告诉患者,可以回诊所打针、拿药。
  在王兵诊所里当行政的王红说,当时大家以为只是流感,并没有太在意。而到了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的乌云终于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发热病人太多了,很多患者在医院里排队几天,也得不到诊治,纷纷跑回诊所,求王医生救命。王兵常常从早上忙到深夜。
  诊所里原本只有王兵一个医生,此外除了做行政的王红,还有王红的姐姐,一位从军队转业的护士。因诊所人手紧缺,姐姐去年年初来帮忙,后来她说,在这里有一种当义工的感觉。
  春节前,王红和姐姐各自过年去了,诊所只剩下王兵一人。让王红和姐姐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成永诀。
  大年三十这天,王兵还在帮人打针,患者自己原本也不忍心了,说去医院试一下能不能就诊。王兵说,算了,也不容易,你们早点过来,我给你们打了,免得白跑。打完针,她回去吃年夜饭。此时,大部分诊所都已经关门了。
  另一边,出于医生的敏感,加上业委会主任的职责,王兵比较早就响应了疫情防控。刚封城时,她去上班前,先去了一趟物业,交代购买红外线额温枪,进出前需要测量体温,进出要消毒。晚上,她组织业委会加班开会,商讨防控方案。
  比附近大多数小区更早,王兵就动员大家清理楼道,清洗垃圾桶,跟业主们宣传,不要随便下楼。
出于医生的敏感,加上业委会主任的职责,王兵比较早就响应了疫情防控。

  大年三十,她到处联系,总算在蔡甸找到了最后几箱84消毒液,商家已经不发货了,王兵叫儿子驱车40多公里运了回来。顾不上吃年夜饭,晚上10点,他们又去了已经放假的东西湖农机市场,联系到主管经理,购来2台电动农用箱式喷雾器,连同仅有的数箱口罩,连夜将各项防疫物资送到了物业办公室。
  他们先后两次,挨个对楼道、防盗门进行消毒,基本上把整个小区13栋楼都覆盖了。
  大年初一,王兵还是闲不住,全家人劝她要保重身体,她嘴上答应,但随后又一个人去了诊所。她不忍心,这么多患者太可怜了,有年轻的患者哀求“王奶奶,救命”,家人说,遇到这样的求救,她眼里满是泪水。
  到了初二初三,只要居民一个电话,即便是简单的询问和拿药,她也马上跑去开门。此时,她没有更多的防护物资,只戴了个一次性医用口罩。
  直到大年初三,1月27日,实在拗不过家人的劝说,远在新加坡的女儿也要求视频在线督促,她不得不停诊。
  王兵1947年生人,72岁了,依然很精神,卷曲的短发,脸有些胖,一双丹凤眼,常常保持着微笑,每个人过路,她都会打声招呼。她双腿患有静脉曲张,常常是肿着的,这是当医生一辈子留下来的职业病。在居民熊清群的印象中,她总是在诊所里“旋啊,旋啊”(转来转去),不肯坐下来。
  这位老奶奶保持着年轻时那股女强人的坚毅、热情和雷厉风行。
  停诊已经来不及自我保护,就在大年初三当天,她就出现了感冒、乏力等症状。侄女王红很肯定,她就是在诊所里感染的。因为除了吃饭,除了那几次去买口罩,她几乎不上街,都在诊所里。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每天还跟新加坡的女儿视频报平安。但到了1月31日,她开始意识到这是病毒感染了。
  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许多人在寒风中排着长队。家人称,王兵不想去争夺重症患者的资源,索性在家自行输液。此时,她已经无法跟女儿视频了。

解忧诊所


  1960年,王兵13岁,她从湖南湘潭的乡下,赶去武汉读书,投奔了她的哥哥—王红的父亲。王红对这位姑姑的印象是,她的字写得很大,像男人的字一样,也如她的名字。   心直口快的姑姑也有细腻的一面。王红说,王兵很会勾毛衣,她给王红父亲织了不少好看的毛衣,就像她多年后的那令人叫绝的缝针技术一样,她是个粗中带细的人,不然也当不了医生。
  后来,王兵考取了湖北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她跟家里人炫耀过,她把护校图书馆的书,全读了一遍。
  毕业后,王兵去孝感一家医院当了护士,然后是护士长。
  她的丈夫在武汉电力学院任职,是一名教师,分居多年后,为了团聚也为了孩子的成长,她不得不牺牲了个人事业,回到了武汉。随后又自学考得医师资格证,在武汉电力仪表厂医务室当了多年的医生。电仪厂的熊清群对这位同事印象极深刻:“她很有水平,医德高,内科外科都会,厂里很多病人的疑难杂症,都被她解决了。”
  后来,武汉电力仪表厂改制,医务室的医生们陆续走了,只剩了一个护士。此时王兵也退了休,经营着一间茶馆,生意蒸蒸日上。仪表厂曾经的职工们,依然生活在一起,保持着熟络的邻里关系,他们说,“王医生,你不如开个诊所吧,也方便大家。”
  2003年,王医生就这样回来了,她在武电仪小区门口开了个诊所—洪山王兵西医内科诊所。2005年,王红下岗以后,姑姑王兵对她说,“你干脆跟我干吧。”于是她成了诊所里的行政人员,一直到今天。
  王红17岁这年,她的爸爸走了。“我和姐姐受了姑姑很多恩惠,困难的时候,姑姑常送钱、送物,她很舍得。”有一段时间,王红家里小孩没人照顾,姑姑就每天来给小孩洗澡,再去上班,一天没有落下。早些年,姑姑受惠于她家,现在,姑姑成了侄女的“命中贵人”,她们“情同母女”。
武电仪小区这间小小的诊所为居民保留着过去时光的温情。一位武电仪小区居民说:“诊所的药可以拆开,一颗颗零卖,就跟我们小时候在医务室看病一样。”

  王红心中,姑姑的缝针技术很好,醫术也高。以前武汉大学菜场有一个女人,切肉时把手切了一刀,姑姑给她缝了27针。几个月后,患者回来,伸出手一看,不见印子。有一位病人,因为心肌梗塞发作来到诊所,简单抢救后好了一些,病人要回去,但姑姑不让他走。早过了下班时间的姑姑仍守在那里,坚持让他叫侄女把医保卡带来,赶紧送去大医院。那里的医生说,送来太及时了,晚一点就可能没救。
人们赞叹王兵医生医术高、医德好,是小区的守护神

  武电仪小区这间小小的诊所为居民保留着过去时光的温情。一位武电仪小区居民说:“诊所的药可以拆开,一颗颗零卖,就跟我们小时候在医务室看病一样。”
  一位冬天常去打针的女孩记得,每次“王奶奶”都会给她一个暖手袋。一位曾经住附近的打工者生病了,转了两趟车,从沌口赶来,找王兵看病。不仅因为便宜,也因为亲切和信任。
  去年年底,一名大学生手指上扎了一根签子,深陷到肉里了,他走了20分钟,找到了这间诊所。王兵用针头和镊子,麻利地挑了出来。最后只收了工具费,5元钱。而同样的伤口,在旁边的二甲医院里,有人花了300元。
  业委会成员齐子明和居民们笑她:“你不亏钱吗?”
  她说,“赚多少无所谓,只要大家好了,我高兴,就当交个朋友。”王兵还跟齐子明说过,“大家来我这里看病,也是看得起我。”这让齐子明觉得,她是个真诚的医生,境界很高。
  遇到经济条件差的,王兵就少收钱,或者免费。小区里谁家病人经济困难,她号召大家捐款,而她往往是捐得最多的。谁家有人去世了,她会送钱。
  2005年,王兵当选武电仪小区的业委会主任,这是一个业主自治的老旧小区,事务繁多,琐碎,也很复杂,但她从不嫌烦。齐子明记得,王兵跟她说过,有时心里想着社区的事务,半夜就醒来了。早些年,王兵带领小区安装天然气管道,当时小区业主们争议很大,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也有人嫌贵,王兵一家一户地谈,总算把管道安上了。
  在齐子明的印象中,王兵热心参加社区里大大小小的所有活动,她腿脚不好,但还是要去跳舞。“我跳得不好不要紧,我站后面,但我一定要参加,我们的精神要体现出来。”
  齐子明说,出现感染症状时,王兵还给她打了电话,商量着再挂个横幅出去,提高大家的警惕。但王兵此时对自己接下来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

噩 耗


  病来如山倒,情况的紧急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眼看王兵越来越虚弱,家人不分日夜地照顾,打遍了各种电话,王红还向民营医疗协会求救,仍然没有医院收治。2月1日早上,家人驾车送往武汉672医院,“但他们不收重症,只收轻症”。之后,儿子李铭只好开车转往陆军总医院。此时已无须挂号,院方直接把几近休克的王兵送进了抢救室,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医生直接给她挂上了吸氧装置。此时,王兵双肺已经变白,血氧饱和度低至60%,命悬一线。
  但医生没办法让她住院,理由很简单,没有核酸确诊,没有床位。医生还说,如果找不到医院,估计挺不过今晚了。家人感觉浑身冰凉:“天天救人的医生,病重却无法入院。”
  社区紧急上报街道、区里,但一套流程走下来,在生死关头,无疑是漫长的。家人们把求救信息发布到网上,卓尔公益基金会找到他们,称有一个核酸名额送给他们,去汉口医院做。但此时王兵已经没有体力和时间去应付核酸检测了。
  最后,家人们在蔡甸区人民医院找到了一张病床,2月2日凌晨1点,王兵住了院,用上了呼吸机。早上8点多,医生会诊,通知家属要有思想准备。医生先按3天的治疗方案来抢救。王兵有求生欲,挺过了这3天,但血氧饱和度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无奈之下,医生只好把王兵的气管切开,建立人工呼吸道,挂上有创呼吸机后,王兵度过了危险期。
王红给姑姑打了个电话,王兵对这位情同亲生女儿的侄女说:“我肚子饿,想吃东西。”王红说,“姑,我相信你一定能好起来,你一定要坚强,要挺住。”

  次日,王兵醒了,护士用她的手机,拍了个视频发回来,视频里,是她戴着呼吸机,用筷子撬着饭菜吃。一家人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回落了一点点。这也是王红最后一次看到姑姑的容颜。
  当天,家人买了18瓶免疫球蛋白,加钱托卖药的人送了过去。医院里值班的是外省来支援的医生,当天就给她挂了6瓶。
  后来,王红给姑姑打了个电话,王兵对这位情同亲生女儿的侄女说:“我肚子饿,想吃东西。”王红说,“姑,我相信你一定能好起来,你一定要坚强,要挺住。”王兵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嗯嗯……”她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
  此时,没人敢告诉王兵,她的儿子、媳妇在送她入院后,纷纷隔离到了酒店,随后查出肺部感染,儿子李铭确诊重症入院,儿媳确诊轻症,转至方舱医院。与此同时,在王兵家过年的亲家母,也确诊住院。家里只剩下王兵的丈夫和小孙子。
  王兵这边,两天后原本稳住的形势,再次急转直下,她转入了ICU,之后十几天里,王红已经无法得知姑姑详细的身体状况了。直到2月17日,家人告诉她,姑姑肾功能衰竭了,已经两天排不了尿,需要做血滤。求生意志强烈的王兵,依然在跟病毒艰苦缠斗。
  2月18日清晨,像预知到有事发生一样,王红6点就醒了。此时在医院里,王兵正在紧急抢救中。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王兵走了,这个噩耗现在还得瞒着王兵的丈夫,这天,王兵的女儿给老爷子打了个预防针,告诉他,老妈要是不行了,他要做个心理准备。老爷子这段时间在家里干着急,急于想知道妻子的境况。
  夫妻俩恩爱一辈子,多年来,形成了“男主内,女主外”的关系,这位退休的教师和工程师,常年为妻子烧火做饭,在她无暇回家时,就亲自送去诊所。王红难以想象这个噩耗会给这位70多岁的老人带来怎样的打击。
  家里人商量的唯一策略是,寄希望于症状较轻的儿媳从方舱医院出院后,回到家里,陪在老爷子身边,再找机会告诉他。
  但2月17日这天,她刚做了核酸检测,结果还是阳性。什么时候能出院,还是个未知数。
  2月19日,王兵去世的第二天,小区居民们形成了共同的默契:全體瞒住老爷子,并等待他家人的归来。
  (文中李铭为化名)
其他文献
1980年9月27日,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炼油厂起火  到202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已有40年。  两伊战争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伊朗和伊拉克,同在20世纪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民族独立革命,也经历了革命后意识形态激情的持续衰退、实用主义的洪波涌起;在战争后,从相对发达的富裕国家,沦为中等发展程度国家。  庞大的能源是两个石油大国的“弦柱”,而民族和宗教正如“丝弦”,弦惊之后,不免一动百动—伊斯兰
雷墨资深主笔  当席卷全美国的反种族歧视浪潮进入到“推倒雕像”阶段时,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美国人是不是要掀起一场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政治文明以来,推倒历史人物的雕像,往往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运动的“标配”,以至于不推倒几尊雕像,那就算不上在革命。  眼下美国发生的这些事,平权运动高潮期的1968年都曾上演过。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如今的美国没有,也不可能发生革命。因为美国人早已丢掉了“革命精神
2015年的“牛市”,上证指数冲向了5200点。而现在的“牛市”,还远远没有突破3500点。显然,两次“牛市”都谈不上真正的“牛”,前者早已被定论为“杠杆牛”,而后者还有待观察。  这次的股市上涨,至少有三个背景:首先是房地产调控不断走向深化,资金进入房地产受阻;其次,中美贸易博弈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资本的跨境流出受到严格监管;此外,社会融资规模在上半年的急速攀升也不容忽略,而它和股市变动一直都有密
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正在华盛顿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  10月15日,就最近美国所称的中美在经贸问题上达成了实质性第一阶段协议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美方说的是实际情况,和我们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双方在达成经贸协议问题上也是一致的,没有差别。这份经贸协议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
黄亚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2003年,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两位教授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Rajan)和路易吉·津加雷斯(Luigi Zingales)出版了一本名叫《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的书。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所包含的自由市场、私有制等概念本身是很好的,也是目前人类所设想出的最好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以资本家为首的既得利益者往往会选择干预甚至是破
下乡采访,总会遇到些有趣的人和事。  这次下乡目的地是福建龙岩市长汀县的乡村,得知龙岩在闽西山区,长汀县又被称为“客家首府”,我的第一反应,语言不通肯定是一个大障碍,和油腻的村干部交流要留个心眼,这算是出差前的认知起点,也是最初预期。  辗转到了龙岩,第二天一早坐动车前往长汀县,一上车,剛落座,邻座的白发大爷,估摸也有七八十岁了,主动问我,“小姑娘,你去哪里?”我回完“长汀”,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大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之后顺利闭幕。众所周知,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非常时期召开的,非常时期对应着非常形势,非常形势需要非常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团”过程中,完整阐释了这个“中国策”的内容,对如何应对疫情严重冲击特别是伴随疫情冲击而来的国际环境巨变,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方针。准确理解和有效贯彻这个指导方针,成为全国“两会”之后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对我们应对短期
2019年3月6日,山东滨州,女干部陈静(左)在梨园察看梨树种植情况  W镇政府食堂六七平方米的内屋里只有一张餐桌。人坐在板凳上,桌沿尚不及膝盖高。当日唯一的下饭菜炖茄子还没有“出锅”。桌子勉强容纳四五人就餐,再有人来,就只能站在外屋解决午饭。  “四五个月了,想要烫一次发,都抽不出时间。”11月25日,镇上三位女干部午饭时碰巧凑到一起,边吃边聊起来。  烫发,对31岁的W镇副镇长陈思真而言,成为
李少威常务副主编  早在2月份,我买了一批口罩,卖家还随邮赠送了七八个。那赠送的一部分,一眼可知就是劣质口罩。薄如蝉翼,没有金属条,别说防病毒,连灰尘也防不住。  等到3月份,中国疫情基本收尾,國际疫情大暴发,世界指望中国的生产能力能提供医疗物资支持,却产生了多国指责中国生产的检测试剂不合格、口罩太劣质等问题。当然,确实有一些国家是试剂使用方法错误,产生了误会,比如针对抗体的快速检测试剂只能在合适
这已经是一场世纪瘟疫。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截至3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到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总数逼近28万,死亡人数突破一万。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约5000万人死亡的悲剧不会重演,但就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在百年内已找不到类似的对应事件。  对于各国政府来说,这都是一次压力测试。但远不止于此,这次疫情还会深刻地影响全球政治。这种影响,不是说疫情会像两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