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学校物力资源消耗与教育产出成果的比例。简言之,就是学校物力投入与产出之比。学校中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校舍、土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学校的物力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益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最近,我们以甘肃为例,对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现状作了一个调查,共随机抽取了27 所农村小学,其中19 所不完全小学,8 所完全小学。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选用了学校用地利用指标(包括总占地面积、校舍面积、运动场地面积3 个方面)、教学资源利用指标(包括数学教具箱、自然教具箱、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等方面)和图书资料利用指标3 个二级指标作为衡量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依据。
  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和图书资源的利用指标越高,说明它们利用得越充分,对教学质量的贡献也越大;对学校用地指标来说则有所不同,这些指标越高,则说明其利用的效率相对来说越低,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太低了就说明这些资源存在一定的短缺。
  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中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1.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严重短缺
  不完全小学缺乏数学教具箱、自然教具箱、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体育器材仅是一副篮球架和一个便宜的篮球,数学教具仅有一两副三角板和量角器,生均图书只有2.16册。完全小学一般都配有数学教具箱、自然教具箱、风琴,但无美术器材,体育器材与不完全小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篮球的质量稍微好了些”,生均图书比不完全小学还少,仅1.17 册,远远低于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资料馆(室)规程(修订)》通知中的规定:2 类小学(区一级学校、省市示范性小学外的小学)人均藏书量应为15 册。
  
  
  2.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中有异
  调查显示,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但又存在类型差异,完全小学物力资源的利用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小学,具体表现为:⑴在学校用地的利用上。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完全小学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稍高于国家的规定,而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则远远高于国家的规定,这说明学校用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而完全小学则相反,无论是生均占地面积,还是生均校舍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都存在着严重的短缺(建标[1996]640 号文件《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中规定:4 班规模的农村小学以“平均用地面积22m2/ 生、校舍面积3.69m2/ 生,6班规模农村小学以用地面积28m2/生、校舍面积4.84m2/ 生……运动场地面积均不得少于4m2/ 生”为宜)。⑵关于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全小学的数学教具箱利用率约为72%,自然教具箱的利用率约为52%,体育器材的利用率约为60%,音乐器材的利用率约为84%。不完全小学每班虽仅有一两副三角板及量角器,但对三角板及量角器的利用率仅达到60%,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仅为10%。⑶关于图书的利用效率。完全小学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为20%,而不完全小学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仅为完全小学的1/2。
  可见,物力资源的短缺与不能有效利用并存,成为西部农村小学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问题。
  
  二、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1.学校规模偏小,学校间缺乏物力资源利用的整体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西部农村完全小学的平均规模为218 人,平均每班43 人;不完全小学的平均规模为59 人,平均每班为19 人。一般来讲,小学以每班40 人~ 45人,全校720 人~ 810 人为宜。按照这个标准,被调查农村小学的规模明显偏小。学校规模小,生均成本高,有限的物力资源就不能充分发挥效用。
  此外,尽管农村完全小学的物力资源配置优于不完全小学,但是它们之间缺乏资源共享与互助的意识,处于一种相互封闭的状态。
  
  2. 学校对物力资源的过度“保护”
  多数学校出于对来之不易的物力资源(如发达地区捐赠的图书)的爱惜心理,把这些物力资源都“保护”起来,只是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才展示出来,导致产生“求而搁之”的怪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资料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3.教师在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资源观方面存在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就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作了访谈。在访谈中,一些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利用率效率低是由于教具陈旧所致,像自然教具箱、数学教具箱等大都是1991 年“义教项目”时配置的,之后再未更新过。但据我们了解,自然教具箱、数学教具箱等教学资源的绝大部分还是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并非全部陈旧而不能利用。由此看来,一些教师在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资源观方面存在问题。在这些学校,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至于“课堂上是否运用直观教具”、“学生是否能听懂教师的讲解”等不被教师所重视,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比较随意。另外,一些老教师自认为对教学内容驾轻就熟,把使用教具当做负担或多余之事,从而成为使用教具的“惰民”。
  
  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缺乏计划、检查
  我们在访谈中得知,在这些被调查的学校里,不但没有关于物力资源利用的计划,也缺少相应的指导和检查。
  
  三、提高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1.实施“低年级保留、中高年级合并”的布局调整策略
  进行规模办学是实现西部农村小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但把相邻的小学进行彻底的合并是不切实际的。有益的经验是:在保留低年级的前提下进行中、高年级的合并。保留了低年级,照顾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对中、高年级进行合并,则有利于实现物力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优化。
  
  2.加强学校间资源的共享与互助。
  ⑴调整开学时间,使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替换利用。西部农村完全小学的教学资源配置优于不完全小学。那么,如何实现完全小学对不完全小学的教学资源互助呢?关键点在于错开完全小学与不完全小学的开学时间。具体来讲,完全小学的开学时间要早于不完全小学。这样的话,适用一定内容的教具被完全小学利用后,就可转移给不完全小学使用。⑵整合图书资源,变“被动保护”为“开放共赢”。一是学校间采用自愿交换的形式扩大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二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由一定的中介组织制定出各学校的图书利用计划表,从而使不同种类的图书在一定时段内被不同的学校利用。
  
  3.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资源观
  要提高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转变自降教育质量标准的错误思想倾向,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资源观,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利用物力资源。
  
  4.做好物力资源的利用计划与相应的检查工作
  学校制定物力资源利用计划的根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相关规定”和“学校实际”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要密切结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学校物力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华炜, 李莉. 浅论学校物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J]. 教学与管理,2001,(19).
  [2] 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大海,人们最喜欢用“宽广”来形容它的大,用“蔚蓝”来形容它的颜色。可事实上,大海很爱“美”,还很喜欢“彩妆”呢,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白色和黑色,都是它喜欢的颜色。有些大海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所呈现出的颜色来命名的,比如黄海、红海、黑海等。  蓝色的大海——太阳光变的戏法  地球上的大海绝大多数是蓝色的。可是,你从蔚蓝色的大海中舀一勺海水,却发现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这是怎么回事
北极圈是地球上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这个白色的圈圈自白垩纪以来,便开始越来越冷。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北美的阿拉斯加等地在当时就已经到达了今天的北极圈附近。那里的陆地上有恐龙吗?如果有,它们能够熬过漫长的极夜吗?  这里真的有恐龙  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北极圈里有恐龙。因为那地方很冷,人们最初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无法保持体温,会被冻僵。不仅如此,一旦冬季来临,北极极地进入极夜,一整个冬季都看不见太阳,
一、“写谈法”的提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主要通过面谈帮助学生纠错、和学生对话,这种途径有一定的成效,但仅凭谈话往往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主要原因有:    1.农村学生通常不善于口头表达  有研究表明,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教师面前或支支吾吾,或沉默寡言,教师往往唱“独角戏”,师生对话变成教师一人“说教”、“唠叨”,甚至“
案例一:  又是一年暑假,虽然骄阳似火,但是某市重点中学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斗烈日、战高温,以最快的速度建设一幢新的教学大楼。原来,此校在全市人民的心目中地位较高、口碑较好,“进入××中学,就相当于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入场券”,因此,许多家长即使是一掷千金也要让孩子进入此校学习。为此,该校校长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并“扩大战果”,每个年级再多招收两个班,考虑到学校教室不够,于是再建一幢教学楼。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让党建工作为学校发展“引路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既是国之大计,更是党之大计。他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中小学办学治校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清晰的方向。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将充分体现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着力点,把党对教育工作的方
2008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7届学术年会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除了来自全国部分高校不同学科的164名专家出席大会外,来自小学的十几位校长及中层干部也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围绕30年来教育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本文从整体研究和具体研究的角度对学者的观点进行概述。    关于中国30教育变革的总体研究与思考 
2006年7月,“地方教育行政改革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地方教育行政改革的趋势与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议题。    1.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    政校关系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成洪说,传统的政校关系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极大地抑制了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潍坊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以校长聘用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合同聘任制、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血与火的历史,震撼人心。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的力量,再次展现了圣洁的光辉,令平庸者沉思,促新生代奋进。  作为热衷于讴歌中国教育辉煌历史的一员,笔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背景下,不能不再次揭开尘封的往事,告诉人们,特别是教育界的同人们,1937年,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发生过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教育长征。这一武一文的长征,形成一种互为呼应的力量,奏响了凝聚中华民族伟
每年的雨季,非洲维多利亚湖就会出现“蚊子大军”,它们所到之处犹如刮起一股“黑色旋风”。不过,这些蚊子不但不是当地居民的“公敌”,反而被他们视为“桌上佳肴”。原来,当地人的日常饮食里缺乏蛋白质,所以,他们研发出了一款另类“美食”——“蚊子汉堡”。要知道,每个“蚊子汉堡”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普通的牛肉汉堡的7倍哦。  (内容选择:http://news.sohu.com/20150727/n4176074
我和爸爸喜欢吃汤圆和水饺,妈妈经常为我们做这类美食。有一次,我被香气引诱到了厨房,发现锅里的汤圆在翻滚,而水饺却安静地“躺”在锅里,只是偶尔翻翻身。我很疑惑,决定要揭开这个秘密。  我猜测,重心的变化应该是汤圆和水饺在锅里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原因。汤圆是一个球形,这使得汤圆在转动的时候,只要一个很小的力就能让它转起来。而饺子的形状相对复杂,它的重心位置偏向有馅的一侧。如果想让水饺翻转,只有借助外力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