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祥:《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
  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结束不久,微信公众号“大美甘肃”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的文章。请求来自“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高三考生魏祥,他身患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更不幸的是下岗多年的爸爸又早逝,只有坚强的妈妈陪着残疾但优秀的儿子一路求学,直至考上清华。他的这份请求,只是希望清华能给他们母子俩帮助解决一间陋宿,供娘儿俩济身而已。
  【信件摘抄】
  坚强伟大的妈妈在悲痛欲绝的日子里,不但没有放弃过对我细心无微的照顾,反而更加疼爱我,竭尽全力为我付出,并省吃俭用,除供我上学之外,她将少得可怜的工资多一分都舍不得花积攒下来,为我治病。2008年6月,妈妈再次背着我踏上了北去的火车,寻求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为我实施第三次手术治疗。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我和妈妈相依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体几经折磨,痛不欲生,妈妈的精神濒崩溃,孤零零的她没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撑,可怜无比,更使我再次深感妈妈的艰辛不易与伟大。
  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背我上学。从小学中学到高中,12年如一日,妈妈的背影穿梭于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门、教室,好像她从来不知疲倦;12年的妈妈不仅仅是一名医院上班的护士,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陪读者、守护神;12年的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历尽沧桑终不悔;12年的我竭尽全力,克服身体残障,刻苦求学,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今日以648分的高考成绩,给了我深爱的妈妈一份殷殷的报恩之礼,同时也给了不断关心呵护我、鼓励我、培养我的各阶段的恩师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信件解读】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魏祥母子的自强不息,让人肃然起敬。回望魏祥的励志故事,他身患疾病,幼年丧父,相比很多同学而言,可以说拿到了一副“烂牌”。但他不因贫苦而低头,不因残疾而自弃,终于“活成了令人尊敬和崇拜的样子”。这背后除了个人的坚毅、坚持外,最令我们感动的还是他与母亲的那些暖心故事。在这封信里,魏祥对于母亲的描述远远多于自己,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天底下的母亲没有一个是不伟大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体会这份深爱。如果我们都能始终怀抱一颗感恩的心,那么考场上亲情作文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苍白薄情的文字了。
  【适用话题】学会感恩;坚强;笑对生活;母亲……
  清华大学:《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魏祥的这份简朴的《请求》在网络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转发,清华招生办主任在网上看到文章后,第一时间回复信件,一句“请你足够相信”让无数人泪目。
  现在,魏祥已经顺利报到入读,清华大学为他提供了可容纳二人居住的小套间,且在就读期间住宿费全免。房间包括两间7平方米的卧室、一间卫生间和一个门厅,屋内设施也全部都经过无障碍改造。据悉,这是清华大学自2012年起便为残疾学生单设的宿舍。
  【信件摘抄】
  邱勇校长在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曾说:“我是1983年进入清华的。我知道,无论那时还是现在,能够来到清华上学都是不容易的,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同样,对于你来说,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人生或许悲苦,但是请你足够相信,相信清华,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我想这应该就是情怀。党委书记陈旭老师也曾寄语自强计划的学生:“自强就要做到自主,大学能收获什么取决于自己怎么去努力。”所以也请你相信自己,可以在清华园里找到热爱,追求卓越。
  ……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中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在清华园里的所有学子,无论是生活困顿,抑或身体抱恙,都会有“爱” 与“情” 相伴。相信未来的你,也会和活跃在各领域的清华学子们一样,穿花拂叶,除却一身困顿,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
  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魏祥同学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在此,我们想对在求学路上荆棘丛生的学子们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信件解读】
  清华大学的温情回信,击中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软——虽是隔空互动,却带给人暖暖的正能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魏祥小小年纪虽然吃尽了人间苦,但清华大学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希望之窗。学子自强不息,大学厚德载物,这是真正的清华温度!如今,“带母上清华”的故事已温馨落幕,更多关于残障学生的暖心剧情还将徐徐展开。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都能像清华一样,多为学生着想,在庞杂、细琐的细节中体现出高校的温度与风度。
  【适用话题】相信生活;大學情怀;善良;希望……
其他文献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蒋励和一群无国界医生引发热议。他们曾行走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救死扶伤。他们既见过生命的脆弱,也真切感知到了和平的珍貴。他们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化作心声,送给战乱中的孩子们。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它在这风中飘扬”  作为医生,蒋励的理想是能够到需要帮助的地方保障人们的健康,而无国界医生正是基于为
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校地处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校风醇浓,校园文化底蕴丰厚,是享誉全市的名校。2000年10月学校创办螺溪河文学社,历年来共发展社员两千多名,创编社刊《螺溪河》110余期,刊發学生习作5000余篇,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400余篇。2005年螺溪河文学社获“中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称号。
无论何时,请不要忘记对生活微笑,因为只要对生活微笑,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力量。  ——题记  刺啦,刺啦……是我的鞋底在与地面摩擦的声音,肩上是沉重的书包,书包中是繁重的作业,那一个个待我填满的白色空格,像是瞪着我的眼睛,让我不寒而栗。  放学路上,我满脸倦容,眼睛酸涩,目光呆滞,茫然望向回家路,心里盘算着:今天晚上,那两大面的英语阅读必须要背完,数理化各有一套卷子要写,政治、历史练习册也要写完…… 
1948年夏,83岁高龄的黄宾虹来到杭州,担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名誉国画教授。西子湖畔的静谧山水,让黄宾虹感到轻松而安然,他沉浸在创作之中,每日画笔不辍。  然而,好景不长,4年后的一天,黄宾虹突然感到双眼十分疼痛,经医生诊断为白内障。当时的医疗水平低,医生只能无奈地让黄宾虹多休息,平日里尽量少用眼,这样才能延缓病情。  但黄宾虹并未听从。一天,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的潘天寿前来看望黄
野外漫步,仰望迷離的天空,闻着花草的清香,倾听流水缓缓歌唱。暖风拂拂,迎面吹来。忽然,心中泛起难堪的怀恋之情。刚想捕捉,旋即消泯。  我的灵魂不能不仰望那遥远的天国。  自然界的春天宛若慈母。人同自然融合一体,投身在自然的怀抱里,哀怨有限的人生,仰慕无限的永恒。就是说,一旦投入慈母的胸怀,便会产生一种近乎撒娇的悲哀。  (小宝摘自《自然与人生》,新星出版社)
近日,浙江富阳一位名叫许艾菲的女孩分享了一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微博,一时间温暖了万千网友的心。许艾菲从18岁开始,每年都会献血,2009年的一次献血中,留了两管血样,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5月,她与天津一名患白血病的15岁男孩配型成功。9月12日,许艾菲在浙江省中医院捐献了198毫升造血干细胞。在微博里,她记录了从获知消息到采集成功的整个经历:“四天八针,两个大手臂感觉要成马蜂窝……”  即便如此,捐
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物。饮茶,是最朴素、淡泊的美事。  在一间陈设简单、干净、空旷的小屋里饮茶是最好的。华贵、复杂的房间里不宜饮茶,那高大、贵重的东西在茶面前摆谱、显阔,茶的自然气息就被埋没了。  饮茶的时候,心情越平淡越好。心情平淡的人,才能感受茶带来的宁静和清新。  每一片绿叶都在高山深谷里浴过风雨云雾,听过鸟声虫鸣。简单的叶子,却有着绝不简单的经历。但它们是沉默的,在滚烫的水里它们并不发出
摘要:阿来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有关藏地的。他以“维护者”的身份表现出对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更以豁达的胸襟在呈现、反省和纠结中向我们展示了藏民族文化面临的困境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他将自己对藏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体验熔铸到文学作品中,以千百年来扎根在广袤藏地中的一种向善、向美,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照亮我们的现实人生。同时,他的藏地书写又与藏民族文化以“互文”的形式折叠在一起,从而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
我读过作家萧红的《火烧云》,可没见过如火的云朵,不过,我曾见过一次如画的晚霞。  天空像是个打翻了的调色盘,又掺了点水,搅和成这样了,是谁这么不小心?  不过我觉得,这美丽又迷醉的霞光,是否是天空所珍藏着的一匹绫罗绸缎呢?兴许是她准备着的嫁衣呢。  我看见霞光辉映着的世界好像也成了七彩的了,黝黑的土地好似也有着昏醉的绚丽,淌着点儿芳香。一阵小风儿卷着旋儿吹起,把树梢尖可人的金丝衣也吹破了,零星掉落
桃花的花瓣在某个瞬间一下子绽放开来;小草鼓足了力气在某个时刻突然冲破泥土;蒲公英变成一个个白色的小绒球开始播撒种子……这些微小的属于春天的小欢喜在不知不觉中挤满了高高矮矮的枝丫,然而我们匆匆的脚步却将这些都忽视了,只有长腿的风什么都知道。  湖畔,垂柳依依。历代文人墨客都愿寄情于这婀娜多姿的柳。碧玉妆成,折一条绿丝绦,听风裁细叶;翠拂暗波,看一眼古岸绿烟,闻乱愁如梦。于是便突发奇想,编一圈柳叶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