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的渔猎策略:生物分类生境指数在动物考古学中的应用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是河姆渡文化生业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对动物资源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考古学和动物考古学的研究需求.2004年开始发掘的田螺山遗址出土了大量保存状态完好的动植物遗存,为进一步讨论河姆渡文化的生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田螺山遗址的动物考古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并从空间、时间、技术和社会层面进行细致分析.本文分析了田螺山遗址2004年至2010年出土的哺乳动物和鱼类遗存,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将“生物分类生境指数”与动物考古的定量统计方法相结合,旨在从空间层面讨论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田螺山遗址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分析结果表明,渔猎活动的空间分布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划分,其中狩猎活动主要发生在灌丛和草地生境,而湿地是主要的捕鱼地点,这三类生境均分布在遗址附近,大约步行2~4小时以内即可获得,属于日常消费资源.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湿地是田螺山生业经济的核心区域,既是乌鳢等鱼类的栖息地,菱角和芡实等植物性食物的生境,也是早期水稻种植的地点,为田螺山人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本研究为动物考古学中对生业经济的讨论提供了新的多学科整合研究方法,并对河姆渡文化时期古人对环境的开发情况提供了更详细的认识.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对于促进教学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针对高中数学而言,课改对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数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要素,以此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优化。基于此,本文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课改的几个要素,希望可以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改;要素  对于课程改革而言,不
目前,“殷人屡迁”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先商族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范围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显示,先商文化(约2000~1600 BC)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豫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