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改善情况、用药依从性影响

来源 :糖尿病新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探究给予糖尿病患儿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于2020年1—12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主体,选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选择应用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评估护理效果,以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度评分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儿护理干预期间应用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模式具有确切效果,在改善患儿血糖水平的同时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改善了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状态,患儿家属对于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以及满意度,值得借鉴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目标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干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20年5月老年T2DM患者107例,其中5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54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目标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SAS、SDS)、自我效能(GSES)、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DSQL)、护理期间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DSQL评分较对照组更优,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90.74
单曲柄双摇杆式翻板机驱动机构,实为两套共驱动轴的正置式曲柄摇杆机构,但两曲柄具有一相位差.在分析驱动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其综合问题的准确表述,即:已知机架长度和摇杆摆角,按许用传动角综合正置式曲柄摇杆机构.推导出这类机构最小传动角与杆长及摇杆摆角之间的解析关系,分析最小传动角接近其上确界时的杆长及最大杆长比变化趋势,进而建立了按许用传动角综合正置式曲柄摇杆机构的解析法.给出了翻板机驱动机构综合实例,性能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综合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结合足式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2(6-UPUR+3P)混联腿的轮足混合式行走机器人构型,并对该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基于螺旋理论建立机器人并联腿部单支链的六维运动螺旋系,基于此得到1阶影响系数矩阵,进而推导出6-UPUR并联腿部的运动学模型;提出了机器人机身姿态调整算法,改善了机器人在静态步行步态下机身运动的平稳性;用Matlab算例仿真与Adams仿真对比验证得出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用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得出机身姿态调整策略的有效性,为进一步进行轮足混合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选用不同护理方案的价值及各方案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7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5),选用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遵循科室相关制度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密切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治与处理,并指导其遵医嘱进行治疗;观察组(n=35),选用综合护理.统计两组心理状态、血糖水平、护理效果、并发症率、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33.15±6.38)分、SD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湿性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的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伤口处理,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与湿性敷料进行糖尿病足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焦虑与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分别为(11.30±2.03)d、(1.85±0.62)分、(4.00±1.02)次,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