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变”40年: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bj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一直是头等民生大事。经过40年的发展,百姓餐桌日益丰盛,食物种类越来越多,采购也越来越便利。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保卫战打响,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人们对食品的追求逐渐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安全,营养健康。
  从短缺到丰盛
  “现在菜的种类太多了,不知道买什么好。”每到菜市场,伍连芳(化名)总是很犯难,四季的蔬菜在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能买到,鱼肉种类更是繁多。她今年65岁,经历过饥荒岁月,用过粮票肉票,见证了我国百姓从缺衣少食到现在的不愁吃穿。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粮油米面等食品都是按照人口数量定量供应,凭票购买。据伍连芳回忆,那时候供销社、粮站等地方都非常吃香,到了过节的时候,买肉、糖等东西经常需要排队购买,有时候还要找关系买。这种状况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百姓的日子大多过得非常拮据,副食品更是品种单一,供应短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逐步放开,物资慢慢丰富起来。1985年,国家将粮棉油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统派制度逐步改革为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制度。
  1988年,农业部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要求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食品供应越来越充足,1993年,粮票作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伍连芳记得,1994年春节,家里一次性买了半头猪,家人放开吃,吃不完就做成腊肉。从那以后,鱼、肉、蛋等就不再是招待客人的稀罕菜,而是家常菜了。
  据统计,1991至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9.6%,2000年达到8165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我国食品从供应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更快。据统计,2016年我国总人口13.8亿,年产粮食达到61625.1万吨、禽蛋类3094.9万吨、肉类8537.8万吨、水产品6699.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产品的购买更加便利,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不仅能买全国各地的食品,还能通过全球购,尝遍世界美食。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食以安为先。伴随我国食品日益丰盛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1982年,《食品卫生法》颁布,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开始建设,后来形成了由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局、卫生部、国家食药监督管理总局组成的分段管理模式。
  但这种“九龙治水”模式备受诟病,被讥讽为“十来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比如,卫生部门发现注水猪肉,但管不了,因为那归工商部门管。
  2004年,《食品卫生法》的修改工作开始了。但随着修订工作的展开,草案内容不断丰富,大大超过了《食品卫生法》的内容。2007年10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食品安全法(草案)》。
  但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暴露了食品监管盲区,对正在制定中的《食品安全法》产生重大影响。
  据食品安全法草案起草负责人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原主任李援透露,当时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每天被披露,他们就对照着草案,看对暴露出的问题是否能管得住。 “几乎是和事件发展同步的,今天看到有问题,就加一条,明天又有新的问题,就再加一条。”
  按惯例,一部法律草案一般经二次审议之后意见就基本趋同,三次审议后就会表决通过。但《食品安全法》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3年,经历四审,于2009年2月28日出台。
  “和《食品卫生法》比较,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第一次引进了风险分析的理念,非常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而且拓宽和加大了处罚的力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食品安全法》把风险的理念加进去了,具体表现在我们要以科学为依据、以风险为依据,把风险监测从法律的高度上提出来了,并且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做了很多关于风险评估的规定,包括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4年之后,《食品安全法》迎来修订,并于2015年颁布修订版。“短短6年时间,又对《食品安全法》做了重大修改。一般来说,这样一个国家的法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修改完成。”陈君石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修订,是因为我们重视,有时甚至是过度重视。
  尽管2015年的《食品安全法》还没有“风险交流”这4个字,但有6个条款是讲风险交流的。它规定了政府在风险交流方面有什么责任,企业有什么责任,专家层面的学术团体有什么责任,媒体有什么责任。
  陈君石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进步。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完全跟国际接轨,在国际社会也赢得了很多好评。
  另外,实际上自2008年开始,我国便已经着手清理整顿现有的大概5000个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到2015年形成了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的一套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几年来,陈君石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眾多专家为这套标准付出了很多心血。“现在的标准大概是1000项左右,这需要大量艰苦工作,要经过多部门协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追求营养健康
  这两年,陈君石感觉到,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越来越回归理性了,从过度关注安全,转向更多地关注食品质量和营养健康。
  2014年2月,《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发布,这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三部关于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到202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包括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人均年口粮消费135公斤,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到2300千卡,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等。
  针对国民健康问题,2016年10月25日,我国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优先原则,要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部署了7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包括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等。
  “这方面国家当然要有引导、有指导,比如现在的‘三减’,减油、减糖、减盐行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很多部门共同推出,就是一个具体体现。”陈君石说。
  在陈君石看来,我国虽然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但还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超重、肥胖等诸多慢性病的危险问题。营养状况的改善,除了受经济条件限制外,很大程度上是百姓的消费行为决定的,要让老百姓吃得健康,应按照膳食指南合理、均衡饮食。
  陈君石的饮食习惯十分合理,他并不拒绝“美食”,在宴会上,除了通常的鱼、肉、蔬菜、水果外,冰激凌和蛋糕,他也会品尝。只是,每一样东西,他都吃得很少,基本是“点到”。
  他一直倡导食物不仅需要合理搭配,还需要控制总量,强调有节制。他重视身体运动,能够走路去,就绝不坐车。他认为,人人都需要吃、动两平衡。
  作为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著名专家,他建议,人们选择食物要尽量多样化,“既照顾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风险,何乐而不为?”另外,对于食品营养知识,要提高警惕,防止上“伪科学”的当。
其他文献
7月24日下午2点左右,走进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近江枫乔苑小区,装有遮雨棚、安放4个垃圾桶的垃圾集中投放点格外引人注目。當记者一行靠近垃圾桶时,突然响起了广播。  “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请在投放时间投放……”  近江枫乔苑小区业委会主任刘联峰向记者解释,这是因为垃圾投放集中点安置了摄像头、喇叭和智能感应设备,当居民在非投放时间进入垃圾投放点,就会智能提醒。遮雨棚上贴着垃圾投放时间为早上6点
高林清  2009年4月,我到山西省方山县接手于成龙廉政文化园项目,当时项目名称叫于成龙故居旅游项目。一经手就面临周边115户居民的拆迁安置,当时找了很多专家去看,几乎没有一个人看好这个项目。但我们一直在无怨无悔地努力,别人和我们谈盈利,我们和人家談情怀,不厌其烦地谈于成龙。  别人和我们谈盈利,我们和人家谈情怀,不厌其烦地谈于成龙。  我们从园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做起,虽然走了很多弯路,遇到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安吉溪龙乡调研,并给溪龙乡留下了一句话:“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后来,“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10个字被挂在了溪龙乡乡政府大门口。  如今,一方面,作为富民产业的白茶,有力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另一方面,因为是生态产业,与旅游等对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种茶大户”宋昌美  5月中旬,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大大小小茶园新叶
近日,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透露,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押金监管难等问题,北京市2018年将重点推进非机动车管理的相关立法工作,力争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企业和政府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北京市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控制總量。2017年,北京市叫停了相关企业的新增投放,控制了无序增长。二是联合治理。一方面明确企业是管理主体,另一方面由区县政府组织街道投入人力、物力,帮助企业
何谓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令尽身精血聚其中,命理念思想隐其内,其中艰辛不足与外人道。  18年,卫康以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创造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扬;18年,卫康用一流的品质夯实了百年基业的基石。  18年专注只为一件事  18年前,世纪之交的一个选择,与甲壳素的一次结缘,在卫康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健康事业的种子。18年的岁月打磨、汗水的历练和时间的洗礼,任中国健康行
把“关键少数”、精锐力量聚集到村到户到人,构建以村为基本单元、以户为主要靶向、以人为主要对象的脱贫攻坚“一线作战体系”。  年初,当选为平利县城关镇沙河村村支部书记的周克刚陡然感觉压力倍增。  “面对脱贫攻坚最后要啃的硬骨头,尽管村里帮扶工作有多个部门来抓,加上村组干部,涉及县镇村方方面面,但人员管理难,始终缺少一个主心骨。”周克刚说。  周克刚所困惑的,也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一些地方面临的
防止低龄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既需要共享单车平台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又需要监护人对孩子尽到监护责任。  共享单车从诞生之日起,围绕这一新业态的话题就不绝于耳。近期,上海、天津、南京等地,接连发生因儿童骑行共享单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一时间关于共享单车变成孩子危险玩具的担忧甚嚣尘上。  从注册到骑行不需要太繁琐的程序,共享单车除了上万字的用户协议对年龄和身体条件有所限制外,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对儿童加以限制?
众所周知,垃圾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日产垃圾1.2公斤,并且每年以10%的增长率递增。许多城市面临巨大的垃圾處置压力,垃圾减量化势在必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近日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就垃圾应对的历史阶段、垃圾减量化的具体手段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梳理并给出了意见和建议。王维平坦言,垃圾减量化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有缜密的跟进制度。  必然选择  7月1日,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媒体不能缺位。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期刊,《民生周刊》在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上,做了诸多探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两个方面探讨媒体如何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典型宣传鼓劲与示范  老
有关数据显示,从2017年10月份以来,在短短3个月時间内,全国有近20个城市与地区发布了引进人才的新政策,包括南京、武汉、兰州、合肥和郑州等二线大城市。作为被吸引的人才主力军,年轻的大学生在落户的同时,会成为所在城市的房地产“接盘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