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代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努力锻炼身体,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对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又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一、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课程的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体育教育的功能在“健康第一”的引领下,正从“育体”向“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许多教师利用“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教学时,利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来组织教学。采用“友伴分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学生小结”等形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都发生着改变。亲切的语言、和善的手势、激励的掌声、和蔼的笑脸、明确的标志无不激励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心理得到了满足。这样“玩有目的,乐有所得”,使学生在“玩”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學习”、学会了“合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各方面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思考
(一)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体育知识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 第二,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民族传统教材,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变化
教材从教师的引导作用出发,突出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传统教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新教材的教学改变了这种模式,即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发生了互换,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组织与设计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设计,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更注重学生间的互动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度、练习度、自由度和师生的亲和度,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正如教材编者所指出的“同学们要按学习目标的要求,认真上好体育课”这体现出只有很少的内容是教师课上要讲的,绝大多数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或练习的。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现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时的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异样性,难有统一的尺度,评价的结果多为教师的主观判断力。学习水平段的划分和学生掌握学习水平也全凭体育教师的主观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更好的研究和论证。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能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能提高教学效果。
2.在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搞好师资培养,科研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
3.改革体育专业不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
(二)健康教育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我建议:
1、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把评价的知识与评价的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中了解单元评价的真正意义,对于少数不理解的学生对其做思想工作,在评价时应以教师为主,让学生参与的方式,这样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处理,出现有不讲诚信的,对评价不认真对待的,教师尽快做思想工作,否则会影响到其他同学。
2、评价中出现的不好现象要尽快避免,让学生合理的评价,学生评价时教师应指导,体育委员组织班级有责任感的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在对评价小组成员评价时,这个同学不参加评定)。教师对评价小组成员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对评价有正确认识,在评价中要改正评价小组评出的错误决定,不要在评价小组中出现“拉选票”的现象,只有这样评价小组成员才能有效的评价,学生才能认同评价的制度,从而使在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才能获得很高的荣誉。
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重要职责。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课程的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体育教育的功能在“健康第一”的引领下,正从“育体”向“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许多教师利用“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教学时,利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来组织教学。采用“友伴分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学生小结”等形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都发生着改变。亲切的语言、和善的手势、激励的掌声、和蔼的笑脸、明确的标志无不激励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心理得到了满足。这样“玩有目的,乐有所得”,使学生在“玩”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學习”、学会了“合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各方面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思考
(一)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体育知识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 第二,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民族传统教材,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变化
教材从教师的引导作用出发,突出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传统教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新教材的教学改变了这种模式,即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发生了互换,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组织与设计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设计,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更注重学生间的互动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度、练习度、自由度和师生的亲和度,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正如教材编者所指出的“同学们要按学习目标的要求,认真上好体育课”这体现出只有很少的内容是教师课上要讲的,绝大多数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或练习的。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现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时的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异样性,难有统一的尺度,评价的结果多为教师的主观判断力。学习水平段的划分和学生掌握学习水平也全凭体育教师的主观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更好的研究和论证。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能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能提高教学效果。
2.在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搞好师资培养,科研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
3.改革体育专业不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
(二)健康教育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我建议:
1、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把评价的知识与评价的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中了解单元评价的真正意义,对于少数不理解的学生对其做思想工作,在评价时应以教师为主,让学生参与的方式,这样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处理,出现有不讲诚信的,对评价不认真对待的,教师尽快做思想工作,否则会影响到其他同学。
2、评价中出现的不好现象要尽快避免,让学生合理的评价,学生评价时教师应指导,体育委员组织班级有责任感的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在对评价小组成员评价时,这个同学不参加评定)。教师对评价小组成员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对评价有正确认识,在评价中要改正评价小组评出的错误决定,不要在评价小组中出现“拉选票”的现象,只有这样评价小组成员才能有效的评价,学生才能认同评价的制度,从而使在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才能获得很高的荣誉。
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重要职责。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