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废之鉴:三国东吴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探究

来源 :美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出土的“宫闱宴乐图”漆案上绘有前朝帝王故事,案底有“官”字铭文,原应为孙吴王族用具,后赐予朱然随葬.案上漆绘体现出汉末三国人物画渐成为主体,技法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是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盛世到来之前的必要历程.漆绘表现了西汉成帝刘骜的宫闱往事,表面上看是一场热闹欢愉的宫廷宴会,实际上暗含诸多“失礼”“失序”的图像细节,是一副颇具深意的三国时期美术作品.
其他文献
美好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向往,在追求美好世界的进程中,美育一直以来都被视作重要的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诸多思想家都赋予美育以孕育美好人生、构筑美好世界的使命.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下,总结中华传统美育思想,吸收西方现代美育理论,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核心,建构新时代中国美育体系,以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现代化道路照射美好光明,为创造美好生活助力.
期刊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20世纪初年德国吐鲁番探险队自高昌所获的数件天王幡与绢画残件作进一步的图像学与样式考析.首先,辨识出幡身与绢画中天王与乾闼婆、夜叉等天部诸神的尊格.其次,归纳出唐西州至高昌回鹘王朝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样式与风格,指出高昌毗沙门天王样式非兜跋毗沙门天王样式,该样式在汉地与吐蕃的影响下亦有回鹘人的创造.最后,讨论了毗沙门天王幡反映的世俗信仰,其与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共同呈现出高昌回鹘王朝自上至下多层面祈愿毗沙门天王护国与“五事”之愿.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为背景,美育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上升为国家战略,被赋予更高的教育担当和时代使命.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工作是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在落实习总书记给美院老教授回信精神的重要美育实践项目,中央美院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项目的 开展,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基本遵循,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搭建了高校与小学美育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双向联动平台,开创了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协同育人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