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差异问题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它通过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长期以来,企业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目标.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治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不足,进而引进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论.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在生产经营中,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实际经营方式上也有相似与不同.对两种不同的经营目标进行分析,以期能合理地选择或结合两者之间的优势,让企业有效益地可持续经营.
其他文献
将股票市场信息拆分为与基本面相关的“价值信息”和与基本面无关的“噪声信息”,进而检验信息质量对下行Beta的影响,并考察投资者风险偏好类型的作用.结论表明:价值信息影响下行Beta,也同时决定着个股预期收益率,而噪声信息则仅仅对下行Beta存在冲击,却与个股收益率无关,正是风险与收益存在差异化的信息冲击机制,导致了下行Beta负定价效应的出现与下行Beta之谜的产生.这一过程中,投资者风险偏好特征调节了信息质量对下行Beta之谜的影响,并具体表现为“信号过滤”(风险厌恶)与“信号放大”(风险偏好)效应.
乡村振兴背景下,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乡村绿色发展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够深入人心、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滞后、乡村绿色发展制度尚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绿色发展的进程.因此,必须要加大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倡导乡村居民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办形式多样的乡村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的乡村绿色发展机制,从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本文通过构建多层因子交互效应面板模型,利用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综合分析企业微观个体逐利和避险动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边际驱动效应,并对不同经营状况和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经营状态较差的企业,其金融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风险规避;经营状态一般的非制造企业则是逐利和避险的双重驱动结果;而经营状态较好的企业主要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规模来看,小型非国有和大型非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关键动机是风险规避,规模一般的非国有企业体现出逐利和避险的双重效应.通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基于政府环保补贴政策研究多个再制造商间均衡决策问题,在政府环保补贴和市场竞争条件下,建立多个再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变分不等式转化原优化问题,证明纳什均衡解是存在且唯一的,并运用欧拉算法和Matlab进行数值分析.算例结果显示,有效的补贴政策能促使再制造企业提高其产品环保等级并带来更多利润.
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致使陷于低迷期的实体企业发展遭遇瓶颈,脱实向虚成为众多实体企业路径选择中的占优选项.本文立足税收负担维度下的企业金融化问题,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减税对企业金融化的引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减税总体上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源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利于激发企业专注创新研发、助力实体税负调减,从而使实体企业形成专注实业经营的内生激励;进一步研究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政策效应在高杠杆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企业成本负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选取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中国省级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政府干预对食品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在样本期内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在不考虑地方政府竞争时,政府干预对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考虑地方政府竞争后,政府干预不仅负向影响本地区食品产业发展效率,而且对邻近地区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现阶段应注重政府监管模式改革,坚持监管投入增加与监管质量提升并举,同
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于企业创新产生的价值增值,而创新则来源于企业家对于投入要素的最佳配置和要素最大潜力的释放.企业家的控制权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相对于所有权而言,企业家的控制权更为重要,因为这种主导权有助于人力资本把握使企业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赋予企业创造关键资源的创新能力,即获得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能力,这是一种隐形投资,其效果往往在事后表现出来.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善于在事先就发现和运用这个主导力量来推动企业创新,在面临不确定性市场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家过程决策和事后决策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的多元产权要素
民族地区整体脱贫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关乎民族地区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世界减贫事业的整体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是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整体脱贫后,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自立自强意识不强、科学发展意识差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下,民族地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民族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路径,已成为当下民族地区紧迫的历史任务.
扶贫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并不仅仅是个人技术的加强以及认识的提升,还需要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重点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当下农村环境中如何有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充分显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其中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世界优秀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此,明晰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挖掘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