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在一个国家所处的地位和职能,以及政府决策和行为均对该国当前和未来有非常大的影响。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号召,基于此,本文利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从战略层面将政府行政活动进行价值链分析,以期有益于优化行政效率,提高政府绩效;本文构建了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旨在依据政府机构的战略规划进行动态的政府绩效评价。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伦理要求,并针对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的伦理问题,提出要坚持公共利益取向、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主体的伦理道德修养、加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伦理制度建设等正确的伦理导向,以提升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整体效能。
民主是马克思主义范式一个久远而常说常新的话题。民主与治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治理的角度看,“民主”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公共事业机构或基础设施之一,它所指向的对象是公共领域,该领域由人民支配。从民主的角度看,民主是治理的基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民主”就是一种“治理”,同时民主也是治理公共事业机构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范式历来对于话语权有相当的重视,认为:有了发言权才有行动权。推动治理研究,就必须把治理作为一种话语霸权来推动。“治理”话语的基础就是对“治理”语词的深刻把握、大力推广,尤其是把“治理”这个汉语语词作为我们政治行动、学术行动话语权利来推动。
马克思主义范式对于方法论的选择有着传统的偏好,那就是在理性思维中特别注重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的方法、逻辑地思维,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构宏大理论、思索细致问题的自然选择。“治理”不仅是公共管理研究者的概念,更是他们的“逻辑”:理论建构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工具。那么,“治理”是否能够成为人们的思维规律(至少是一种思维方法),
对比于以往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范式的重大实践价值在于不仅深刻地看到了“政治”在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了“政治”在学术发展、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系统进行治理研究,把建构起通识性的治理理论与方法,应该首先选择把“治理”作为政治来推动。当然,从实践来看,“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政治。
所谓范式(paradigm),就是指研究者所假定、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概念、模式、理论架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强大、运用广泛的思维框架和思考传统。马克思主义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范式。以马克思主义范式去分析和把握“治理研究”,是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必须行动、必然话语。
所谓“文化”即是指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等的总和。文化首先就是表现为“人化”,表现为文明的过程,从一个角度看文化也是人类自我治理的过程。
期刊
期刊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爱到严重冲击,面对这个大困难,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还要有良好的作风,这样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实现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