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非洲投资论坛定于5月22日在北京举行。非洲45国涉及黄金钻石开采、房产、通信等领域,资金上亿的多个项目有待中国企业前去投资。5月1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上海出席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开幕式时,表示了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一些在非洲的华商和非洲国家驻华使领馆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均表达了非洲的无限商机,但挑战和危机并存。
中企填位非洲基建
5月14日,在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非洲投融资及风险研讨会”上,南非标准银行金融项目主任伍德(JonathanWood)表示,非洲各国现有投资水平未能满足对基建领域的需求,中国企业可以把握这一良机。
“商品热潮(为非洲国家)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基建的需求”,伍德说,“2005至2015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年就有大概170亿至220亿美元资本以及维修需求。”
但目前非洲各国政府在基建领域支出每年只有60亿美元,其中一半靠外国捐助,私营部门对基建领域的投资承诺每年约为40亿美元。“预计投资缺口每年达到70亿至120亿美元。”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非洲的各类投资累计达到117亿美元。中方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主要投资方向是石油产业等资源开发领域。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中非政治关系良好,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企业在非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开发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优势。在江苏嘉隆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绍兵看来,非洲有着庞大而诱人的市场可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在尼日利亚投资了一个基建项目,正在筹备运作过程中。”倪绍兵说,“现在到非洲去,赚取利润并不是最主要的,了解市场并学会驾驭风险后,也许就是我们企业通往世界之路的跳板。”
有预测表明,从现在起到2015年,非洲每年需要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南非举办,南非正加紧修建一条贯穿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的快速轻轨铁路,整个项目将耗资23亿美元。埃及政府自2000年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每年预计投入40亿美元。赤道几内亚政府于2005年宣布了一项庞大的基建计划,拟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改造全国的公路网等。而阿尔及利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居民住宅项目。
除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也是不少非洲国家的当务之急。南非政府拟投资65亿美元,将全国的电网相连,并在2012年前实现户户通电的目标。安哥拉政府也批准了一项庞大的西部电力走廊工程计划,拟投资60亿美元。埃塞俄比亚政府在未来10年拟投资50亿美元,新建8座中型水电站,使全国居民的用电普及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60%。
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工程承包,其中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劳务输出等多项内容。非洲工程承包项目主要是国家自筹资金项目和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国际社会资助的项目。这类工程的规模一般较大,付款有保证,易于索赔,但竞争较激烈,要求投标者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能力强。此外,还有国际社会和私人实业投资项目,其商业性质决定了业主对质量要求高,对资金控制严。
中国企业如果进军非洲工程承包市场,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非洲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找好市场切入点;其次要强化规避风险意识;最后,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非洲市场。
非洲,充满商机的群落
目前非洲农业和工业都不发达,任何有意向的企业都将受到欢迎。国际经理人组织中国区首席专家史永翔表示,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契机。中国企业经过20多年发展,资本、技术上已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而国内资源和人口的现实矛盾也正迫使企业走出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会长郭栋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说,有人总把瘟疫、饥饿、战争、抢劫和非洲相提并论,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总体来说,非洲比较落后、贫穷,发展不平衡。例如,喀麦隆、加蓬两国,20世纪60年代独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动乱,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喀麦隆人均GDP1000美元。加蓬人均GDP4400美元以上,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甚至超过欧洲的一些国家。
郭栋认为,良好的国际关系是中非贸易的前提,中国和非洲国家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非洲是中国产品、技术、资金、人才转移的最佳地区。非洲大多数国家没有工业和加工业,更没有重工业。工业品、日用品、办公用品都靠进口,非洲各国又都没有进口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只要纳税缴费就可以进口。如果把中国重工业和工业的半成品、零配件、散件、原料出口到非洲进行深加工、组装生产,会取得更丰厚回报。还可将中国生产的成套设备出口到非洲,利用当地盛产的原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美国商业部统计,199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非洲投资的平均收益为33%,大大高于亚洲的14%,拉美的12%。
郭栋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带着产品和技术进入非洲,在资源开发、贸易、医疗、制造业、建筑、电信、能源、房地产等领域寻求发展机会,触角越伸越广。
国家进出口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超过800家企业在非洲有项目投资,除了100来家大中型企业之外,绝大部分是小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了极大的比例。
非洲哪些行业易赚钱
中企在非洲投资哪些项目更赚钱呢?一些外事机构和华商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指出,中非矿產合作前景广阔,纺织业走进非洲正当其时,在非洲开工厂商机多,制造业潜力大,时下中餐走俏非洲大陆。
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洲,非洲资源丰富,工业落后,正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用武之地。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发动“非洲攻略”,进入非洲市场正掀起高潮。

1990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两年的王文明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神秘”的非洲大陆。9年以后,他创办非洲投资网,向更多的中国商人推介美丽的非洲大市场。
“非洲许多国家正处在和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相近的发展阶段,对消费品的需求特别旺盛,非洲国家83%的GDP(4600亿美元)都用于消费,这是一块多么巨大的市场啊。”
王文明以自己在非洲的切身感受告诉记者,非洲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机遇,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纺织、服装、五金、钟表、床上用品、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正是为不少中国商人所忽略的巨大市场。
据王文明介绍,非洲有2500亿美元的市场,非洲国家每年要花1700亿美元用于进口,预计到2025年其进口额将达到4800亿美元。
“比如,中国许多纺织企业因生产过剩而关门歇业,假如把工厂整体搬到南非和尼日利亚,利用那里的优质棉,从棉纺、印染到制衣、销售形成一条龙,赚取的利润肯定翻几番。”而在说到农业加工时,王文明甚至向中国商人指出了一条明确的投资道路。他说,非洲盛产各种热带水果,芒果、香蕉、橘子、木瓜等多得掉在地上无人管,而当地超级市场里销售的水果罐头、果酱罐头等,售价等于一棵树果实的卖价,如果中国企业在那里开设一条小型水果、罐头、果酱加工、生产、包装线,以略低于西方同类商品价格销售,投资数额不大,销售渠道畅通,不愁没有钱赚。
以埃及为例,埃及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是石油、苏伊士运河、旅游和劳务输出,制造业相对较弱。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埃及投资设立了近百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食品、制造业、化工、建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
王文明介绍,在津巴布韦,家具厂、玻璃厂、钢构件厂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在埃塞俄比亚,水泥厂是热门的投资项目;在坦桑尼亚,生物杀虫剂市场前景可观;在马达加斯加,高档公寓的开发商奇缺;还有中药市场,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受中国援助医生的影响,中药在非洲很受欢迎,如中药在南非已合法化,并且非洲本身也产药材。现在中国的电脑、汽车、医疗器械、工程机械、药品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完全有能力在非洲的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非洲这片土地是个两极分化严重的市场,对名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打响品牌在非洲才能有立足之地。“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的产品才有竞争力。”如投资农业,最好选择中国曾经提供过农业援助的国家,像几内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等,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国人有一定社会影响,当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如中国目前木材相对紧缺,市场年需求量约6000万立方米,而非洲森林资源丰富,双边互补性很强。从事森林资源开发可以考虑到中部非洲的刚果金,如果合作成功,仅刚果金便基本可以满足中国年均木材市场需求。还有西非的加蓬,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为31.2公顷,森林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另如从事磷矿资源开发可以考虑摩洛哥;铝矾土资源开发可以选择几内亚;铜矿资源开发可以到赞比亚等。
中企填位非洲基建
5月14日,在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非洲投融资及风险研讨会”上,南非标准银行金融项目主任伍德(JonathanWood)表示,非洲各国现有投资水平未能满足对基建领域的需求,中国企业可以把握这一良机。
“商品热潮(为非洲国家)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基建的需求”,伍德说,“2005至2015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年就有大概170亿至220亿美元资本以及维修需求。”
但目前非洲各国政府在基建领域支出每年只有60亿美元,其中一半靠外国捐助,私营部门对基建领域的投资承诺每年约为40亿美元。“预计投资缺口每年达到70亿至120亿美元。”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非洲的各类投资累计达到117亿美元。中方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主要投资方向是石油产业等资源开发领域。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中非政治关系良好,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企业在非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开发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优势。在江苏嘉隆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绍兵看来,非洲有着庞大而诱人的市场可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在尼日利亚投资了一个基建项目,正在筹备运作过程中。”倪绍兵说,“现在到非洲去,赚取利润并不是最主要的,了解市场并学会驾驭风险后,也许就是我们企业通往世界之路的跳板。”
有预测表明,从现在起到2015年,非洲每年需要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南非举办,南非正加紧修建一条贯穿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的快速轻轨铁路,整个项目将耗资23亿美元。埃及政府自2000年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每年预计投入40亿美元。赤道几内亚政府于2005年宣布了一项庞大的基建计划,拟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改造全国的公路网等。而阿尔及利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居民住宅项目。
除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也是不少非洲国家的当务之急。南非政府拟投资65亿美元,将全国的电网相连,并在2012年前实现户户通电的目标。安哥拉政府也批准了一项庞大的西部电力走廊工程计划,拟投资60亿美元。埃塞俄比亚政府在未来10年拟投资50亿美元,新建8座中型水电站,使全国居民的用电普及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60%。
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工程承包,其中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劳务输出等多项内容。非洲工程承包项目主要是国家自筹资金项目和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国际社会资助的项目。这类工程的规模一般较大,付款有保证,易于索赔,但竞争较激烈,要求投标者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能力强。此外,还有国际社会和私人实业投资项目,其商业性质决定了业主对质量要求高,对资金控制严。
中国企业如果进军非洲工程承包市场,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非洲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找好市场切入点;其次要强化规避风险意识;最后,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非洲市场。
非洲,充满商机的群落
目前非洲农业和工业都不发达,任何有意向的企业都将受到欢迎。国际经理人组织中国区首席专家史永翔表示,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契机。中国企业经过20多年发展,资本、技术上已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而国内资源和人口的现实矛盾也正迫使企业走出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会长郭栋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说,有人总把瘟疫、饥饿、战争、抢劫和非洲相提并论,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总体来说,非洲比较落后、贫穷,发展不平衡。例如,喀麦隆、加蓬两国,20世纪60年代独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动乱,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喀麦隆人均GDP1000美元。加蓬人均GDP4400美元以上,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甚至超过欧洲的一些国家。
郭栋认为,良好的国际关系是中非贸易的前提,中国和非洲国家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非洲是中国产品、技术、资金、人才转移的最佳地区。非洲大多数国家没有工业和加工业,更没有重工业。工业品、日用品、办公用品都靠进口,非洲各国又都没有进口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只要纳税缴费就可以进口。如果把中国重工业和工业的半成品、零配件、散件、原料出口到非洲进行深加工、组装生产,会取得更丰厚回报。还可将中国生产的成套设备出口到非洲,利用当地盛产的原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美国商业部统计,199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非洲投资的平均收益为33%,大大高于亚洲的14%,拉美的12%。
郭栋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带着产品和技术进入非洲,在资源开发、贸易、医疗、制造业、建筑、电信、能源、房地产等领域寻求发展机会,触角越伸越广。
国家进出口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超过800家企业在非洲有项目投资,除了100来家大中型企业之外,绝大部分是小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了极大的比例。
非洲哪些行业易赚钱
中企在非洲投资哪些项目更赚钱呢?一些外事机构和华商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指出,中非矿產合作前景广阔,纺织业走进非洲正当其时,在非洲开工厂商机多,制造业潜力大,时下中餐走俏非洲大陆。
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洲,非洲资源丰富,工业落后,正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用武之地。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发动“非洲攻略”,进入非洲市场正掀起高潮。

1990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两年的王文明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神秘”的非洲大陆。9年以后,他创办非洲投资网,向更多的中国商人推介美丽的非洲大市场。
“非洲许多国家正处在和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相近的发展阶段,对消费品的需求特别旺盛,非洲国家83%的GDP(4600亿美元)都用于消费,这是一块多么巨大的市场啊。”
王文明以自己在非洲的切身感受告诉记者,非洲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机遇,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纺织、服装、五金、钟表、床上用品、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正是为不少中国商人所忽略的巨大市场。
据王文明介绍,非洲有2500亿美元的市场,非洲国家每年要花1700亿美元用于进口,预计到2025年其进口额将达到4800亿美元。
“比如,中国许多纺织企业因生产过剩而关门歇业,假如把工厂整体搬到南非和尼日利亚,利用那里的优质棉,从棉纺、印染到制衣、销售形成一条龙,赚取的利润肯定翻几番。”而在说到农业加工时,王文明甚至向中国商人指出了一条明确的投资道路。他说,非洲盛产各种热带水果,芒果、香蕉、橘子、木瓜等多得掉在地上无人管,而当地超级市场里销售的水果罐头、果酱罐头等,售价等于一棵树果实的卖价,如果中国企业在那里开设一条小型水果、罐头、果酱加工、生产、包装线,以略低于西方同类商品价格销售,投资数额不大,销售渠道畅通,不愁没有钱赚。
以埃及为例,埃及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是石油、苏伊士运河、旅游和劳务输出,制造业相对较弱。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埃及投资设立了近百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食品、制造业、化工、建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
王文明介绍,在津巴布韦,家具厂、玻璃厂、钢构件厂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在埃塞俄比亚,水泥厂是热门的投资项目;在坦桑尼亚,生物杀虫剂市场前景可观;在马达加斯加,高档公寓的开发商奇缺;还有中药市场,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受中国援助医生的影响,中药在非洲很受欢迎,如中药在南非已合法化,并且非洲本身也产药材。现在中国的电脑、汽车、医疗器械、工程机械、药品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完全有能力在非洲的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非洲这片土地是个两极分化严重的市场,对名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打响品牌在非洲才能有立足之地。“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的产品才有竞争力。”如投资农业,最好选择中国曾经提供过农业援助的国家,像几内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等,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国人有一定社会影响,当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如中国目前木材相对紧缺,市场年需求量约6000万立方米,而非洲森林资源丰富,双边互补性很强。从事森林资源开发可以考虑到中部非洲的刚果金,如果合作成功,仅刚果金便基本可以满足中国年均木材市场需求。还有西非的加蓬,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为31.2公顷,森林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另如从事磷矿资源开发可以考虑摩洛哥;铝矾土资源开发可以选择几内亚;铜矿资源开发可以到赞比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