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烧制工艺揭秘(上)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王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因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一、胎泥、釉料的制备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胎泥、釉料的主要产地及其配制工艺,刘新园先生在《蒋祈<陶记>著作时代考辨》、《高岭土考》等文章里有详细的论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周仁、李家治、张福康等一批专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不断地对景德镇元青花的胎、釉和“青花+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科学测试,并发表了不少论文,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元青花的胎泥,都一致认为是景德镇南安一带的瓷石泥加瑶里高岭土混合淘洗的“二元配方”。因为南安一带的“南不”和“柳家湾不”(“不”,音墩,“不子”是清初景德镇陶瓷行业就有的俗语,指原生高岭土、瓷石、釉石经水碓粉碎、淘洗后制成砖块状的原料块),A12O3含量均在17%左右。元青花胎中的A12O3含量在19%~23%之间,高岭土中A12O3含量在33%以上,只有在南安一带瓷石泥中加入适量的高岭土,元青花胎中的A12O3含量才能提高到19%以上,这就是“二元配方”结论的由来。
  
  笔者曾在仿元青花瓷时按照以上结论进行胎泥配方,用“南不”85~80%加“瑶里高岭”15~20%,达到了仿品坯泥A12O3的含量在20%左右。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元青花的还原焰烧成温度在1280℃±20℃。以上配方在.此还原焰温度中烧成,只能得到欠烧的次品,产品的热稳定性也差,也影响了青花料的正常发色。
  根据蒋祈《陶记》所载胎泥产地有“湖坑”,即湖田村以南2.5公里的“三宝莲”,这里产的瓷石泥A12O3的含量为15.34%,比“南不”低;氧化钾、氧化钠助熔剂的含量4.13%和3.79%,比“南不”高,这恰是历代釉果的化学组成。如果要保证胎泥中A12O3的含量在19%以上,又可在1280℃±20℃时成正烧,只有调整以上二元配方之比例,再加入“三宝莲”釉果来增加钾、钠含量和降低烧成温度,可提高瓷胎的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南不”74%、瑶里高岭18%、三宝莲8%左右,才是元青花胎泥的正确配方。优质的元青花瓷胎应是三元(或多元)配方。
  
  据我们对景德镇元青花各窑址出土的瓷片观察分析,其胎呈现如下不同现象:
  ①有正烧和欠烧、过烧之别;
  ②在正烧产品中,胎质有高、中、低之别:
  高质量:洁白、细腻,极少有铁、锰等杂质之斑点,原料淘洗精细,胎断面有空隙。它多用于烧制出口西亚伊斯兰地区的大件盘、碗、罐、瓶等和五爪龙纹官窑瓷。这显然是“浮梁瓷局”控制使用的“御土”。
  中等质量:仅白度比以上差点,其余基本同,多用于生产中、小件产品。如玉壶春、小瓶、罐、薄胎平底折沿小盘、匜、执壶、水注、鸟食罐、印盒等。
  低质量:胎灰黄、粗而干涩,有较少的大、小黑点,胎断面孔隙较多而大。这种胎泥显然是含铁、锰量较多的淘洗胎泥中的渣料。此渣胎会影响釉和料的发色。所以用此泥烧制的粗碗、高足杯、小罐、小炉、小盘碟等,均釉色灰青,是用下等青料绘画,多为简笔青花纹,并呈棕黄灰青色。以上这类粗器,在许多窑址中有出土,属内销民用产品。
  
  元青花的釉,蒋祈《陶记》记载:“攸(游)山、山(仙)槎灰之制釉者取之,而制之之法,则石垩炼灰,杂以槎叶木柿火而毁之,必剂以岭背‘釉泥’而后可用。”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记载:“凡饶镇白瓷釉,用小港嘴泥浆和桃竹叶灰调成,似清泔汁(淘米水),盛于缸内。”唐英《陶冶图说·练灰配釉》记载:“而一切釉水无灰不成釉,灰出乐平县(在景德镇南面四十里),以青白石(石灰石)与凤尾草迭练,用水淘洗即成釉灰。配以‘白不’细泥(釉果不),与釉灰调合成浆,稀稠相等,各按瓷之种类以成方加减。盛于缸内,用曲木棍横贯铁锅之耳,以为舀注之具,其名曰‘盆’。如泥十盆,灰一盆为上品瓷器之釉;泥七、八而灰二、三为中品之釉;若泥灰平对、灰多于泥则为粗釉。”以上说明:①攸(游)山、山(仙)槎,距镇十七八公里的小山村和乐平县产釉灰。②釉灰的制作方法是一层石灰石,一层槎叶、木柿,或桃竹叶,或凤尾草等,迭叠暗火烧炼,用水淘洗晒干即成釉灰,留作釉的配方。以上对历代釉的制备工艺记载得非常详实,今日的传统青白釉、高仿青花瓷用釉,也不外乎如此。③元青花釉是从宋代影青釉的基础上改进的,它发色青白,透明度好,流动性比影青稍差(但比明初官窑青花釉强),有桔皮。属于釉灰加釉果的钙-碱釉,釉中含氧化钙量在8~10%左右,釉原料配方为:釉灰10~14%左右,釉果90~86%左右。此釉在漏釉、缩釉露胎处易产生火石红。另外,由于釉质好,柴窑烧成等重要原因,所以它还具有釉面光滑如镜、温润如玉、肥如堆脂、光泽柔和的古瓷釉面的共同特征,这是赝品不可及的。(未完待续)
  (责编:耕生)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短短的几百字既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又介绍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凸显出赵州桥的雄伟
摘要:本文以领导决策为主线,从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通过问题、方案、抉择、审视四个角度的论述,旨在与教育一线的基层管理者共同探讨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管理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方向,以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管理;问题;方案;抉择;审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09-1  一、问题——决策的依据  当前,我们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