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鼻咽癌IMRT中通过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式优化计划对降低听觉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23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14例,通过提高听觉器官Dmean限制的调强优化权重等级方法设计IMRT计划。B组109例,以PTV外放5 mm为分割线将听觉器官分成高剂量和低剂量区,限制听觉器官高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听觉器官低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一半作为调强优化参数设计放疗计
【机 构】
:
200031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200031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美国FoxChase癌症中心肿瘤放疗科,20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鼻咽癌IMRT中通过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式优化计划对降低听觉器官剂量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23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14例,通过提高听觉器官Dmean限制的调强优化权重等级方法设计IMRT计划。B组109例,以PTV外放5 mm为分割线将听觉器官分成高剂量和低剂量区,限制听觉器官高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听觉器官低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一半作为调强优化参数设计放疗计划。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
结果T1、T2、T3、T4期中B组耳鼓室腔(中耳)Dmean均值较A组分别减少17. 7%、22.4%、15.7%、14. 2%(P=0. 000、0. 000、0. 000、0. 000);耳蜗Dmean均值分别减少11. 0%、20. 1%、10. 0%、9. 0%(P=0. 004、0. 000、0. 007、0. 036);前庭Dmean均值分别减少22. 6%、31. 8%、20. 6%、21.4%(P= 0. 000、0. 000、0. 000、0. 000)。B组骨性段咽鼓管Dmean均值较A组无改善(减少3.4%、6. 8%、3. 6%、0. 1%;P=0. 291、0. 006、0. 155、0.963)。
结论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法能有效降低听觉器官剂量,减小听觉器官放射损伤,更好地保护听觉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后放射性脑坏死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射波刀治疗颅内原发或转移瘤患者94例(104个靶点)。全部采用颅骨追踪方式、60%~87%剂量线、12~45 Gy、1~8次分割完成。运用影像学或病理学判定放射性脑坏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体积、剂量线、处方剂量、分割次数、是否联合WBI、BED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关系;采用ROC曲
目的研究Octavius4D验证系统在VMAT剂量验证中的可行性。方法在满足临床剂量要求的VMAT计划中选取20例患者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执行验证治疗,使用Octavius 4D验证系统采集实时数据。同时把治疗计划移植至Octavius 4D验证系统的CT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剂量偏差2%、3%、5%,位移偏差2 mm、3 mm、5 mm,阈值偏差5%、10%条件下,采用γ通过率法分
目的使用MOSTET探测器观察分析乳腺癌术后5种常用放疗技术在模体中的剂量分布特点,同时验证TPS计划剂量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及技术选择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使用高仿真模体模拟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对患侧胸壁靶区的代表测量点及其不同深度测量点进行标记定位后,在TPS上分别设计正向IMRT、逆向IMRT、3DCRT、6 MeV电子线、9 MeV电子线照射方案。最后对模体进行模拟照射,并对各点进
目的验证鼻咽癌第7版UICC或AJCC分期,并为其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并接受根治性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23例。根据鼻咽癌第7版UICC或AJ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样本数为45例。T1与T2期、T2与T3期5年LRFS率相近(P =0.
目的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2010年共入组128例I一Ⅲ期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 Gy分25次(2 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 Gy分25次(2.4 Gy/次)。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3. 0标准。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据哈佛系统。Kaplan-Miere法生存分析。结果随访率100%。5年LRRFS为98. 4%、DM
目的探讨模拟校位融合(SF)、自动+目视校准融合(AF)和骨性融合(BF)方法对鼻咽癌IMRT中剂量分布变化影响。方法15例Ⅲ—Ⅳa期采用IMRT的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和放疗20 ~ 25次时行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将2次图像分别采用3种融合方法进行融合,以放疗前图像治疗中心点在3种融合方法下第2次图像投影点作为重新计算剂量的治疗中心,将原计划分别移植到第2次图像上进行正向计算并形成新的剂量分布。计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在老年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本院行根治性胸部放疗的16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年龄≥65岁者定义为老年组(53例),<65岁者定义为非老年组(115例),对比不同治疗模式在老年和非老年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随访率为95.2% (两组分别失访4例)。全组中位OS为24. 6个月,中位PFS期为15. 4个月。老年患者同期放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加紫杉醇或顺铂同期IMRT的疗效。方法2008-2012年间26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组研究。鼻咽原发病灶、阳性淋巴结处方剂量69.96~73. 92 Gyfen 33次,CTV处方剂量60. 06 Gy分33次,淋巴结阴性引流区50. 96 Gy分25次。TPF (多西紫杉醇75 mg/m2,顺铂75 mg/m2,氟尿嘧啶750 mg/m2 • d-1)诱导
目的评价同期推量IMRT技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3—2014年接受同期推量IMRT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共46例,观察疗后生存获益及神经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1年OS率73%, 1年PFS为39%。多因素分析提示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是影响生存因素(P=0.016)。16例
目的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2000—2013年收治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期50例,Ⅱ期125例,Ⅲ + Ⅳ期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样本数量71例,全组5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