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中:翰墨丹青不老松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旭中
  笔名林泉,松梅山馆主人,1932年11月生于成都。曾任中学校长、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首届文联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四川分校副校长。现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荣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理事,四川国防诗书画院荣誉院长,重庆陈子庄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松树,它没有春天桃花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硕大翠绿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金色耀眼的装束。乍一看,它只是在冬天里仍然穿着绿色外衣、不畏严寒、挺拔耸立的普通树术。然而它却展示出独有的正直、坚强、青春的美丽和庄严姿态,看到它,人们眼前就会浮现一片郁郁葱葱,勃勃生机的繁荣景象。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爱松、咏松、画松,留下了一批批传世佳作。著名国画家、成都锦水书画院荣誉院长、四川国防诗书画院荣誉院长、年过八旬的林旭中先生就是当代巴蜀画坛画松树的集大成者。
  林旭中,笔名林泉,松梅山馆主人。曾先后师承著名书画家梁伯言、陈子庄、伍瘦梅、冯灌父、刘既明等大师门下,专攻山水,兼习花鸟,尤喜画松。從艺七十余载,凭借其勤奋好学,继承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创作出《屹立东方》《欣欣肉荣》《栋棵之材》《群糕迎资》《松梅赞》等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作品主题鲜明,立意高雅,别具一格。他将树人格化,或借物咏怀,或以松言志,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豪迈,不畏艰难,愈挫越勇的精神跃然纸上;将青松那冷峻峭拔,青春永驻的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给观赏者启迪和激励,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追捧,成就了“林松树”的美名。
  “云影风涛人望中,顶天立地傲苍穹,镕今茹古开新派,我以我法学画松。”这首林旭中自题画松的七绝,正是他在画松艺术追求上继承发展创新的真实写照。在构图上,无论他画昂首展臂的迎客松、枝叶婆娑的青松、气势磅礴的群松,还是苗壮成长的劲松,不管是巨作,还是小品,大多采取“顶天立地”的方式,即上不画树冠,下不露树根,使观者产生高大深邃的联想。在意境上,采取拟人化的手法,为松造像,借松传情,抒发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正直刚强的精气神和高尚情操。同时把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代、情与物、意与法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想与豪放之外的境界。”在法技上,他用笔道劲凝重,简练洒脱,抑扬顿挫,墨迹流畅,变化奇妙,使画面如云似雾,飘渺滋润,苍莽蓬勃,形成了“林松树”雄浑、豪放、大气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把历代画家们创作的松树画作,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巴蜀画坛林旭中,转益多师艺自工;
  镕今茹古开新派,翰墨丹青不老松。
其他文献
1983年,中国致公党开始在四川发展党员,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建立了致公党小组。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致公党四川省委广泛吸纳人才,凝聚了一大批在绘画、书法和摄影方面具有相当造诣的致公党员。为了发挥好这些艺术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团结致公党所联系的艺术界人士共同为四川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致公党四川省委于2017年6月2日成立四川致公书画院。书画院成立以来充分利用书画摄影艺术带动力强、影响度深的优势,把坚持
这些抗疫诗,摒弃了华丽的辞藻,正视现实灾难,“我手写吾口”,直抒胸臆,在“文以载道”中鼓舞了泸州人的抗疫意志,坚定了抗疫必胜的信心,是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诗言志”最美的传承和发展。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从湖北蔓延至大江南北,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时,面对严重的疫情,泸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出“象之塔”,满怀激情,创作出许多感人的抗疫文艺作品,如歌曲、金钱板、微电影、小型话剧、书法
林峤先生最近要出版一本《林峤汉砖佛造像》,他邀我去他工作室看看。这间工作室在地下仓库,面积不过十多平方米,却被十多个钢铁高架撑滿。层层架上放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轻重不一的汉砖,大的有近百斤,小的约几斤。汉砖上用墨色或朱砂画满了图案各异、造型多样的佛造像,这些佛像神态端庄、古雅沉厚,并写满了参差不齐的碑文。据林峤先生介绍,这些作品是他近几年新创作的,其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两大古代文化宝库:一是汉代画
早餐后,阳光和煦,天气晴朗。爸爸说,这次来老家,除了看望年迈的奶奶之外,还想带我去看看他小时候放牛的地方,那山上有一些零星的野柚子树,这个季节应该是果子成熟的时节,爸爸想带我去感受摘野柚子的乐趣。  我和爸爸沿着老屋背后的一条小道,往山上攀爬,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满头大汗了。我说:“爸爸,我们歇一歇吧!”。爸爸忽然问我:“曼艺,你闻到野柚子的香味了吗?”我用鼻子嗅了嗅,淡淡的清香飘来,这香味像蜂蜜的
李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与创作高研班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原院长。独立探索提炼出的新皴法一一“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色墨互补烘雪
段涛  2011年7月入谢季筠工作室学习至今,2012年入展四川省第七屆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2013年入展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临帖临印展,2016年入展“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  艺术之美需要解读,书法尤难,究其缘由,在于极简单的表现形式下,却要呈现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修养。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此语真实不虚,纵览经典,无不如此。余学
一旦进入婚姻,艺术家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事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确实很难兼顾,这时便需要夫妻双方互相包容和理解,作出一定的让步或者妥协,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磨合成最好的相处模式。  M=《现代艺术》 H=韩刚 L=廖奇琦  M:请给读者分享一些你们夫妻二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伴相守的爱情故事。  L:我们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相识的。其实之前有一年半的时
名苍林,字季筠,号虚斋、西媕。1943年3月生于四川雷波,祖籍四川隆昌石燕桥。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黑山大学孔子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成都大学等客座教授。出版有专集《蜀派书法名家精品一一谢季筠卷》(天地出版社)、 《谢季筠书法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翰墨名家研
谈及乐山,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雄伟巍峨的乐山大佛还是令你垂涎三尺的钵钵鸡?不管答案是什么都不新奇,因为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乐山名片。但是当地有一种艺术你却未必听过见过,那就是井研农民画。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其绘画作品風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画则多指在纸面上绘制的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目前在全国各地数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