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雕刻在钟楼上的“宿命”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圣母院是因为雨果而著名?还是因为它的建筑本身?
  一定是因为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在西方建筑史上,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也是哥特时期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后来成为欧洲很多教堂的范本。
  而我却是从雨果那里,知道了这座悲伤的圣母院。那是一个关于宗教、爱情,以及善与恶的故事。雨果把它创造了出来,便成为文学中的永恒。所以我宁可认为是雨果创造了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给了我们他心目中的那个教堂的样子。还有敲钟人。
  书上说,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到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无论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
  记得第一次读到“宿命”这个词汇,就是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我被这两个字深深震撼。但是却不懂宿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宿命究竟意味了什么?命运是可以挣脱的吗?或者,命运是自己能掌握的吗?
  书上说,12世纪以后欧洲宗教发展到最鼎盛的时期,于是,被笼罩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中的人们,虔诚地祈祷,并迫切希望着能与天上的神灵更接近。于是那些善解人意的法国建筑师们,便适时地也是媚俗地,找到了那种符合宗教精神的建筑方式。那就是在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加高耸入云的结构,以满足人们缩短与上帝距离的需求。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开始的部分说,许多年前,当本书的作者造访——或者说得恰当一点,当他研究圣母院的时候,他在两座塔楼之一的暗角上,发现了这个用手刻到墙上的字:
  ‘AN’AГKN(希腊文,意为命运或者定命、命数)。
  哥特式建筑体现了技术与神学以及美学的最完美结合。整座建筑几乎不用墙壁,骨架立面之间是一个个又高又大的窗子,众多带有密肋的拱顶、尖券、飞扶壁和巨大的窗孔构成一个庞大而轻捷的有机体,形成教堂的轻捷与高耸。这是建筑学中的一种怎样的人文学的探索。
  雨果说,这个因剥蚀而变黑了的、深深刻在石头上的大写的希腊字,那么粗率的形式和姿态,我们不知道是代表什么,好像是为了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写在那儿的,特别是这些字所封锁着的悲哀与不幸的意义,很快地激动了作者。
  哥特式建筑的内部空间高旷而明亮,窗户的玻璃全用贵重的彩色颜料装饰而成。这种彩色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追求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射进来的那种奇光异彩的效果,让虔诚的教徒们由此而产生出一种对天国无限向往的宗教心理。
  雨果接着说,人要在怎样的时刻,才会去乞求命运?才非要把这罪恶或不幸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塔楼之后,才肯离开人世?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经历了差不多两百年的续建之后,才最终全部完工。圣母院不仅古老神圣,而且还是英雄拿破仑登基加冕的场所。这座教堂曾历经磨难,多次险些被夷为平地或被大火焚毁,但却最终都化险为夷,巴黎人说那是圣母的庇护。
  雨果在他的前言中反复提到不幸,而那些不幸又总是和罪恶连在一起。这个不幸和罪恶的所指,应当就是那个克罗德副主教。这个主教该是在中世纪宗教严酷统治下煎熬着的一个男人。他身为神职人员,将灵魂和肉体都供奉于神圣的祭坛;而作为有着人类物质欲望的男人,又对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满怀了爱情。于是他身处两难,既不能违背宗教,又不愿抛弃爱情。如此扭曲的人生刚好被雨果所洞察,于是他写下了不朽的《巴黎圣母院》,以作为对中世纪宗教非人性的深刻批判。雨果说,人不能为自己而生存,该是多大的痛苦。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美丽的西岱岛上。这是塞纳河上最大的一个岛屿。自公元3世纪开始,这里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公共生活的中心。这里也是法国最早的宗教活动的中心,人们在此修建教堂和法院。后来的众多桥梁又将西岱岛和塞纳河两岸连接起来,然后是一条条道路沿着河岸伸展开去。
  在《巴黎圣母院》中,无疑是克罗德副主教代表了“宿命”的全部含义,这是我们在小说中所朦胧看到的。只是我们没有可能也像当年的雨果那样爬上圣母院的塔楼,去寻找刻写在塔楼暗角上的那个大写的希腊字。但是雨果还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命运,而命运之于一个人的生存又意味了什么。我曾在我的长篇小说《我们家族的女人》中也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家族女人的命运让人不能不相信“宿命”。那是像哥特式教堂一样神秘的一种上帝的安排。
  想着那个不幸的教堂中的男人,为他悲哀。但又想,那么你呢?你自己?或者你们这些陷在“宿命”之中却又毫无知觉的芸芸众生?尽管你能够远离中世纪的蒙昧,但是你就可以为自己而生存吗?你以为你主宰了你自己,主宰了你的爱和你的恨,但你为什么还是不能够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那个人呢?
  或者深夜中的巴黎圣母院更让人迷恋。因为很冷,便渴望着某种宗教的光芒。我一直觉得人可以没有宗教,但是不能够没有宗教感。宗教感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那会让你永不放弃自己,让你有忏悔之心,甚至有罪恶感,有一种神圣的精神需求。
  也是雨果让我终于认识到,其实人是很难成为他自己的。即或是,即或你的心是属于你的,但你的灵魂、你的血脉也不是你能支配的。你以为是你自己走出的人生的每一个脚步,其实都是别人事先为你安排的。所以你只能茫然前行,哪怕前边是陷阱,你也终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跟着那命运,直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
  第二天清晨下起了雨,而到巴黎圣母院的行程就被安排在了阴冷的雨中。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来到欧洲,凡是我们要去参观教堂的时候,都会在这种凄迷的气候中。那大概也是上天的安排,是那种所谓的“宿命”吧。阴雨会让人陡生忧郁,在慕尼黑参观圣母院的时候黑云压境;在科隆参观大教堂的时候更是顷刻之间的大雨倾盆;而巴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下起了雨,雨虽然不大,但却绵绵密密,足以让人没了心情。而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次离开教堂那样的地方之后,又会陡然地阳光灿烂。难道教堂就是让人忧郁悲伤的地方吗?
其他文献
“香槟”一词,与快乐、欢笑同义,因为它是一种庆祝佳节用的酒,具有奢侈、诱惑和浪漫的色彩,也是葡萄酒之王。  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的酒,可以媲美香槟的神秘性,它喷涌而出的样子给人带来一种纵酒高歌的豪放气氛。香槟酒的味道醇美,适合任何时刻饮用,配任何食物都好。如举行大的宴会,用香槟来活跃现场气氛是再恰当不过了。在婚礼和受洗礼的仪式上,也是最适合用来庆祝的酒。香槟产于巴黎北部香槟地区,是最著名的起泡酒。香槟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高达三千多米,昼夜气温变化极大,是疟疾的温床。秘鲁的土著人经常见到山里的美洲豹和狮子患了疟疾之后,总是要找遍深山,去寻觅规那树,啃嚼它的树皮,来“治疗”自己的病,结果总是很快就治好了病,从而得知规那树皮具有治疗疟疾的性能。据说,秘鲁钦琮伯爵的妻子患疟疾时,也靠接受西班牙洛克扎市市长堂·洛佩斯赠送的规那树皮研成的粉末,治好了病。伯爵夫人深受鼓舞,命令大量收集规那树皮,不仅把其
一    俄罗斯画家列宾在论伦勃朗的绘画时曾经这样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艺术作品所谓人文意味,属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哲理品格,是藏在具体的观念和形象后面的更具普遍性的意义,对人生况味及永恒价值的整体思考。  俄国画家萨拉霍夫继承了俄罗斯的绘画传统,采用较为自由开放的写实观念,并在写实中增加了写意、象征、装饰的成份。由于他有坚实的写实基础和古典技巧,其绘画很有表现力,他是具有表现主义精神
译/丁永明    从来没有看过任何国家的人像伊朗人一样,将茶喝成了生命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全国各地:或奢华得让人眼花缭乱,或简陋得令人望而却步;铺陈得花里胡哨的与摆设得古色古香的无不尽有。    故都最美丽的茶室    每个不同城市的茶室,都有与众不同而让人津津乐道的特色。印象最深的是坐落于伊斯法罕的茶室。  伊斯法罕是伊朗的故都,位于中部,是伊朗的第三大城市,这儿没有破坏景观
旅居法国半年,我走过法国不少地方,其间遇到的几位法国老人,给我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  喝酒设限的餐馆老板  那天,和朋友去一家法国乡村餐馆就餐。餐馆老板夫妇的年龄加起来似乎不会少于160岁。当我们将点好的酒菜单呈上,老板说:“不不不,你们这样点酒水就错了,要知道,来这里应该喝维桑产的红葡萄酒。”后来我们发现,每一桌的客人都在品味这款红酒。老板推荐的酒确实不错。当酒喝得一滴不剩,我想要再来一瓶时,
车库酒(Garage Wine)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指波尔多地区一部分创新的酿酒师们,集中酿制产量稀少、特点鲜明的葡萄酒。车库酒一般酒体沉重、异常饱满、果味丰富、酒精度数相对较高,刻意使用新桶陈酿,橡木味道明显。  顾名思义,车库酒从车库中“起家”。据介绍,一些面积很小的酒庄由于经营管理费用较高负担不来,只好把葡萄卖给酿酒合作社,由他们来酿酒,很多人选择了地窖或者车库作为酿酒场地。由于
一项调查显示,与担心自己患癌症、心脏病或糖尿病相比,美国女性更关心的是减肥问题。  麦里迪斯集团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联合对美国3000名女性进行调查后发现,一半以上的女性担心自己的饮食和体重,只有23%的人担心身患癌症, 另外20%的人担心自己患心血管疾病。  该调查要求受访女性从所列的20个健康问题中选出她们关心的问题。调查显示,很多女性认为自己不够苗条,8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她们体重超重,但仅有
由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家北京联谊峰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名家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联谊峰会征稿大赛颁奖盛典”将于2009年1月10—1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2008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与永远难忘的年度。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倾情相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其壮举惊天地而泣鬼神,日月为之而逊色,世界为之而景仰;北京奥运会
库胡林是如今最广为人知的爱尔兰古代英雄之一,被视为爱尔兰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化身。他是爱尔兰中古时期的《阿尔斯特故事集》(the Ulster cycle)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阿尔斯特最高王康纳乔手下的第一武士。库胡林的故事与形象在现代的复兴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作家对爱尔兰文学宝库的一大贡献。当然,作家们重新复兴古代英雄的目的与其说是忆古,倒不如说是喻今。现代重生
由李侑菲与李准基领衔主演的古装神话大剧《夜行书生》近日在韩国电视台热播,其原著同名漫画曾在2012年当选韩国图书振兴会评选的全球选定优秀漫画作品。故事以朝鲜时代吸血鬼为素材,讲述了家破人亡的女主人公在独自流浪时,与外貌出众的神秘吸血鬼书生相识,并被卷入到善恶两派吸血鬼之争的故事。剧中由李准基扮演的吸血鬼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充满浪漫气息,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几年前横扫世界各大电影票房的 《暮光之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