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漠河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来源 :矿产勘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漠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侧,前人曾在此开展过1∶25万化探工作,结果显示,研究区具寻找Au、Ag、Cu、Pb、Zn、Mo等矿产潜力.为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单元素异常、因子分析确定组合异常、综合异常,对研究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u、Cu、Pb、Mo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因子分析将元素共分成5个组合,F1:As-Sb-Pb-Bi-Ag;F2∶ Hg-Cu-Ag-Zn;F3:Sn-W-Zn;F4∶ Mo;F5∶ Au.共圈定综合异常17个,其中HS-1、HS-6、HS-9、HS-12、HS-15综合异常找矿潜力巨大.综合区内典型矿床及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确定了本区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圈定了斑岩型铜或钼、热液型铅锌找矿靶区及低温热液型金找矿靶区.
其他文献
双能X射线透射分析技术通过识别物料种类来回收废旧金属.针对传统的识别算法存在识别结果受金属厚度影响大、可识别的金属厚度范围较小的问题,在曲线拟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野值判断的金属识别方法.采用基于高、低能T值的拟合曲线,减少了厚度因素对拟合曲线相关度的影响,解决了较厚金属无法识别的问题;引入野值判断,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对不同厚度的金属铝和金属铜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证明:基于野值判断的T值拟合识别算法对不同厚度铝和铜的识别效果较好,可识别的厚度范围相较于传统算法分别提高至90 m m和40 m m,扩
矿山充填智能化是实现矿山无人化、智能化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国内关于矿山充填智能化如何建设、智能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还无系统的认识现状,通过分析矿山充填的控制要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了矿山充填的“云、边、端”三层智能控制系统架构,并结合武山铜矿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建设的工程案例做了详细介绍,可为国内矿山实现充填智能化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