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平调落子文化产业化经验及推广路径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13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调落子起源于清代中期,是武安平调及武安落子的总称,是具有邯郸特色的剧种,当前已经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分析武安平调落子发展现状,武安平调落子的风格特点,探究武安平调落子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武安平调落子文化的推广路径,以此为武安平调落子的新时期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武安平调落子 产业化经验 推广路径
  现阶段,人们不再局限于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对精神及文化层次的消费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从侧面拉动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武安平调落子,指的是邯郸地区的武安及永年等地区的戏曲种类,该戏曲在清代产生,是武安地方民间音乐与戏曲结合的产物。纵观历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平调落子自清代时期诞生,经过发展、衰落、复兴、繁荣多个阶段。在新时期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武安平调落子文化产业发展出现困境,对此,还需要对产业化经验进行分析,思考武安平调落子的推广路径。
  一、武安平调落子的发展现状
  武安平调落子是河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经历断档、拯救、保护等阶段,经过相关人员不断排除障碍,这才让武安平调落子迎接全新的发展契机。现阶段,世界经济及文化相互交流日益增加,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武安平调落子这种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巨大冲击,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传承人应当注意对武安平调落子形式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保持基本的基调,相关人员要适当丰富音乐曲调、唱腔风格、伴奏形式。比如《黄粱梦》在演绎过程中,将传统的戏曲模式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在相互碰撞过程中形成全新的形式,使武安平调落子迸发出全新的闪光点。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武安平调落子应当走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为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武安平调落子的风格特点
  (一)平调表演内容
  在平调表演过程中,以大戏表演为主,角色多数是帝王及宰相等,最小的职位是县令,一场平调演出需要很多人,最多需要300~400人。参演艺人包括越调艺人、怀调艺人、平调艺人,此类艺人多数是武安本地人。平调一般是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平调角色行当包括四生、四旦、四花脸等,红生戏份最多,常见的人物有赵匡胤、李渊,武小生以打风为主,有耍牙及换眼珠等技巧。
  (二)落子表演的内容
  落子一般是说唱形式,家庭小戏是其代表,表演融合了秧歌、高跷等民间舞蹈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在演唱时配合动作,达到抒情及叙事的目的。基本对白多使用方言,具有浓郁的武安乡土特色,舞台道具非常简单。平调及落子演绎方式均较为灵活。比如,落子戏《端花》将戏剧歌舞融为一个整体。平调戏《桃花庵》中出现武安快板,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三)武安平调落子的演唱风格及伴奏
  平调旋律优美,表演风格与北方文化环境相关,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唱腔属于板腔体,板式快慢不同,包括散板、垛板、二八板等及悲腔,最早有A调及B调,但目前的平调多数为降B调。乐队伴奏上,文场多以轧琴、二弦、板胡为主,武场常见的有大锣、大铙、战鼓。落子与平调不同,在表演过程中注重说唱交替,风格幽默风趣,受到百姓的喜爱。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唱词紧密结合,在说唱过程中保留大批入声字,以慢板、散板、老二板等为主,落子的伴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演奏乐器上吹奏的声音非常清脆、嘹亮。与平调不同,落子在伴奏中无须利用梆子,鼓师以手打节拍,音色与其他乐器相呼应,清脆且响亮。
  三、武安平调落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传统艺术形式及传承发展形势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做到以传承为主,不断丰富和创新。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大胆的艺术创新及与时俱进的编排模式,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实现艺术与科技的互动,达到剧种交融的目的,从而实现将平调落子重新搬上历史的舞台。比如,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形式上不断交融。伴随社会的发展,武安平调落子已经丧失原来的地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真正达到產业化发展的目的,表演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精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及喜爱,达到传承及发展的目标。针对武安平调落子产业濒临消失的现状,在产业化发展中应当解决其中的不利因素,这也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四、武安平调落子的推广路径
  (一)平调落子的传承
  河北剧种非常复杂,但科班建设并不多,只有晋剧、落子、平调。在清朝道光年间,河北出现黄毛、祥泰等梆子科班。在民国初期出现教授平调落子的范林堂班及三杆旗班,范林堂班主要是20世纪的优秀艺人,科班招收8~12岁学徒,多数是来自艺术家庭及贫寒家庭的子弟,在初始阶段一起练功,随后分别施教。艺徒在学习中上台表演,边学习边演出,演出的收入能保持科班运行,但科班的盈亏是班主负责。新中国成立后,将科班制度废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文化局建立起戏剧培训班,设置豫剧及平调调子专业,吸引周围的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学校每月收取学费,不负责分配,学生毕业后进入艺校或者剧团。平调落子班学生归入平调落子剧团。需要注意的是,在平调落子文化及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设置教育团体,通过教育团体进行宣传,达到宣传与教育的目的。
  (二)收集资料,建立曲库
  在平调落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武安地区一些群众家庭收集了一些曲目,可以对此类曲目收集及收集人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的方式,找到掌握平调落子的家庭,或者找到老一辈的传承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收集一些唱腔,武安平调唱腔是主要板式,具有曲调优美及歌唱性的特点,以往的慢板包括带嗓及不带嗓两种唱法,带嗓唱法是利用假声行腔,在原唱上对声音进行抬高。发音过程中气息将声带吹开,使其处于边缘振动。这种唱腔较为优美,因此,相关人员还需要对优质的唱腔及文化资料进行收集,在收集后及时将资料进行整合,上传到数据库,最终以演出的方式呈现,使平调落子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三)收集乐器及作品
  平调乐队分为文场及武场,平调的文乐伴奏最早是四大件,包括二弦、大三弦、琵琶和轧琴。清朝初期,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剧种开始走向衰败,三弦及琵琶逐渐在舞台上消失。民国初期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增加了中音板胡,该乐器比二弦低一个八度。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增加了月琴、中胡、琵琶、笙等乐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去除了二弦,选择高胡作为主奏乐器,整体缺乏平调味儿,群众对此不认可。二弦这种古老的乐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拉动时出现嘎叽嘎叽的声音。因此,在武安平调落子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对过往的乐器进行整理及收集,结合现代工艺制作高质量的乐器,进一步提升平调落子的表演效果。对演出作品进行收集,常见的演出作品是《两狼山》《三进帐》《盘坡》《董家岭》《天河配》。伴随其他的剧种及曲种发展,平调唱腔风格不被群众接受。对此,平调落子在传承过程中,应当对作品进行创新,创作出令现代群体接受的曲目。比如上新曲目《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
  (四)转变演出形式,拓展影响范围
  对过往的武安平调落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平调班及落子班属于相互独立的单位,平调班单纯唱平调,而落子班则单纯演唱落子。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戏班无法共同生存,在演出过程中表演单一的剧种。武安平调及落子属于家庭演出的戏码,平调多演朝代戏,落子多表演家庭劇,武安平调在百年发展过程中,曾在豫北及晋东等地出现过辉煌时期,平调的音乐及舞蹈吸引了大量的音乐专家及学者研究。武安平调落子具有史学价值,经过形成、发展、衰败、复兴等多个阶段。现阶段,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各种艺术形式在市面上发展,对武安平调落子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武安平调落子的发展及传承情况。武安平调落子若想获得发展,还需把握发展动向,将平调落子进行融合,通过新媒体工具进行宣传,不断拓展平调落子的影响范围。比如,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上进行宣传,以使我国各个地区均能见到武安平调落子,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起观众的兴趣,从而提高武安平调落子的影响力与拓展武安平调落子的传承空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武安平调落子作为地方性的戏曲种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审美发生迁移,在传承过程中,较多的戏剧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武安平调落子也是如此,但不能否认武安平调落子的巨大价值。武安平调落子在传承及发展中面对其他文化的冲击,还要对自身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在新时期要对平调落子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动武安平调落子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郭炎孙.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戏剧精粹——小学“戏曲进校园”音乐校本课程初探[J].戏剧之家,2021(11):43-44.
  [2]程辉.戏曲的生命传承在于做好当代塑造 谈昆曲小生演员施夏明的表演艺术[J].中国戏剧,2021(03):11-13.
  [3]陈天一.当代戏曲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从“张火丁版”《霸王别姬》说起[J].文艺评论,2020(06):124-128.
  [4]李晶晶,郭红喜.武安平调落子研究文献调查分析[J].北方音乐,2018(16):85.
  [5]赵明程.太行深处的艺术殿堂——中国平调落子大戏院装饰工程[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09):95-97.
  [6]李锋.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演员王红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J]. 戏曲艺术,2013(02):138.
  [7]刘江元. 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音乐唱腔的时代性[J]. 小说评论,2012(S2):211-213.
  [8]郭慧丽.平调落子《黄粱梦》的创新与发展——兼谈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大舞台,2011(08):33-3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19031303002)。
  (作者简介:姜昆,女,硕士研究生,邯郸学院夏青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文化;邵凌春,硕士研究生,邯郸学院音乐学院实习实训中心,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成为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其通过生动的表演,表达了对所处世界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念。但大众经常将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混为一谈,这不利于艺术本身的转型、升级、发展。因此,对戏剧表演及影视剧表演展开深入研究,理解其自身特性和双方之间的差异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为着力点,通过细致分析,探讨双方之间的不同,进而为两者更好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摘要:话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一部话剧从构思到演出,再到最终完成,要依靠形体表现力。在表演艺术中,形体表现力也就是舞台语言的一种表达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形体来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台词所传达出来的话语情感和思想内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从而使演员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之中,以实现话剧的艺术价值,升华主题意义。  关键词:话剧表演 艺术 形体表现力  在话剧表演艺术中,形体表现力是非常
摘要:乡村农产品包装要具有艺术设计的审美,实现文化价值认同、设计价值认同和品牌价值认同,最终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消费,达到产品溢价空间。本文以芜湖南陵县长乐村“长乐鳄”牌大米包装设计为例,通过挖掘长乐村地域特色,以鳄鱼、米造型、村落等元素为切入点,对元素进行提取,用插画表现手法将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设计出符合长乐村特色的系列米包装,为乡村农产品包装提供可行性参照。  关键词:品牌构建 农产品“长乐鳄”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健身舞蹈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健身舞蹈的种类、元素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国标舞融合了各国多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是多种舞蹈文化融合与发展的结晶,所以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提升艺术感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标舞的文化内涵入手,阐释国标舞文化在健身舞蹈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国标舞元素在健身舞蹈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国标舞 文化内涵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民族民间舞也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底蕴,包含地域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等,对审美底蕴的解读,可以对其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民族民间舞创作、表演和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审美 地域 思考  一、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  在解读民族民间舞的审美底蕴之前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多重共生的当代艺术跨界展览进入大众的视野,展览打破了原有的独立形态,在形式及内容上有所突破的同时,以独特性的诉说模式对展览多元化的定位进行新的知识分享.而在实践中跨界仅是艺术展览的一种诉说形式,不是最终的智慧结果,在对话过程中与观者应该形成一个新的约定,在实现多重跨界的同时,对当代艺术跨界展览进行新的思考.
目的探讨入院48 h内血清甘油三酯(STAG)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AP的住院患者1 006例。根据入院48 h内STAG水平将AP患者分为正常至轻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组(STAG<2.3 mmol/L,877例)、中度HTG组(STAG为2.3~<8.5 mmol/L,82例)和重度HTG组(STAG≥8.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多媒体对舞台进行设计和制作成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应掌握的一种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样性的创造,能够形成良好的舞台效果。在现代舞蹈领域,舞台的设计应重视创新,形成良好的舞台表现形式。多媒体涉及的内容较多,将其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能够呈现出多样性的舞台画面。舞台的设计与制作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舞台设计需要多样化,但是在舞台的制作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从而呈现出更好
摘要:动态图形设计是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电影语言艺术的综合运用,其中主要的设计手段就是MG动画分镜。情境表现方式是MG动画分镜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在协助作品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提升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本文主要从MG动画分镜中涉及的情境表现因素进行分析,结合MG动画分镜的发展需求,提出应用情境表现方式的措施,希望为提升动态图形设计的视觉美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MG动画分镜 动态图形设计 情境
本文通过讨论与写生相关的三个要素——透视、线条、色彩,分析中国绘画的写生观.不讨论心理上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变形,讨论以自然为描绘对象的写生.写生是中国画家创作的重要绘画方式,但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也不单纯地追求精神表现,而是在观察自然、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追寻事物内在永恒的部分.追求的不是“苟似”,而是“真似”.本文选取中国南北朝至宋朝画论中有关写生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写生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