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黄河边的中国》的启示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边的中国》是“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出版后在社会上颇有反响。作者聚焦中国农村,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前农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任务。“十五”计划把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放在第一项,是有战略性考虑的。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的重要性。对于实现“十五”农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广大的农村,作者选择了中原乡村社会。因为这块古老的黄土地是我们中华农耕文化得以发源、定型且绵延不绝的基地,作者认为“从传统的角度去看现代化的过程,这一视角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实现的途径及速率,归根到底是受中国农民、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目标、途径与速率所制约的。”这无疑是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此,本刊特邀请五位农业问题专家就此阐述各自的看法。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五风”问题。“五风”之中即有学风。学风不正有种种表现,但学风轻浮,不了解实际,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本书作者能只身一人,深入到村落与农户中聆听他们的倾诉,然后再把所闻、所见的感受和意见用概念判断组织起来。这样的田野调查,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常奉之道,可惜已经疏离我们久矣。这一组笔谈,对此也有论及。当然,倡导一种学风,不是一时一事之功,它需要持久的努力。
其他文献
我今天是来给大家拜年的,同时也祝贺你们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经典文献."南方谈话"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性课题所阐述的一系列纲领性的重要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即"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