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真的很重要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ko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学校需要深度的变革,最重要的变革就是把学校变成一所民主的学校。而要变成一所民主的学校,教育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路径。
  作为校长,要推动学校的发展。那么,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我认为不是钱,也不是物,而是老师的爱心、老师的热情、老师的智慧、老师的勇气,这是我们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民主才能激发出这些精神资源。
  好学校肯定是非常民主和自由的学校。教育最大的目的是培育人的主体性。让人敢于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有主见、有创造性,不盲目。国际组织也特别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变成他自己,应当把实现自我放在核心地位,教育要解放人的才能,挖掘人的创造力。
  在2014年众多的教育改革中,教育治理是一项没有得到校长们应有关注的改革。教育治理指的是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不是靠政府一家来管,而是大家共同来管,包括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体。共治是它的基本特点。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治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政府什么都管,那么管不好也管不了,存在“政府失灵”问题;二是教育市场化有弊端,会破坏教育的公益性,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教育治理在两个失灵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其优势是:治理不是作为单一主体的政府的统治的管理,而是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的管理。治理讲的是民主,强调直接参与,强调微观层次的参与,让人民自己为自己服务。
  学校管理层面的教育治理包括学校自治和学校共治。自治相对于政府过去的单一管理而言,当下即要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但是落实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有的时候,政府把权力下放给学校后,校长的权力变大,反而更加专制专断。因此,自治不是校长的个人专制,而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因此,学校内部需要“二次分权”,把政府下放给学校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老师、学生、家长等。
  要做好分权共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集体决策制度。管理团队要民主,不能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二是健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制度。三是加强学生的参与,要加强小学的少代会,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代表大会等。四是家长参与,特别涉及校服采购、午餐、教辅材料,这些都要让家长来参与其中。
  教育治理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1)提高参与度。特别是要让弱势群体有更高的参与度。(2)增加透明度。加强校务公开。(3)增加自由度。要让老师畅所欲言,不要让老师后怕。(4)追求新秩序。治理追求的秩序,应当是基于民主的有活力的秩序,而不是死气沉沉的专制的秩序。(5)追求真效率。从长远来看,民主在开始实施时可能带来低效和无序,但会带来长期的真效率。教育追求的是长期效率,而不是当前的、短期的效率。
  最后,应强调的是,民主不只是管理层面的刚性的概念,民主更要成为学校的空气,成为学校的基本生活方式。我们要用民主精神孕育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养育中华民族的元气和生机。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7年3月20日,以“生命之花绽放,师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海淀新教育种子教师叙事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顺利召开。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东强、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等专家以及新教育团队,新教育实验校教师,中小学校科研干部、语文教师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首师附小的郭丽萍老师带领她的向日葵班的“小葵花”们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晨诵课《答案在风中飘荡
美国优秀教师琳达库图弗斯讲述过自己的一个切身经历:班上有位叫托马斯的一年级学生,他是从菲律宾移民到美国的,由于种种原因,托马斯必须在学校吃午饭。其他在学校吃午饭的同学都有装饰着最新卡通人物或动作明星的午餐盒,在吃午餐时,同学们都拿出自己的午餐盒相互炫耀,而托马斯由于家庭经济紧张没有能力购买。老师观察发现,他每天都带一个棕色的纸袋,里面装着午餐,吃午餐时,他总是迅速把午餐倒在桌子上,然后把袋子团起来
湘西,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总人口290多万,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的民族文化影响广泛,乡土教材的开发、编写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推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湘西教育工作者骨子里浓浓的乡土情怀。  一、乡土情深  湘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现,湘西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现代,湘西涌现出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文
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全局性、结构性问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亟须进行宏观数据研究,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描述和判断教育发展的客观状况。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前提是,要明确教育发展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要达到什么水平、能达到什么水平、采用什么样的速度达到这
“学语文”为的是“用语文”,而获得与形成“用语文”能力的根本路径恰恰就是“用语文”本身,因为只有在“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可能真正获得“用语文”的实践能力。“用中学”即指向“用语文”——在运用中学习运用。  一、何谓“用中学”——在运用中学习运用  “学中用”侧重学习有关运用的知识、方法并指向——学中运用,学了再用,先学后用,学以致用。“用中学”则强调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在运用中学习
一种教育诞生于一种文化之中,芳草地国际学校60年的发展历程滋养了芳草文化,也正是这茵茵荣融的芳草文化孕育了今天的“芳草教育”。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地处芳草地,以地命名,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渴求。学校以“荣·融”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易知易行、和而不同”为基本理念,以“国际化、规范化、信息化、集团化”为外显特征,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为育人目标,努力让芳草教育成为首都
在主编《百人千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册由无锡教育局编于1947年9月的《无锡教育概况》,是罕见的全英文手写体。在过眼的众多近代无锡教育著作中,除了英文教材,只有少数校编资料因内容关系部分书以英文,而这本著作却是绝无仅有的全英文。该书用详尽的数据,全面地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地方教育恢复的情况,保存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但这书为何而编,又编给什么人看?当时很是疑惑。近日检阅相关资料,终于有了结果。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案例描述  2012年9月,新学期伊始,我接了初中一年级的美术特长班,在正常入校学生报到注册结束后,一位叫涵涵的高个子女生分到我班,成为我班第31位同学。在军训的文艺联欢会上,涵涵在全年级同学面前弹奏了阮。当时我还暗自庆幸,这位后门生想必不会太差,可以在全年级师生面前镇定地弹奏乐器。然而,事实证明,涵涵是个例外。在一次摸底测试中,她是全班两个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写完试卷的学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育部教师司合作的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始于2011年12月,旨在将先期于四川和甘肃两省进行的关于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项目经验推广到云南省景洪市和腾冲市,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条件,探索通过语言与文化适切的教学策略改善最边远民族地区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本文的两位作者,一位曾参与本项目的基线调研,另一位曾在项目中期和结题评估时分别赴腾冲和景洪调研,围绕项目实施前后两地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让广大教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2018年5月16日,即亚圣孟子诞辰纪念日,以“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为主题的2018年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