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猪放射性创面模型的制备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一种小香猪放射性创面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观察病理变化,以期用于开展放射性创面相关疾病的在体研究。

方法

选取8头成年巴马小香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10,20及30 Gy组,每组16个创面。实验组采用X射线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并在照射部位使用打孔器制备边长4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制备小香猪放射性创面模型。每隔1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采用RT-PCR检测35 d各组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5 d后各组创面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35 d后各组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正常皮肤创面在35 d达到愈合状态,但20 Gy组和30 Gy组在63 d仍未愈合,随着射线剂量增加创面愈合程度逐渐减弱。RT-PCR检测结果显示,TNF-α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315±0.007,10 Gy组为0.984±0.211,20 Gy组为1.140±0.088,30 Gy组为0.471±0.030;TGF-β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402±0.018,10 Gy组为1.707±0.147,20 Gy组为1.933±0.078,30 Gy组为0.968±0.08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 Gy组TNF-α和TGF-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 Gy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5 d后20 Gy组创面组织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再生受到影响。

结论

经过20 Gy X射线局部照射后制备的小香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能真实有效地模拟放射性创面,可开展放射性创面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及治疗干预的在体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改良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0月— 2014年8月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4例,其中男53例,女11例;年龄23~65岁[(43.75±10.47)岁]。骨折按照Rockwood分型:Ⅲ型27例,Ⅳ型37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韧带重建组(行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锁骨钩钢板治疗术,26例)和内固定组(
期刊
目的比较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靶向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21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PVP组(126例)和靶向PVP组(89例)。靶向PVP向骨折区域穿刺置管及侧口推杆推注骨水泥。根据骨水泥在骨折区域的填充情况把传统PVP组分为填充充分亚组(110例)和填充不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术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3月— 2016年8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7~66岁,平均47.9岁。损伤血管部位:左上肢7例,右上肢9例。损伤类型:动脉内膜损伤13例,假性动脉瘤3例。应用腔内介入技术,实施支架置入及球囊扩张治疗。采用造影评估肱动脉血流恢复情况;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及肢体
目的比较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连枷胸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3月— 2016年4月收治的连枷胸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6~62岁[(49.8±10.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非手术组(28例)和手术组(32例)。伤后3,6个月摄胸部CT片,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肺膨胀不全、胸廓畸形、骨折延迟愈合、肺功能等指标的差异
期刊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后行后路小切口钉棒系统固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4年1月收治的3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50~72岁,平均63.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均体位复位后行后路小切口钉棒系统固定结合PK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