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科学的面条矩阵任务(pasta matrix reaching task,PMRT)行为学研究方法,综合评价脑损伤引起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方法制备面条矩阵任务装置,对21只SD大鼠进行14 d面条矩阵抓取训练,对经训练后能执行抓取任务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1只)和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采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定点注射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定点注射生理盐水。术后7 d开始,每天对大鼠患侧前肢抓取矩阵内面条的数量及位置进行记录。采用尼氏染色方法计算术后7 d、14 d、28 d脑梗死体积。
结果术后7 d时,运动皮层缺血导致模型组大鼠抓取面条数量由术前(33.43±1.02)根减少到(20.57±0.57)根,而且前肢所能到达位置也明显受限。术后28 d时,模型组大鼠患肢抓取面条根数已增加到(26.85±0.98)根,但与假手术组[(32.33±1.45)根]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3.198,P<0.05)。脑梗死体积由术后7 d时的(37.82±1.17)mm3缩小至术后28 d时的(24.35±0.38)mm3,也提示大鼠运动皮层损伤有一定程度的恢复(P<0.01)。
结论面条矩阵抓取任务行为学评价方法能对脑卒中后前肢精细运动功能进行灵敏、可靠的综合评价,并解决卒中后康复治疗代偿性训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