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此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乃师大启功先生所拟。启功先生曾如是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习校训,理解如此。”
  
  鬼使神差报了北师大。稀里糊涂来到了北京。至今还记得那年夏天来到北京时那热死人不偿命的天气。报到之前的某天和老爸一起兴冲冲地来到北师大,迈进东门的第一刻。我的心情便由巅峰降至谷底。狭小的校园。拥挤的人群。师大和我想象中的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师大的喜爱是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北京的秋天是很有特点的。师大的校园也在追随着季节的脚步。最喜欢看银杏落叶。就在女生公寓外面的那条路上,满地黄黄的、厚厚的,像地毯,踩上去,是秋天的声音。再后来,天气逐渐凉了,我却惊讶地发现到了11月,师大里竟然还有花在开,还有草在绿。路边的月季花期竟如此之长。虽然被寒风吹得没剩下几片花瓣。冬天的师大也是有美景的。来自南方的孩子也许会兴奋于每个飘雪的冬日,可对于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来说。他们那大惊小怪的表情是更有趣的风景。再转眼,到了春天。春天是给人惊喜的季节,惊喜地发现天上的乌鸦不叫了,惊喜地发现小草破土、柳树发芽了。我喜欢在初春的暖阳下,透过密密实实的树叶看天空……
  转眼,再转眼,又到了夏天。大一的五月,我们军训归来。看着四周飘动的花裙子,再瞧瞧自己黑黑的皮肤,脏兮兮的迷彩衫,立刻飞奔回宿舍。离开了十几天,宿舍都蒙了一层灰。但感觉就是一个字——“亲”。分别才知想念,如今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亲亲校园。
  再后来,秋冬春夏、秋冬春夏,到了大三的暑假。为了考研。我留在北京报班复习。那个夏天非常难熬。我们尽往有空调的地儿蹭,远点的肯德基,近处的教二、兰惠。再后来的秋天。我们成天在图书馆里上自习。季节被抛之脑后。秋逝冬至。一个多雪的冬天。还记得某次早起去图书馆排队占座。那时候才六点多一点,天还是黑的,路灯是昏黄的,月亮是惨淡的,乌鸦被人声惊醒,哇啦哇啦地叫着。排在前面的一个男生竟然诗兴大发。在那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边背还边夸古人观察入微,言辞精辟。回宿舍和众姐妹分享今日所见,大家一致决定将“月落乌啼霜满天”推选为师大景观之一。现在想想,当时也是苦中作乐啊。我还曾一时兴起。给同学的手机录了乌鸦的叫声做铃声,不过声音很小,没有什么生气。可能乌鸦也是喜欢睡懒觉的,天还没亮就被我们吵醒,想是一整天都没了精神。我们考研,也苦了它们了。
  毕业了,把穿学士服的照片拿给朋友看。都说师大景色不错。怎么自己以前就没发现呢?相机是个神奇的东西,能将时空定格,顺便定住了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心。有在草地上的相片,茵茵芳草映着灿烂的笑脸;有在树荫下的照片。杨柳依依抚着你的身躯;有在校钟下的照片,木铎声声回荡在心田;有在校训牌下的照片,让启功先生的字题在自己的身畔:还有同学好友的照片,或嬉笑,或怒骂,每个表情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段鲜活的回忆。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了彼此的陪伴,我们才不孤单,活得才更精彩。
  
  ◇北师大名师
  
  王梓坤:数学家,中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木法:数学家,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善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惠昌常、杨大春、唐梓洲: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统计学专业)
  ◇数学学科
  
  基础数学(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其他文献
一位高三教师心中的教育理想与现实差距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一位高三语文教师的来信。信中,这位教师陈述了他的教育理想与现实教学方式之间的差距,以及他的苦恼和思考。他在信中说:  “上课讲试卷,下课排名位,外出开考会”——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这就是我目前的工作状态。如果要我说实话,我对这种状态是不满意甚至厌倦的,因为它与我的教学理想实在相差太远。  ……现实的教学,要你必须时刻以考试为中心,以考
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出现教育家办学,至少说还没有形成风气。那么,温总理的这样一个说法,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焦虑,对教育的一种期待。我对教育家办学有这样几点看法,第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期待性的,期待人们像教育家那样去办学,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第二,校长的角色是一种社会关系,你是谁,你要干什么,要分析社会关系里的一个角色,就必须分析构成这
执教公开展示课《清平乐·村居》,让我深刻感受到充分利用课文后练习有利于教师准备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优化备课思路,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我们在审读课文的同时,要认真研究课文后的每一道练习,反复思考每一道练习的作用,思考这些练习与教学如何有机糅合,用心揣摩这些练习与本课重点与难点的关系,进而抓住课文后练习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样,目标达成的同时也就攻克了重难点。  如课文后练习要求学生解释“相媚好”的含义并
一段引起争议的教学环节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周长”的教学片段。引起了数学教师(也有一些听课的语文老师)的争议,具体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板书“周髀算经”、“周三径一”,并解释“周髀算经”的含义。  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周三径一”的?  生1:直径是1份,周长是3份。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2: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  师:你们都认为这个“径”是指直径,而且都认为周
[摘 要] 生本课堂的建构与开展是落实核心素养、提升课堂价值的关键策略,在落实生本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定位“教”与“学”的概念,让“教”真正服务于“学”,让“学”真正落地生根,让学生真“发声”,让思维真“生成”,以此开启以生为本、以思维生长为主线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 生本课堂;生成;初中数学;策略  生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生成过程
[摘 要] 学生主体地位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秉持的中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却很少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主体;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应用学科,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单靠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是不可能的,其需要学生自主
[摘 要]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数学学科素养的渗透. 教师在课堂中关注板书的结构式渗透,让学生站在思维的高度审视知识与技能的建构过程,让学生在结构式的板书上感受思维的形成逻辑,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结构式板书;数学素养;初中数学;能力  数学素养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教育界热
[校长档案]  孙达俊,江苏省金湖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生们说,他是一位身为学生楷模、洞悉学生心理、富有教育艺术、具有人格魅力的好老师;老师们说,他是一位能敏锐把握教育未来、具有远大教育理想、有很强教育决策能力、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人文情怀的好领导;专家们说,他是一位办学有思想、发展有思路、学术有素养、人格有修养的好校长。而他自己说,教
[摘 要] 本文聚焦中考一类平面几何折叠问题,揭示了“借助图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阐明了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基本性质,分享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经验.  [关键词] 折叠问题;轴对称;相似三角形;解题策略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图形的轴对称是“图形的变化”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其不仅要求学生
[摘 要] 如果说教材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那学材就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学视角切换的过程,教师将教学以及教学研究的视角从教师切换向学生,那对教材的审视自然也就会转向学生视角,于是在对教材进行利用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如何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材重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创新意义,具体表现有两个:一是学材重构可以让教师的教学重心有效地向学生偏移,二是学材重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