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及意义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通过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拥有幸福。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王国,看看在那里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故事!生齐读课题。
  课文讲解
  刚上课,笔者就说:“我要先考考大家,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先读一读生词和课文,别的小朋友仔细听。”有小朋友读:“乘(后鼻音很到位);粮(n、l区分得很好);冷(后鼻音读好它)”笔者继续说:“同学们,分别找蚂蚁和蝈蝈的词,分组读。读完后,让我们登上列车,前往蚂蚁和蝈蝈的世界。”
  教师开始讲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师:(出示夏天的图片,播放知了的叫声)瞧一瞧,听一听,童话王国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生:夏天。
  师:观察真仔细,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个别读完,齐读。
  师:这么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做什么呀?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一二两段,去找一找答案!
  师:读完了课文,谁来告诉大家,蚂蚁在做什么?
  生: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蚂蚁弯着腰,驼着背,双手紧紧抱住粮食,那种吃力的样子!然后让一两个学生模仿蚂蚁的动作,有的学生累得眉毛都皱起来了。教师引导学生说:“蚂蚁多辛苦呀!在这样炎热的夏天,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以至于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这些汗珠不停地往下滴,书上是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蚂蚁头上这么多汗水的?”有的答:“满头大汗。”
  课堂上,教师时而采用对话的方式,时而引导学生模仿蚂蚁的样子,使学生明白只有勤劳才能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幸福。下面是师生课堂上的对话:
  师:这些小蚂蚁,他们除了会背粮食,拉粮食,还会怎么样呢?
  生1:抱
  生2:扛
  生3:抬
  师:他们有的顶,有的举,还有的拖,没有一个人在偷懒,所以课文说他们是个个满头大汗。既然大家都很喜欢这些小蚂蚁,大家就用赞许、敬佩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齐读)
  教师讲解课文学习第二段的内容:
  师:夏天里,蚂蚁搬粮食搬得这么累。那蝈蝈们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他们想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想躲在哪乘凉就躲在哪,可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啊!
  教师指名读
  师:真是悠闲啊,真是惬意啊!
  齐读。
  师:这些无拘无束的蝈蝈看到在烈日下满头大汗的蚂蚁时,是什么反应?他们会笑蚂蚁什么呢?谁来说说。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这悠闲自得的蝈蝈,读一读这整段话。
  师:蚂蚁和蝈蝈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过着夏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四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学得最好。
  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转眼间,冬天到了。”教师接着说:“你听,(播风声)这是什么?呼呼的风声。谁能读好这句话,让大家都置身于寒冬之中的?”“真是凛冽的寒风啊,好像是到了冰天雪地里”“我们一起读,这是真是个冷飕飕的冬天啊。”“在这么寒冷的冬天,我们来到他的家里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呢?”写板书:装满粮食。“他们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正舒舒服服的躺在那呢!你觉得小蚂蚁们过的怎么样?”“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特别的舒适、安逸,他们有的吃着东西,有的烤着火,个个美滋滋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也是小蚂蚁,在这么温暖的洞里舒舒服服的过冬,请男生来读一读这句话。”男生朗读。“真是安逸的蚂蚁们,我们再来看看在夏天还笑蚂蚁是傻瓜的蝈蝈这会儿怎么样了?”出示图。“蝈蝈的家里什么也没有,他们蜷缩在角落,连力气都没有了,此时的蝈蝈真是——可怜,悲惨!”“谁能做一只饥寒交迫的蝈蝈?”一名学生模仿饥寒交迫的蝈蝈。“真是悲惨啊!女生们,现在你们就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蝈蝈,读好它。”“最后,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蝈蝈和蚂蚁截然不同的冬天。”“为什么蝈蝈只能挨饿受冻,而蚂蚁却能舒舒服服的在洞里享受呢?”学生回答。“说得可真好啊,谁再来说说?你可真会读书。”“是啊,蚂蚁冬天的幸福是因为夏天的勤劳。”板书。“而蝈蝈冬天的悲惨也归结于他曾经的懒惰。”板书。“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怎么样,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学生回答。“是啊,齐读——只有辛勤的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
  教学反思
  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这篇课文,笔者觉得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得比较扎实,比较轻松。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其他文献
中学地理是有很强的人文性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更加广泛,其中包括政治、历史、自然、科技以及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掌握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够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当然,地理教学中也少不了一些人文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些历史知识对地理产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  备课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在教学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影响,自身具有不稳定、不成熟、自控力差等问题,因此,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往往容易注意力分散,这也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同时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分组,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交流,以达到“共赢”的教
乘法分配律是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显得非常吃力。究其原因:教材上对知识的呈现较单薄;教师在讲解时,重关注形式轻关注内涵;学生第一次面对包含了两种运算,且等式两边数的个数不相等的运算律,其形式和含义的复杂性让学生见其表却难明其理,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习的障碍。针对这样的现实,如果要讲明白这堂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丰富地处理教材,更有层次地设计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沟通现实问题和数学规律之间
目的采用RP-HPLC测定盐酸青藤碱灌胃和皮肤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体内血清浓度,计算出灌胃和皮肤给药途径主要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RP-HPLC以乙腈-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英语兴趣,是英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技能。通过不断探索与尝试,笔者发现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之后,学生就能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听说”训练的目的。  创设“问题”的意义与作用  问题主要是跟随引发——反应——反馈(
为了破解“钱学森之问”,中国部分大学在教育部组织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计划采取低调务实地培养杰出人才。此举真的可行吗?具体是怎样实施的?  各大“门派”共育“精英弟子”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  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