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阅读课堂中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的探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思维品质决定每个个体思维成果的质量,有助于我们准确认知现象,快捷地形成解决方案。思维品质的实质是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作为专门的目标列入了英语学科的素养,并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而这些不同的思维需要教师在英语课程当中对学生加强培养。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比重大,新教材中的单元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高效的阅读课堂设计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文化品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设计例析


   (一)教学活动设计理念
   《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思维品质,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并将思维品质划分为三个水平等级。按照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等四个层面作了具体的内容描述。四个层面的次序体现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整个过程,也符合布鲁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由低到高的六层次认知目标。这样描述有助于教师按照学习活动次序和认知规律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同样也可以有序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指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探究
   1.文本简介
   《First impressions》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模块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语篇。语篇类型是一篇电子邮件。文本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他”如何安全到达“未来世界”以及对未来世界的第一印象。文本一共四个段落,第一、二自然段介绍了写信者李强参加时空旅行的缘由、方式以及在太空舱里的见闻、感受。第三、四自然段着重讲述李强对“未来世界”的第一印象。作者重点通过四个方面(空气质量、交通、城镇、房屋)描述未来生活,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展示了未来生活与现在生活的不同之处,暗示现在的人类活动与将来生活的变化息息相关,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在,展望未来,唤起学生的想象。
   2.阅读活动设计:
   (1)通过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逻辑思维能够把不同的范畴、概念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来加以理解和掌握,达到认识的目的。《课标》修订版中,提出教学活动可依照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笔者认为,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 在Pre-reading环节, 笔者利用问题“What aspects will the text talks about and what first impressions the writer will have by reading the title and pictures in text?”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标题与配图来猜测文章主题和课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然后在“Skimming”环节,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给出“tips”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分析、归纳信息,理解文章的大意、篇章结构和文章体裁。
   在“Detailed reading”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理清文章層次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
   (2) 通过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去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根据课标的新要求,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之前的阅读任务中,笔者有意地让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跟“feelings”有关的信息,为下面的分析、评价任务做铺垫。在“Post-reading”的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What aspects did mentioned about the life changes in the future? Work in group,discussing the changes of future life and thinking about whether the writer has optimistic or pessimistic view of the future and give reasons。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变化的好坏,深刻理解作者对未来的态度,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展望未来。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使学生从文本的学习迁移到文本背后的思想解读,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信息,结合已知知识,作出判断和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又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3)通过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个人用于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语言不会是直接来自教科书或是老师教的,肯定是按照语言的规则,根据信息表达的需要,临时组合语音、词语,这就是一种创新。心理语言学家也指出二语学习者是在尝试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际语,他们不断假设、尝试、验证,逐渐接近目标语。虽然语际语充满着种种的错误,但整个过程其实是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语言实践过程。基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促进他们的语言水平提高,也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在阅读课教学的最后设计环节中,笔者认为有必要设计文本知识迁移的学习任务,这是一种训练创新思维的方法。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未来城市生活的活动进行知识的巩固、迁移、创新。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以画、说、演等不同的形式来展示成果,进一步让学生深刻理解未来生活与现在生活的不同之处,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在,展望未来,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分寸,需要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和问题,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以思考。教师要善于借助思维导图的工具,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策略,采用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落实核心素养的各个指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语文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训练,以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乐于阅读。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例如,可以在情境中激
Linux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它的成长可以有下面几个方面: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坚持把学校视为一个开放的组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来构建校内制度和校外制度,强调家校双方在制度构建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长学校基本情况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于2012年5月成为香洲区首批9所“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活动试点学校之一,并于2015年4月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称号
目前Intel集成显卡的用户非常的多,而Ubuntu对Intel系列的集成显卡支持不是很好,特别是对Inter845/865/915等系列的显卡,让许多想尝试Ubuntu的朋友望而却步。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介绍
Eclipse(日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集成开发环境。IBM已经花了多年的时间开发基于Java的开放源码软件Eclipse,并在其中投入了4000万美元,启动Eclivse项目。目前Eclipse项目已经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想象飞扬,情感碰撞 
人们常说,“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问题学生的根源来自于问题家庭,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想办法在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之间搭建一座触及心灵深处的连心桥,从而促使亲子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果有可能再化解问题学生家庭内部的矛盾,那么成功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不是没有可能。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才能在问题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之间搭建一座连心桥呢?  一、利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