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红:航空报国引领“飞豹”创新发展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landgp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航空工业一飞院开始自行设计研制老一代“飞豹”,从2008年开始研制“飞豹A”。面对困难无比的型号任务,航空工业一飞院员工发扬“献身航空的报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情和谐的团队精神”,集中攻坚,排除万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纪念“飞豹”首飞30年之际,我们专访了曾经因成功研制“飞豹A”而被誉为“中国造”飞机领军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
  “飞豹”担负着中国空中力量重大战略使命
  在接受采访时唐长红介绍,“飞豹”是目前中国载弹能力最强、航程最远、作战半径最大的歼击轰炸机,可挂载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和非制导武器,实施敌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对海攻击打击海面舰船、滩涂阵地和对地精确打击,是“飞豹A”的主要任务。
  唐长红说,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的开发、保护、利用,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从安全的角度上看,飞机是立体防御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威慑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说,“不在其用,重在其有,拥有先进的武器,就拥有威慑”。“飞豹”系列飞机正在不断发展,担负着对地、对海全天候精确打击的任务,“飞豹”承担着中国空中力量的重大战略使命。
  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每研制一架飞机,都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向明天迈进一大步。唐长红强调,一型飞机是一个时代的产品,也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自主研制先进战机,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大型高端装备研制能力的进步,也是中国科研人员自主掌握关键技术的有力证明。通过“飞豹A”的研制,我们所打下的技术基础和我们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锻炼的这支队伍,能够不断地为我们国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飞豹”系列飞机的创新发展源于责任和使命
  “任何新型号的研制都非易事。”唐长红直言,首先是技术上的障碍,航空技术发展本身有很多客观规律,虽然我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型号研制产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研制过程就是我们反复进行认识、实践、提升的过程。再有就是认识上的困难和管理上的磨合。在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得以不断完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得以不断向前,最终实现整个工业体系技术能力的提升。
  唐长红成为“飞豹A”飞机总设计师时仅40岁出头,是当时航空工业系统内最年轻的总设计师。他回忆说,在“飞豹A”研制过程中,我们打破常规,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飞机设计软件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之前,这一设计在国内只在小部件上尝试过,现在要在计算机上设计五万多个飞机零部件、十几个系统,并实现全机数字化装配。更何况,这一版本的软件又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面对来自各方的疑虑,我们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攻关组,和大家一起奋战,饿了啃几口饼干,困了轮流在沙发上打个盹儿。
  “我们追求的不是说我们要有什么样正确的决策,而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或者有能够正确完成任务的能力。”经过努力,一飞院首次运用最新版的CATIA V5软件,设计出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飞机研制三维设计和电子预装配,从传统设计一步跨越到国际水平。国际航空界震惊了,中国人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外需三到五年才能实现的技术革命,使我国航空工业的设计手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接轨。“飞豹A”飞机从型号立项到装备部队,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创造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飞豹A”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拥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空中立体精确打击能力的主战机种,我国自主研制新型歼击轰炸机的能力实现了又一次新的跨越。
  “航空产品蕴含很强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往往是一个时代最尖端技术的代表,实际上每个新型号的研制中,都伴随着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的大幅提升,甚至航空文化的大幅提升。同时,航空工业是一个集成型产业,覆盖面非常广,所以伴随新型号而来的,还有整个航空产业链条以及相关辐射领域的提升。”唐长红总结道。
  “飞豹”的系列化发展是对“航空报国”精神的践行
  “飞豹”飞机是几代人的心血,唐长红说他是在前辈已经铺好的路上往前走。“飞豹”系列飞机的研制过程完成了设计队伍的新老交替,孕育出了“飞豹精神”,也让他体会到了前辈们的不容易,现在的“飞豹”集合了老一辈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新一代设计人员的智慧。“这样的工程的收获,一是带出了人才,二是提高了技术,三才是获得了新装备。”他评价到。
  “飞豹A”的研制,实际上是又一次新的挑战。“飞豹”系列飞机的研制不断成功,在增强航空人自信心的同时,也增强了技术研发能力,为一飞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批献身航空事业的科技骨干。
  在這个过程中,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有些甚至离开了人世。谈及此,唐长红感慨的说:记得老总师临离开的时候还总惦念着这个型号任务是否成功。还有乱总师吴克林,一直陪我到飞机定型。龚庆茂副总师在图纸发完以后离开了人世。每当我累的时候,每当我困扰的时候,他们那种对“航空报国”的坚守总是激励着我,不断的鞭策着我,我总在想,如果是他们,他门会怎么处理这些难题。
  有一个场景到现在都让唐长红难以忘怀,那时候他虽然很年轻,可当确实很累很辛苦,脚一到下午就开始肿胀,到晚上以后就肿起来了。一个副总师看到对他说:“你是一面旗帜,你不能倒下,你的灯要亮着,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有主心骨,你是一名党员,我们要把这一面旗帜竖起来。”
  唐长红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他明白,老领导希望是在大家都灯火通明的时候,他办公室的灯不能熄,大家都在干活的时候希望他能够在现场。后来他想去楼下散步时,正好碰见同事过来对他说:“唐总你看楼上灯火辉煌,给你照一张照片好不好,”那个时候,唐长红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内疚。
  他感慨的说:如果当初是一种辛酸的话,到后来是一种喜悦,要求是苛刻的,但是对于一个型号,对于要成就事业的这么一群人来说,这是最真切的。
  唐长红曾经在一飞院职工教育的时候讲过一句话,我们所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与国家的安全和军队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让国家强盛的梦,大家的力量合到一起时,就是排山倒海的力量。我们要做出国家想要并且有用的东西。这都是出自于我的内心感受,更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让我认识到这一点。任务的完成得益于全院职工艰苦卓绝的努力,是对“航空报国”精神的弘扬和践行。
  对于他所从事的事业,唐长红仍满怀热情,他说:如果有一项工作可以把这些潜力与个人理想、国家发展、社会责任结合起来,那就最完美不过了,而航空工业正完美实现了这种完美结合。我们将继续把飞机做得更好,继续向部队提供好用、管用、实用的装备。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东滩矿3煤开采顶板的突水水量大小,采用了先将非稳定流化为稳定流计算出稳定涌水量,再根据突水点最大突水量与稳定涌水量的倍数关系,将稳定涌水量通过比拟方法换算为
他先后监造20余艘军民舰船,带领团队完威第二代驱逐舰建造任务,实现国产新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威功下水。  盛夏,长兴岛,骄阳似火。坐落于此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片繁忙。巨大的船坞中,几艘舰船已进入最后的调试交验阶段。  目睹这样的熟悉场景,江南造船首席专家张国新心中依旧振奋。这位从车床工人起步的造船专家,已投身我国舰船制造事业近50载。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那一年,他走上了舰船监造
一种中药材自动取药机,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箱体内侧上端设有数个药箱,药箱下端设有出药口,药箱下方设有由交流电机带动的传送带,处于传送带的一端,传送带的另一端下方设有称量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在自制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炉上实现了煤炭新型气化,测试了气化产物,从气化原料的高温结构相变和气化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出发,研究了煤新型气化机理。结果表明:双
文运,即文学的运气。“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这是《清史稿.圣祖纪一》中所言文运与时代的关联。文脉,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一书中给出的注释是: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他还提到,如果有年轻学生问我如何重新推进中国文脉,他的回答是:首先领略两种伟大——古代的伟大和国际的伟大,然后重建自己的人格,创造未来。  并感叹“中国文脉在今天,只有等待。”
他的一生只做出了一个选择,就是选择报效祖国:只怀有一个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只树立一个理想,就是将祖国建设为航空强国。  吴大观,航空发动机专家,2009年3月逝世,享年93岁。他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4年赴美国,先后在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曾任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高级工程师。  吴大观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始人、奠基人、开拓者。
农村电商物流已经是我国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限于农村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着诸多风险,必须对农村电商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具有防范意识,努力构建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必须深化改革,进行结构调整,本文在系统研究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
反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换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反转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