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粮店总是与百货店、副食店、菜市场在一起。是人们去得最多的地方。粮店一般不大,三十几个平方米,三四个店员,前面是门脸,后面有库房。左边是交钱、交粮票的柜台,中间长长的木制粮箱上有几个漏斗,卖粮食用的。靠里面是几个木头柜子,里面分别装着大米、白面、玉米面,小的柜子里装着绿豆、黄豆,偶尔有蚕豆。小米是稀罕物。只有产妇才能凭本买一些。大概是小米产量低吧。
墙上有个黑板,写着价格:大米0.12,玉米面0.07,白面0.15,这是普通粉。还有“富强粉”,特别白的那种,只有春节才供应一些。包出的饺子特别白。如果馅里放点韭菜,薄薄透明的皮儿能看到里面晶莹的绿色,煮出来像艺术品,非常漂亮,看着就有食欲。那会儿的“富强粉”每人是定量的。
上初中放学后我已经开始做饭,学着把玉米面做成发糕,或玉米饼切成粒放些青菜炒着吃,可怎么做都觉得没米饭好吃。这可能与我父母是南方人有关。米的定量很少,不能天天吃。有一次隔壁一条街的粮店有卖“碎米”的,就是碾米时压得太碎了的米,可以用购粗粮的粮票买,还便宜。爸爸赶紧去排队。粮店中午休息,我吃好饭去换他,排了一天队买了100斤,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像中了大奖。
我在农村插队时,城里鸡蛋限量,我常到老乡家买些鸡蛋带回去,0.70元1斤,但要半斤粮票,因为买鸡饲料也要粮票。
每年的10月份的某天是粮店最忙的时候:“卖白薯”。白薯好吃、便宜、不限量,而且100斤白薯只要20斤粮票,很合算。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去排队。很多人家买回白薯切成片串起来,挂在窗外做成白薯干,留到冬天吃。
不久副食品多了,买肉不限制了,人们肚里油水多了粮食需求就少了,粮票剩下不少,国家推出政策可以像存钱一样“存粮票”。记得1980年,我上大二,吃不完的粮票给男同学。余下的就换成日用品,换过饭盒、鸡蛋,一个高压锅需要120斤粮票。
上世纪80年代,粮食多了,粮店被允许开展多种经营,他们购置蒸笼大锅做馒头,蒸豆包,烙大饼,做玉米发糕。双职工下班后顺便买了,回家炒个菜就行了,再不用大热天蒸馒头了。
每次拿着口袋去粮店买回属于自己家的那部分粮食的时候,总幻想着“什么时候大米能随便买,白面不限量,天天都能吃饺子,那一定就是共产主义吧?”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儿时的梦想就实现了。现在哪儿都能买到粮食,超市、早市、商场,出去玩时还能到农民家买新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白薯、嫩玉米,我还吃过美国甜玉米、泰国香米、日本大米。
现在的粮店还在,只是不卖粮食改成小吃店了,名字叫“禾谷园”。
(编辑 米悦)
墙上有个黑板,写着价格:大米0.12,玉米面0.07,白面0.15,这是普通粉。还有“富强粉”,特别白的那种,只有春节才供应一些。包出的饺子特别白。如果馅里放点韭菜,薄薄透明的皮儿能看到里面晶莹的绿色,煮出来像艺术品,非常漂亮,看着就有食欲。那会儿的“富强粉”每人是定量的。
上初中放学后我已经开始做饭,学着把玉米面做成发糕,或玉米饼切成粒放些青菜炒着吃,可怎么做都觉得没米饭好吃。这可能与我父母是南方人有关。米的定量很少,不能天天吃。有一次隔壁一条街的粮店有卖“碎米”的,就是碾米时压得太碎了的米,可以用购粗粮的粮票买,还便宜。爸爸赶紧去排队。粮店中午休息,我吃好饭去换他,排了一天队买了100斤,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像中了大奖。
我在农村插队时,城里鸡蛋限量,我常到老乡家买些鸡蛋带回去,0.70元1斤,但要半斤粮票,因为买鸡饲料也要粮票。
每年的10月份的某天是粮店最忙的时候:“卖白薯”。白薯好吃、便宜、不限量,而且100斤白薯只要20斤粮票,很合算。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去排队。很多人家买回白薯切成片串起来,挂在窗外做成白薯干,留到冬天吃。
不久副食品多了,买肉不限制了,人们肚里油水多了粮食需求就少了,粮票剩下不少,国家推出政策可以像存钱一样“存粮票”。记得1980年,我上大二,吃不完的粮票给男同学。余下的就换成日用品,换过饭盒、鸡蛋,一个高压锅需要120斤粮票。
上世纪80年代,粮食多了,粮店被允许开展多种经营,他们购置蒸笼大锅做馒头,蒸豆包,烙大饼,做玉米发糕。双职工下班后顺便买了,回家炒个菜就行了,再不用大热天蒸馒头了。
每次拿着口袋去粮店买回属于自己家的那部分粮食的时候,总幻想着“什么时候大米能随便买,白面不限量,天天都能吃饺子,那一定就是共产主义吧?”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儿时的梦想就实现了。现在哪儿都能买到粮食,超市、早市、商场,出去玩时还能到农民家买新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白薯、嫩玉米,我还吃过美国甜玉米、泰国香米、日本大米。
现在的粮店还在,只是不卖粮食改成小吃店了,名字叫“禾谷园”。
(编辑 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