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年级新生学习历史的七点要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393761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升到初中,历史作为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就要学生提高对课本的阅读能力。对历史课本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关键是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新生一般要求做到以下七点方能学好历史课。
  一、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一般都是按章节体系编排的,每一章节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处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把阅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整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学习历史“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二、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中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分析课本中的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
  三、阅读课文中的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在学生学习中最容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并且有的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阅读材料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材料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地提高有效的信息。
  五、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中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
  六、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习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富。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七、阅读书后面的大事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去读,每章节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记牢。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历史知识体系。
  以上只是我对七年级学生的要求,对历史课本阅读要全面,要到位。历史阅读的方式还很多,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去总结。另外,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还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中,本人努力地将诗歌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让诗歌教学成为陶冶学生性情、重塑学生个性和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平台和载体,进一步丰富诗歌教学的内涵并延伸其承载的独特外延。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魅力,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以情激情,披情入文,懂得叙实事抒真情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彻底摒弃目前假大空、胡编瞎造题材的作文乱象。  关键词:诗歌魅力 陶冶性情 重塑个性 情感体验
记住单词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最感头痛的事情,有很多同学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信心。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单词成为英语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初中生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读写记忆法。学生记单词必须落实到笔头,不仅能读、能听、能说,还要会写。听说读写要交替进行,听中有说、读、写,读中有听、说、写,说中有听、读、写,全面训练自己的英语
期刊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2〕GHBZ48)  近年来,学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流动流失严重,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动和流失状况更是较为严重的。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重要地位,为更好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生流动流失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一.学生流动流失的原因  1.
期刊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2〕GHBZ48)  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原因方方面面,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初中生的流失,成为我们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社会和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调查情况表明,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家庭、学校、学生本人三方面,现将其原因概述如下:  1、家庭方面的:  (1)、家长过份溺爱,甚至护短,不能从思想上正确教育孩子,生怕
期刊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育人宗旨是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同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地理实施能力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
期刊
摘要:地方史又称校本教材,是通用教材补充,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能力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怎样编写、使用,在论文中进行简述。  关键词:地方史;教学;专业史;爱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41  一、什么是地方史  地方史,顾名思义,是记述一个地方发展过程的历史。它和国家史(指一个国家的历史)并无根本差别,就其性质与功能、范围与内容来说,国家史作为一个整体,是从宏观方面来概述;地方史则是国家史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得出的结论便是: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
期刊
摘要:高校团建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团组织建设.本文以辽宁科技学院资建学院为例,对该院在学生团建工作中创新和实践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校;团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新形势下高校团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共青团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也比从前降低了许多.所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重点.资建学院分团委坚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努力
摘要:  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持续与跟进的,因此,如何给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大胆探索,宽松和谐的外在与内在环境刻不容缓。本文以此为着眼点,从实践出发,分析创设良好科学教育环境的具体策略。  关键字:环境创设;科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6  论文:  在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幼儿科学探索的潜力是刻不容缓的。而幼儿的探索活动又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