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情感参与,强化朗读感悟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
  师: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天鹅们是离开,还是继续留下来?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用笔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可以写下心得体会。
  生默读,师巡视。
  大组交流。
  师:最感动你的是哪儿?
  指名回答,明确是第5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鹅。
  师:结合学生回答写板书:老天鹅 勇敢
  师: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老天鹅的勇敢?
  生:腾空而起 重重地扑打 石头似的 沉重的一击
  师:联系上下文从哪里看出是沉重的一击?
  生:利用下落的冲力,重重扑打在冰面上。
  师:读“腾空而起”,用手势比划一下。
  生比划。
  师:还有一个词:像石头似的,再来一个“重重地扑打”,注意是重重地。
  生读词。
  师:这些词表示重重一击,带进句子里读。
  生: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重重扑打在冰面上。
  师:注意停顿。
  生: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多有力的扑打呀!请同学们当当音响师,老师读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学生拍打桌面。
  教师范读,学生配合拍打桌面。
  师:疼吗?你们是身体扑打吗?腾空而起了吗?是扑打在坚冰上吗?老天鹅是怎样扑打的呀?
  生读。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沉重的一击?
  生: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冬季贝加尔湖面冰面有多厚?四五十厘米,颤动,这难道不是沉重的一击?
  生齐读句子“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颤动起来。”
  【点评】
  阅读教学常以朗读感悟为主线,朗读感悟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对强化朗读感悟至关重要。教者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石头似的”进行品词析句、反复朗读,从词语、补充材料、切身感受等多方面感受,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沉重的一击”的内涵,同时也让这一击击打在了学生的心里,为下文的学习积淀情感。
  【案例二】
  师:老天鹅扑打了多少次?
  生:很多次
  师:哪里看出来?
  生:省略号(“……”)
  师:仅仅省略次数吗?
  生:老天鹅的痛苦。
  师:还省略了什么?
  生:颤动起来,还有冰窟窿。
  师:还省略什么?
  生:力度。
  师:可能受伤,可是全然不顾,仍然重重扑打,多么勇敢顽强的天鹅,所以斯捷潘老人称它为——。
  生:破冰勇士。
  师:我们来看看老天鹅向冰面发起一次次猛烈地冲击的情景。
  观看老天鹅腾空而起撞击冰面的动画视频。
  师:老天鹅怎么样了?
  生:头破血流 奄奄一息 疼痛无比……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点评】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由省略号而展开,关注文本的标点,让学生读出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从撞击的次数到老天鹅的痛苦,再到冰面的情况。现代语文课要求教师把目光放大,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基础,在对话中实现课堂生成。本堂课,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过后,教者出示了老天鹅顽强破冰的视频动画,趁热打铁,激昂澎湃地发问:“老天鹅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将自己的身躯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还来不及去抚慰自己伤痛的身体,又迅速地发起了第二击,第三击,老天鹅头晕了,眼冒金星了,翅膀也折了……那么第四次、第五次,甚至是第十次,它又是怎样去撞击这冰面的呢?谁已经看到了?此刻,你对老天鹅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天鹅的敬佩之情。教者善于捕捉契机,利用文本的补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案例三】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老人的心能不颤动吗?这时冰面怎么样了呢?读第六自然段,找找答案。
  生:出现了一条条裂缝,变成冰窟窿。
  师:如果说一只天鹅破冰是悲壮的,那么一群天鹅破冰是怎样的?再找找。
  生:那样齐心,那样欢快。
  师:注意后面是什么标点?
  生:感叹号。(!)
  师:哪句话是说它们齐心?
  生:纷纷腾空而起扑打冰面。
  师板书:天鹅群 团结
  师:欢快从哪里看出来?
  生:湖面传来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师:这叫声就像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谁会喊号子?
  生:兄弟们呀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你的号子喊得还不够有劲,不够响亮,再喊一次。
  生:兄弟们呀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天鹅怎么喊的?像刚才喊劳动号子那样!
  生1:克噜——克哩——克哩。
  生2:克噜——克哩——克哩。
  生3:克噜——克哩——克哩。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点评】
  一群天鹅破冰的情景是非常壮观的,体现了天鹅群的团结,指导学生读好天鹅群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显然成了教学难点。上述教学环节中,教者先指导学生读好劳动号子“兄弟们呀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告诉学生劳动号子的特点,指导读出节奏、力量,然后明确天鹅群的叫声也就相当于它们的劳动号子,再指导学生读好天鹅群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学以致用,这样处理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学生读得很有节奏,很有力量,把天鹅群的团结精神和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正确的句子,莫名其妙被打入错误的“监狱”,成为现代语王国的“非法句民”。那么这是怎样一个人句子?你是给打“√”还是打“×”?不妨来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给这个句子翻案的。  【关键词】句子;语法;新方法;新观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吴子涵很喜欢吃新鲜的水煮活鱼。可是,自从跟父母来到这个偏远的林场,就没有这个口福了。妈妈每个月只去一趟镇上,买回的活鱼都腌
【摘 要】《寒风吹彻》是中国现代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冬天:自然的、人性的,生命的冬天。同时,写了这几个人:父母、姑妈还有路人。本文旨在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三个冬天的内涵,又是如何处理和这几个人的关系,以及使学生产生误解的原因。  【关键词】主旨;悲天悯人;冰冷;火热;温暖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有关《寒风吹彻》的主旨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作者对生命冷漠
【摘要】现阶段新课改正在进行,新的课程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课改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是语文学科存在本身的特殊性,其课改进行得并非一帆风顺。多种“措施”交错,甚至有的完全背离了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盲目地求新,教学中只注重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模仿,而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探究写法等事只是一笔带过。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学的效率大幅降低,有些甚至于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大多数电影的拍摄场地会选在室内、城镇、村庄等地方。当确定了一个真实生活的场景设定后,导演、制片人等会在预算范围内寻找最适合的拍摄场地。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笔预算,你会把你的人生故事设定在哪里?以下这些地方已经成为电影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拍摄场地。  《鸡尾酒》是汤姆·克鲁斯早期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成为他青少年角色和成年后角色的一个转折点。电影摄制于牙买加的东北海岸小镇安东尼奥港。  安东尼奥港曾是
【摘要】 诗人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庞荣飞老师作为语文教师的“摆渡人”,在五色斑斓的语文河流里满载着一船星辉,企盼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抵达教学的“彼岸”,他且行且吟并乐此不疲……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92年初闯入语文教研这一“行当”,庞荣飞老师已在这方园地里淡定地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措施,对语文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对应到语文教学上,则旨在强调语文教学要依据题材、主旨、背景等的不同而在教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
【摘要】不少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进行小说教学时,常常课前同学们对作品充满期待,一上起课来却趣味了了,情绪低落,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所期待的情境形成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固然有小说本身故事性强,形象鲜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一说,但更主要的是教师教法陈旧,程式化、标签式的解读激不起学生的兴奋点,一上课便是小说文体知识的呈现式回顾,接着便是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讲述与指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未能引导
【摘要】在“淡化文体”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越来越发现传统意义上的符合议论文要求的文章越来越少,反而是那些分不清到底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越来越多。  【关键词】叙例:凸显事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要想写出一篇文体特征非常鲜明的议论文来,首先要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其次要纠正“叙议脱离”的不良习惯。接着就是在写作过程中一定不能满足于“解说”材料,不能用几
【摘要】张可久的散曲中多对景物的描写,并通过景语来表达情语。本文将以张可久的两首代表性散曲为例,分析讨论张可久散曲中的景语和情语的运用特色。  【关键词】张可久;景语;情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张可久,子小山,是元后期散曲家。这一时期的元曲从风格上来看豪放派仍旧存在,但随着社会变迁,清雅之风逐渐盛行。张可久被称为“清雅一格的代表人”。他直抒胸臆的豪放类散曲相对较少,多是采
【摘要】“清新自然”、“清新明丽”、“清新雅致”的这种语言风格给读者一种清新之美感,犹如雨后的荷蓬,清晨的桂子。判定这种语言风格一般可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诗歌鉴赏;语言;清新雅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从语言用词来看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