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联合采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联合采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与狭窄率变化情况,6个月后随访,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LDL-C、hs-CRP、Lp-PLA2及ox-LDL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与狭窄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复发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斑块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FⅦa治疗31例血液病患者共38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rF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AHA)/血友病伴抑制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非APL白血病患者出血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9/10)、71.4%(5/7)、60.0%(3/5),高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30.8%);rFⅦa治疗评分为2分出血的有效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来曲唑(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在促排卵指导同房中的应用及HMG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83例促排卵指导同房患者,根据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分为PCOS组(n=43)与非PCOS组(n=40)。采用LE联合HMG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相关监测指标(HMG用量、优势卵泡数、排卵个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周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人工全膝与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行单侧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骨科术式进行手术,手术完成后彻底止血。观察组于术后12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于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抑制气管拔管期循环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80例,均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并根据上下序贯原则,对瑞芬太尼的浓度予以调整,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中,患者的HR、MAP和BIS在气管插管前最低,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P<0.0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原发性局限性胃肠间质瘤患者160例,其中6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者为观察组,100例接受开腹手术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整体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肿瘤直径<5 cm者的手术
目的探讨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108例非冠心病患者和119例冠心病患者的血β2-MG、CysC、SOD水平,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β2-MG、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SOD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血β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