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将创建学习型组织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上?其关键就是要让员工学会用“心”做事,而不是简单地用“手”做事。而这仅靠严格的制度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潜移默化来塑造。
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内核是对人的改造,而难点在于改变人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因而改变习惯总是伴随着痛苦。人们在做“对”的事情和在做“习惯”的事情之间进行选择时,经常选择的是后者,这正是我们经常“违规”的根源。
而改变老习惯、养成新的好习惯的过程,远比制定一些文本、条例、标准要困难得多。我认为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员工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思考、修炼,抓反复、反复抓,一刻不能放松。二是主管示范。主管不能坐而论道,要深入现场实践,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主管要按现场、现时、现物的准则行事,提高现场解决问题的效率与能力,从而“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为员工做出表率。
学习型组织落地三昧
对企业而言,创建学习型组织务必与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讲,要从制定战略方面改善心智模式,要在愿景设计上下功夫。这一点,过去的误区在于:我有多大的资源做多少事情。而现在的思路是:首先确定愿景,然后去积极获取实现愿景所需要的资源。组织学习力的重要方面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能把最现代的技术、管理、文化成果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还体现在“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人才战略上。
第二,就是要树标杆、找差距。既要积极在外面找到标杆,更要重视在内部寻找榜样。找到学习型组织和生产经营、员工素质提升结合的典型案例,找到身边关联度更强的学习对象,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认为:要管理创新,就要通过不断树立有挑战性的管理标杆。
第三,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将先进的理念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文化、发展时期相结合,尽可能地本土化。其次,与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结合成立学习型团队,将学习、反思在管理创新的各个环节渗透,持之以恒地进行改善,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最后,与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形成清晰的价值取向。
总之,根本在于释放员工的潜能,要从组织结构设计、制度设计方面反思,从源头上消除束缚员工发挥创意的根本问题。同时,完善内部反馈、共享机制,强化部门内、部门间的倾听、理解和欣赏,消除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
塑造知行合一文化
真正对员工行为起大作用的不是制度文本,而是广大员工对制度文本,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真正理解、认可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真正认同企业价值观,才能激发参与意识,然后才产生承诺。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塑造一种知行合一的文化。我认为塑造这种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是建立以正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促使每一位员工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让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是意识教育,从提升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强化执行力。如果企业没有危机感,那离死亡就不远了。因此,要及时把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向广大员工传导,把危机感转化为变革的动力。倘若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点滴的努力直接和间接地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快乐,则可以激发员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创新潜能。同时,以适度的内部竞争,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从而促进全体员工更加认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这样,公司期望的文化形成了,员工的行为就容易达到公司推进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公司系统实施各种创新工作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本文作者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孔 龙
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内核是对人的改造,而难点在于改变人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因而改变习惯总是伴随着痛苦。人们在做“对”的事情和在做“习惯”的事情之间进行选择时,经常选择的是后者,这正是我们经常“违规”的根源。
而改变老习惯、养成新的好习惯的过程,远比制定一些文本、条例、标准要困难得多。我认为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员工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思考、修炼,抓反复、反复抓,一刻不能放松。二是主管示范。主管不能坐而论道,要深入现场实践,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主管要按现场、现时、现物的准则行事,提高现场解决问题的效率与能力,从而“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为员工做出表率。
学习型组织落地三昧
对企业而言,创建学习型组织务必与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讲,要从制定战略方面改善心智模式,要在愿景设计上下功夫。这一点,过去的误区在于:我有多大的资源做多少事情。而现在的思路是:首先确定愿景,然后去积极获取实现愿景所需要的资源。组织学习力的重要方面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能把最现代的技术、管理、文化成果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还体现在“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人才战略上。
第二,就是要树标杆、找差距。既要积极在外面找到标杆,更要重视在内部寻找榜样。找到学习型组织和生产经营、员工素质提升结合的典型案例,找到身边关联度更强的学习对象,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认为:要管理创新,就要通过不断树立有挑战性的管理标杆。
第三,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将先进的理念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文化、发展时期相结合,尽可能地本土化。其次,与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结合成立学习型团队,将学习、反思在管理创新的各个环节渗透,持之以恒地进行改善,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最后,与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形成清晰的价值取向。
总之,根本在于释放员工的潜能,要从组织结构设计、制度设计方面反思,从源头上消除束缚员工发挥创意的根本问题。同时,完善内部反馈、共享机制,强化部门内、部门间的倾听、理解和欣赏,消除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
塑造知行合一文化
真正对员工行为起大作用的不是制度文本,而是广大员工对制度文本,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真正理解、认可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真正认同企业价值观,才能激发参与意识,然后才产生承诺。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塑造一种知行合一的文化。我认为塑造这种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是建立以正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促使每一位员工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让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是意识教育,从提升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强化执行力。如果企业没有危机感,那离死亡就不远了。因此,要及时把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向广大员工传导,把危机感转化为变革的动力。倘若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点滴的努力直接和间接地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快乐,则可以激发员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创新潜能。同时,以适度的内部竞争,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从而促进全体员工更加认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这样,公司期望的文化形成了,员工的行为就容易达到公司推进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公司系统实施各种创新工作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本文作者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孔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