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糖尿病缘何陡增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g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琳·麦肯纳(作者系美国资深健康记者,美国健康新闻协会理事,《超级细菌》作者)

  平常谈起糖尿病,人们一般指的是Ⅱ型糖尿病。全球3.5亿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90%属于Ⅱ型。他们的发病年龄多在四五十岁,病因往往和体重超标导致的血糖过高有关。而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基本上都在儿童期,他们必须每天使用胰岛素才能控制病情。
  在全球范围内,Ⅰ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其上升原因却不得而知,这让人甚为焦虑。因为与Ⅱ型糖尿病相比,Ⅰ型糖尿病会让患者年纪轻轻就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破解Ⅰ型糖尿病陡增的原因并遏制甚至扭转这一趋势,是公共卫生界和医疗界迫在眉睫的任务。可是截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似乎才刚刚有点眉目。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糖尿病研究首席专家Giu-seppina Imperatore认为:“在如此短时间内病例的突增,是无法用基因改变来解释得通的。因此,环境因素或许是这一增长的主因。”
  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它们的基本表现都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无法抑制血糖的升高,但是其起因却几乎相反。曾经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的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曾经被称为“成人糖尿病”的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肝脏、肌肉和脂肪等需要胰岛素来吸收葡萄糖的组织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项被称为DIAMOND的调查结果。这项调查对57个国家的112所糖尿病研究机构过去十年内的所有记录进行整理,结果发现:北美的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以每年5.3% 的速度上升;在亚洲,这一增速为每年4%,在欧洲为每年3.2%。这是人类关于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收到的第一个危险信号。其后,欧洲的数据也佐证了以上发现,2009年,欧洲糖尿病研究项目在对17个国家的糖尿病病例进行对照后称,Ⅰ型糖尿病不仅在以每年3.9%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病率增速最快。该项研究预测,到2020年,Ⅰ型糖尿病的5岁以下儿童新增患者将翻倍,从3600例增加至7076例。
  我们很难解释Ⅰ型糖尿病上升的趋势,因为病例在全球范围内增加,那么其病因也必须有全球的共性;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地区这些同类因素具有的地域性特征。目前上榜的嫌疑因素不一而足。譬如,有的调查认为小麦蛋白或许难辞其咎,因为Ⅰ型糖尿病病人似乎同时患腹腔类疾病的几率也较高,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随着深加工食品的普及,人们对面粉蛋白的消费也提高了许多。
  然而,所有的研究都还未能得出足以确信的结论,目前的调查仍然扑朔迷离,我们只能等待科学界一一排除以下三个重点因素: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其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卫生假说”,也即现代清洁生活方式和过敏之间的关系。这一假说提出:人在较早年龄时与土壤中生物体的接触,可以教会人体不断进化的免疫系统如何自我平衡,因而在日后接触灰尘和花粉后不会“大惊小怪”,做出无法控制的反应。该假说认为,在过于清洁的生活中,孩子们无法早日接触到外界,因此助长了过敏性疾病的蔓延。对于糖尿病而言,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的物质发生过度反应,以至于不能接纳自己的身体组织,自体免疫系统因崩溃而无法生产胰岛素。
  目前有一些旁证支持这一推论。比如,家里兄弟姐妹较多的孩子,他们接触从学校或托儿所带回家的感染的机会更大,其Ⅰ型糖尿病的病例就较少;上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孩子,也比长时间在家里生活的孩子患糖尿病的机会少。此外,有动物实验表明,在无菌环境中饲养的小白鼠对任何感染从无接触,它们中的Ⅰ型糖尿病也更常见。
  近来,科学家对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研究似乎又回到了他们的“老对手”——超重或肥胖。这一被称为“加速说”或“过劳说”的假设认为:“如果孩子比较胖,那么多余的重量就会给胰腺β细胞造成压力。”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Rebecca Lipton说:“如果孩子的自体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启动,那么他们体内的β细胞就要比身材较瘦孩子的β细胞生产更多的胰岛素,因此,也更容易先衰。”
  肥胖的假说似乎更合乎逻辑。无论是在穷国还是富国,人们的体重都在日趋上升。迄今为止,还没有谁可以成功地减缓肥胖在全球范围的蔓延,除非我们保证大多数的孩子(当然也包括成人)多做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合理的体重。糖尿病科研人员的调查使命似乎还无法结束,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也只能先让他们从能够做到的方面做起。
  马琳·麦肯纳
  (作者系美国资深健康记者,美国健康新闻协会理事,《超级细菌》作者)
其他文献
“我对你这个话不感兴趣。”  1月28日,我和周正龙围坐在一台暖烘烘的火炉旁。上午10点,他刚刚吃过早饭。由于老婆孩子外出打工,家务都由他一个人打理。  外面下起了小雨。这种天气,不适合上山找虎。  这是一栋2010年建起的三层小楼,外置式的楼梯,浅绿色的瓷砖——这是周正龙自己的设计。他对这栋房子颇为得意,称其为“镇坪第一家”。  这一次回访进行得并不顺畅。每当我对周正龙说的话表现出不解或迟疑,他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财政预算制度不仅涉及经济体制,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体制。新预算法被称为“经济宪法”,足见其重要性。  预算制度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预算能力是国家能力的重要支撑,预算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行政体制改革,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提供公共服务型政府
与财产相关的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类环节:财产的创造与财产的分配。因此,讨论财产权离不开分配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分饼的经验。其中有一个显眼的道理:若是甲乙两人分食一块饼,甲方分到的份额多,乙方分到的份额就少,反之亦然。但还有另一个不显眼的道理:若饼的大小及参加分饼的人数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不只是甲乙两方,则甲方多吃一口未必意味着乙方一定少吃一口。  人类社会生活中有
2010年6月7日,广东佛山市丰富汽配有限公司(由本田的一家子公司控股)的工人罢工要求涨薪。  两年前,19岁的李晓娟是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工厂的工人领袖之一。她被推到台前,是因为那时大家对罢工的认识和他们的年纪一样稚嫩,成为工人领导者,只需要“机敏、仗义、敢言”,不用额外的东西。  今天她已是南华工商学院大二学生,每天坐地铁穿梭于广州城,打两份工,自己赚学费。她在大学里修的是“劳动关系”专业,似乎
虽然我们自己或许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但子孙后代却可能把我们的时代视为真正的历史性时代。此前,从未有人类能够深入理解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进化的精确的分子机制以及人类在何时、从何处起源,又是如何遍布在世界各地的。  让我们明白细胞和亚细胞的程序和机制、认识疾病的原因、开发出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确定谁与我们在生物上有亲缘关系的技术,是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知识的结合。或许你早已料到,
“十年前,好心让女孩搭车,张氏叔侄成了‘强奸犯’,一个死缓一个15年;十年中,七次申诉石沉大海;十年后,证据浮出水面,促成平反。十年冤狱,一朝翻案,对法治的坚信迎来最终的正义。撒贝宁、柴静首度合作,深度调查浙江叔侄冤案。”4月9日,央视以如此感性的述说,推翻了7年前的法制节目《无懈可击聂海芬》。  一天前消息传来,浙江省委政法委已成立调查组,彻查聂海芬,以及该冤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全部司法过程中的
一周观察地沟油令全岛沦陷  今年中秋,舌尖上的台湾着实令人胆战心惊。美味的台式糕点和菠萝包,因为牵涉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地沟油风波中,让人看着就生疑甚至恶心。  风暴起于9月4日,台湾“刑事局”宣布侦破一起回收馊水油(大陆俗称“地沟油”)制成食用油的大案。警方历经约半年埋伏搜证,发现不少地下油厂已经不是小作坊,而是企业化经营,以工厂链的生产规模估算,一年来流入市面的地沟油约有200吨。  令消费者无法
众所周知,环境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復杂。在英语和汉语中,“环境”这个词都包含了物理和社会两个维度,在个人和整体层面上两者持续地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既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而人们经常在不同时间暴露在综合的环境危害中,这使得确立环境与个人健康的因果关系变得相当困难。因此,环境与健康作为一个问题会给社会管理带来共性的挑战,这些共性问题必须同中国背景下特有的挑战区别开来。同时,在
中印两国的人口之和接近世界总人口的40%,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0.5%。印度矿产资源丰富,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作物一年四季可生长。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与印度服务业互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印两国都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高度互补。例如,中国的制造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外行看起来很高深,但是本专业领域的人看起来很普通?”对于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催眠就算是其中之一。  舞台上的催眠大师仿佛具有不可思议的“魔法”,说让你走不动路,你顿时死活都抬不起脚,洋葱当成苹果吃,分明酷暑难熬,却可以让人冻得瑟瑟发抖……太神奇了,活像一个操控人心的巫师。  当然,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魔法,催眠师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催眠其实很简单。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