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初中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初中德育的重要任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蕴含大量的诚信教育内容。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我越来越对诚信教育感到困惑。
我常常在课堂上列举诚信案例,向学生讲解诚信的意义,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诚信,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抄袭、作弊、撒谎等现象有增无减。有些学生在课后甚至说道:“思想品德老师最能忽悠人了,现在讲诚信的人才吃亏!”
当“学生扶老人反被讹诈”事件引起全社会争论时,我觉得我的说教真的很无力。对此,我时常反思:时代变了,我所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太多的负面事件,因而说教式的正能量教育很难触动学生内心,甚至会引起学生抵触。我想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说,也许他们的想法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不妨听听他们的看法。
于是,在讲解“诚信是金”这部分内容时,我不再过多说教。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把“学生扶老人被讹诈”的新闻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借此开展了一场题为“看见老人摔倒你扶还是不扶”的辩论赛,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总结。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良多。其实,很多教材观点我并不用过多强调对错,也不用强加给学生,我只要教会学生如何全面而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行了。在辩论中,虽然学生的观点还有不足,略显片面,但也不乏亮点。我想我不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与错,因为当学生逐渐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后,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学生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的,而我的教学却好像没跟上这个时代。
学生把我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说了出来,我肯定了他们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时的辩证和全面,并让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作为这堂课的作业。
课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刻地认识到了道德观念的形成靠反复灌输是无效的,它需要自我生成!
那么,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生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我总结的构建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1)预习交流,质疑问难。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习的定向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积极参与,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发展思维,培养个性。对此,教师可采取设疑激趣、以旧引新、启发交流等多种方式,梳理和点拨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解決;对于复杂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解决。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减少教学盲目性。
(2)创设氛围,主动学习。
这是教学的发展环节,也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真知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方法指导、问题设计等,开展观察、实验、阅读、思考、尝试、练习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探索新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作交流,点拨生成。
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于肤浅处、错误处、精彩处、意外处精心点拨,引导学生品读、讨论、思考、尝试等,升华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反馈评价,拓展生成。
这是教学的最终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也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阶段。教师应对照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评价内容,分层检测,使学生都能得到个性成长。另外,教师还要适当开展课外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拓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我能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常常在课堂上列举诚信案例,向学生讲解诚信的意义,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诚信,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抄袭、作弊、撒谎等现象有增无减。有些学生在课后甚至说道:“思想品德老师最能忽悠人了,现在讲诚信的人才吃亏!”
当“学生扶老人反被讹诈”事件引起全社会争论时,我觉得我的说教真的很无力。对此,我时常反思:时代变了,我所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太多的负面事件,因而说教式的正能量教育很难触动学生内心,甚至会引起学生抵触。我想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说,也许他们的想法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不妨听听他们的看法。
于是,在讲解“诚信是金”这部分内容时,我不再过多说教。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把“学生扶老人被讹诈”的新闻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借此开展了一场题为“看见老人摔倒你扶还是不扶”的辩论赛,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总结。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良多。其实,很多教材观点我并不用过多强调对错,也不用强加给学生,我只要教会学生如何全面而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行了。在辩论中,虽然学生的观点还有不足,略显片面,但也不乏亮点。我想我不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与错,因为当学生逐渐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后,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学生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的,而我的教学却好像没跟上这个时代。
学生把我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说了出来,我肯定了他们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时的辩证和全面,并让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作为这堂课的作业。
课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刻地认识到了道德观念的形成靠反复灌输是无效的,它需要自我生成!
那么,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生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我总结的构建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1)预习交流,质疑问难。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习的定向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积极参与,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发展思维,培养个性。对此,教师可采取设疑激趣、以旧引新、启发交流等多种方式,梳理和点拨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解決;对于复杂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解决。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减少教学盲目性。
(2)创设氛围,主动学习。
这是教学的发展环节,也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真知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方法指导、问题设计等,开展观察、实验、阅读、思考、尝试、练习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探索新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作交流,点拨生成。
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于肤浅处、错误处、精彩处、意外处精心点拨,引导学生品读、讨论、思考、尝试等,升华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反馈评价,拓展生成。
这是教学的最终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也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阶段。教师应对照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评价内容,分层检测,使学生都能得到个性成长。另外,教师还要适当开展课外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拓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我能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