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二色补血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及生理活性研究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沧州海兴湿地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进行稳定性和抑菌性研究.结果 显示,响应面法优化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50W、料液比1∶35、乙醇浓度51%.此条件下,二色补血草总黄酮提取率为3.32%,与预测值3.41%接近.二色补血草总黄酮在低温及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表现较好,且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毛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162 g/L.随着浓度增加,二色补血草总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毛霉的抑菌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稳定性较好,可作为新型天然抑菌剂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领域.
其他文献
学位
试验旨在研究高糖条件下,含有1.20%甜菜碱的饵料中补充0.50%肌酸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血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择180尾平均体重为(11.88±0.46)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饵料中包含39.76%碳水化合物+1.20%甜菜碱,不含肌酸;试验组饵料含39.29%碳水化合物+1.20%甜菜碱+0.50%肌酸.试验期90 d.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团头鲂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
试验以前期筛选的乳酸乳球菌17、酿酒酵母菌Sa和短小芽孢杆菌SE5作为菌种,对发酵豆粕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显示,各发酵组豆粕胰蛋白抑制因子几乎全部去除,大豆抗原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均以短小芽孢杆菌SE5发酵最佳,去除率分别为88.83%和58.03%;各发酵组活菌数量呈指数级增加,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大豆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与发酵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短小芽孢杆菌SE5发酵豆粕的大豆肽提高了869.83%.研究表明,短小芽孢杆菌S
试验旨在提高兽用博落回资源利用率,开发兽用博落回生物碱快速检测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博落回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验证其可靠性.优化过程中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碱含量.结果 显示,博落回生物碱的溴甲酚绿分光光度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08~0.0080 g/L.博落回生物碱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的回归方程显著(P<0,0001),失拟项不显著(P=-0.1216).总生物碱得率影响因素的强弱次序为: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在液料比15 mL/g、盐酸浓度0.
试验研究饵料中添加蛋氨酸铬对鲤鱼部分免疫指标及HSP70表达量的影响,设计7种不同纯化饵料,Cr3+水平分别为0.31、0.43、0.57、0.73、1.13、1.90、3.64 mg/kg.选取1260尾初始体重为(40.95±4.80)g的鲤鱼,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试验期60 d.结果 显示,Cr3+添加量在0.73~1.13mg/kg时,鲤鱼干胰脏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HSP70表达水平均在2~10 h显著
试验在营口市引种新型稗谷牧草,通过牧草种子检测试验、物候期观察研究牧草引种适应性.通过不同播种量(800、1000、1200、1400 g/667 m2)小区试验测产评价牧草产量.结果 显示,牧草种子发芽率达67.69%,生育期134~136 d.1组干草总产量达1.37 kg/m2,显著高于2组和4组(P<0.05);播种量800 g/667m2时产草量较高、茎叶比较低;灌溉组干草产量比不灌溉高0.21 kg/m2.研究表明,新型稗谷牧草在营口地区种植适应性好,最适播种量为800 g/667m2,灌溉能
学位
试验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从发酵制品中筛选高产D-苯乳酸的LB2366,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菌落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研究,确定菌株LB2366为短乳杆菌.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菌株LB2366产D-苯乳酸的发酵条件,确定4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为:葡萄糖浓度>酵母粉浓度>苯丙氨酸浓度>培养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苯丙氨酸浓度20 g/L、培养时间72 h.经过发酵培养,得到最高D-苯乳酸产量为194.27mg/L.研究表明,优化后的D-苯乳酸产量比优化前的76.16mg/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