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松树松毛虫、纵坑切梢小蠹及松材线虫三种主要的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松树;病虫害;松毛虫;小蠹;松材线虫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091-01
1松毛虫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松毛虫有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等多个种类,而且该类虫害经常猖獗成灾,特别在虫灾为害严重时,甚至会把大片松林的针叶吃光,造成很大的损失。
1.1发生规律
马尾松毛虫成灾,多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一般情况下该虫害一年发生三代,在气温较高的年份甚至会发生四代,严重危害林业生产。松毛虫的幼虫会躲身于树干裂皮缝、石块下或者地面枯枝落叶层中借以越冬,待天气回暖之后,爬到树上取食针叶,大面积的产生虫害,根据不同时期温度的升高,取食的针叶量愈多,受害也就更加的严重。松毛虫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迁飞扩散习性,在其产卵期期间,则会飞到生长茂盛的松林产卵,一次性产卵数量可达300-500粒之多。刚孵化的幼虫常群集和吐丝下垂,蚕食老松针的边缘,致使针叶枯黄卷曲,这也可以作为调查幼虫数量的标志体现。
1.2防治方法
除了要加强虫情测报和调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营造混交林,有疏残林及时补植速生的乡土树种,保留亚乔木和伴生树种,培育生物群落复杂、郁闭度良好的多层林分,适当密植, 加强幼林抚育,切忌过度打枝,保护植被,增植密源植物,丰富天敌资源,对抑制虫害有明显效果。还有益鸟的保护和招引,以鸟治虫是中国一种传统方法。因此,林区应当严格禁止枪杀鸟群并有意识的设置人工巢箱,进行招引。对寄生和捕食性天敌应加以保护。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以及经人工复制的松毛虫核型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有使用敌百虫、达净松、辛硫磷、溴氰菊酯、对硫磷等化学农药对越冬的害虫扑灭等手段。
2纵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是我国松树上的一种重要的蛀干害虫,主要取食寄主的干部韧皮组织和梢头的髓部组织,切断树内水分和养分供应,造成树叶枯黄调落,树木枯死。
2.1发生规律
该类害虫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并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树干和新梢内隐蔽生活,该虫害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严重灾害可造成大面积的林木枯死。
2.2预防措施
虫害的检疫工作要加强,蠹害木更是应该严禁调运,为防止虫害扩散,一旦发现蠹害木要马上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清理所伐的蠹害木必须全部进行除害处理。采、运、贮相协调。夏季,在伐区严禁存放带皮原木;扩大林班线等所砍伐的原木和梢头,不得以未剥皮状态留在林内过夏;将新伐原木必须运出林外;贮木场和林间楞场应远离林场。保护和利用天敌。林内应严禁滥用化学农药,提倡无公害防治,以免大量杀伤天敌。
2.3除治措施
1)清理蠹害木。在轻度危害的地区,蠹害木清理量控制在2%左右就可以了,在相对严重的中度危害地区,蠹害木清理量则应控制在10%左右为宜,在最为严重的重度危害地区,蠹害木清理量应控制在20%左右;按照采伐规程规定,首先确定并标识好清理对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及时选用适宜的树种对林地进行补植,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和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对安全期清理的蠹害木进行除害处理,扑灭树皮下坑道内各虫态小蠹虫。
2)化学药剂防治。对风景林、行道树、水源林等一些高价值林分中的受害木,有保护价值的稀疏林地中的受害木或林区中呈单株及零星分布枝梢受害木,每年可在小蠹虫梢转梢期间使用孔机注射树虫净防治;对发生的中幼林使用川宝一号粉剂防治,用药量15kg/hm2,也可用吡虫啉粉剂防治,用药量15kg/hm2。
3)饵木诱杀。在危害程度较低的地区,通过采用在林缘或林间空地设置饵木的方法诱杀小蠹虫。在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入侵成灾前,可以采伐一些衰弱木截成80-10cm木段呈“#”字形,置于林缘或林间空地,每1000cm放一堆(6根木段为1堆,堆底加垫木),在饵木堆上喷施马鞭烯醇或。蒎烯进行增效。待新的子坑道大量出现而幼虫尚未化蛹时,将饵木集中烧毁或剥皮喷药处理,杀灭幼虫。
4)生物防治。在郁闭度0.6以上的林分中应用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粉剂或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粉剂防治,每年1-2次,每次药量15kg /hm2,有较长的持效期,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环境,实现可持续控灾。
3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在我国松墨天牛是它的重要傳播昆虫。该病危害的毁灭性表现为: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
3.1传播途径
近距离传播靠天牛等媒介昆虫传带,远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感病苗木、松材、枝桠及其它松木制品的调运进行。
3.2危害及症状
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是:先是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通过松墨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松材线虫进入木质部,并寄生在树脂道中,进行大量繁殖,然后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过多,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
3.3防治措施
林地清理,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这是一种较可靠的对策。特别是在危害区采用此法抑制病原的扩散是切实可行的。伐除后必须烧毁并进行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感染源。设立隔离带,以切断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如此,可切断天牛的食物补给,可有效地控制天牛虫媒的扩散,以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的目的。在线虫侵染前数星期,用丰索磷、乙伴磷、治线磷等内吸性杀虫和杀线剂施于松树根部土壤中,或用丰索磷注射树干,预防线虫侵入和繁殖。采用内吸性杀线剂注射树干,能有效地预防线虫地侵入。利用白僵菌防治昆虫介体,也可用捕线虫真菌来防治松材线虫。
4结束语
通过论述松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旨在更好的在实际中指导预防及治理工作的开展,充分认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病害特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各种虫害很好的防治,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国,嵇保中,刘曙雯,高江勇,王国兴,况美华.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松树枝梢生长的调控及对枝梢害虫的防治[J].林业科学研究,2010,02.
[2]韦仲烈.松树主要害虫共同综合治理研究[J].农技服务,2010,04.
关键词松树;病虫害;松毛虫;小蠹;松材线虫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091-01
1松毛虫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松毛虫有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等多个种类,而且该类虫害经常猖獗成灾,特别在虫灾为害严重时,甚至会把大片松林的针叶吃光,造成很大的损失。
1.1发生规律
马尾松毛虫成灾,多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一般情况下该虫害一年发生三代,在气温较高的年份甚至会发生四代,严重危害林业生产。松毛虫的幼虫会躲身于树干裂皮缝、石块下或者地面枯枝落叶层中借以越冬,待天气回暖之后,爬到树上取食针叶,大面积的产生虫害,根据不同时期温度的升高,取食的针叶量愈多,受害也就更加的严重。松毛虫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迁飞扩散习性,在其产卵期期间,则会飞到生长茂盛的松林产卵,一次性产卵数量可达300-500粒之多。刚孵化的幼虫常群集和吐丝下垂,蚕食老松针的边缘,致使针叶枯黄卷曲,这也可以作为调查幼虫数量的标志体现。
1.2防治方法
除了要加强虫情测报和调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营造混交林,有疏残林及时补植速生的乡土树种,保留亚乔木和伴生树种,培育生物群落复杂、郁闭度良好的多层林分,适当密植, 加强幼林抚育,切忌过度打枝,保护植被,增植密源植物,丰富天敌资源,对抑制虫害有明显效果。还有益鸟的保护和招引,以鸟治虫是中国一种传统方法。因此,林区应当严格禁止枪杀鸟群并有意识的设置人工巢箱,进行招引。对寄生和捕食性天敌应加以保护。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以及经人工复制的松毛虫核型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有使用敌百虫、达净松、辛硫磷、溴氰菊酯、对硫磷等化学农药对越冬的害虫扑灭等手段。
2纵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是我国松树上的一种重要的蛀干害虫,主要取食寄主的干部韧皮组织和梢头的髓部组织,切断树内水分和养分供应,造成树叶枯黄调落,树木枯死。
2.1发生规律
该类害虫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并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树干和新梢内隐蔽生活,该虫害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严重灾害可造成大面积的林木枯死。
2.2预防措施
虫害的检疫工作要加强,蠹害木更是应该严禁调运,为防止虫害扩散,一旦发现蠹害木要马上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清理所伐的蠹害木必须全部进行除害处理。采、运、贮相协调。夏季,在伐区严禁存放带皮原木;扩大林班线等所砍伐的原木和梢头,不得以未剥皮状态留在林内过夏;将新伐原木必须运出林外;贮木场和林间楞场应远离林场。保护和利用天敌。林内应严禁滥用化学农药,提倡无公害防治,以免大量杀伤天敌。
2.3除治措施
1)清理蠹害木。在轻度危害的地区,蠹害木清理量控制在2%左右就可以了,在相对严重的中度危害地区,蠹害木清理量则应控制在10%左右为宜,在最为严重的重度危害地区,蠹害木清理量应控制在20%左右;按照采伐规程规定,首先确定并标识好清理对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及时选用适宜的树种对林地进行补植,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和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对安全期清理的蠹害木进行除害处理,扑灭树皮下坑道内各虫态小蠹虫。
2)化学药剂防治。对风景林、行道树、水源林等一些高价值林分中的受害木,有保护价值的稀疏林地中的受害木或林区中呈单株及零星分布枝梢受害木,每年可在小蠹虫梢转梢期间使用孔机注射树虫净防治;对发生的中幼林使用川宝一号粉剂防治,用药量15kg/hm2,也可用吡虫啉粉剂防治,用药量15kg/hm2。
3)饵木诱杀。在危害程度较低的地区,通过采用在林缘或林间空地设置饵木的方法诱杀小蠹虫。在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入侵成灾前,可以采伐一些衰弱木截成80-10cm木段呈“#”字形,置于林缘或林间空地,每1000cm放一堆(6根木段为1堆,堆底加垫木),在饵木堆上喷施马鞭烯醇或。蒎烯进行增效。待新的子坑道大量出现而幼虫尚未化蛹时,将饵木集中烧毁或剥皮喷药处理,杀灭幼虫。
4)生物防治。在郁闭度0.6以上的林分中应用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粉剂或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粉剂防治,每年1-2次,每次药量15kg /hm2,有较长的持效期,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环境,实现可持续控灾。
3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在我国松墨天牛是它的重要傳播昆虫。该病危害的毁灭性表现为: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
3.1传播途径
近距离传播靠天牛等媒介昆虫传带,远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感病苗木、松材、枝桠及其它松木制品的调运进行。
3.2危害及症状
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是:先是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通过松墨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松材线虫进入木质部,并寄生在树脂道中,进行大量繁殖,然后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过多,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
3.3防治措施
林地清理,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这是一种较可靠的对策。特别是在危害区采用此法抑制病原的扩散是切实可行的。伐除后必须烧毁并进行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感染源。设立隔离带,以切断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如此,可切断天牛的食物补给,可有效地控制天牛虫媒的扩散,以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的目的。在线虫侵染前数星期,用丰索磷、乙伴磷、治线磷等内吸性杀虫和杀线剂施于松树根部土壤中,或用丰索磷注射树干,预防线虫侵入和繁殖。采用内吸性杀线剂注射树干,能有效地预防线虫地侵入。利用白僵菌防治昆虫介体,也可用捕线虫真菌来防治松材线虫。
4结束语
通过论述松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旨在更好的在实际中指导预防及治理工作的开展,充分认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病害特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各种虫害很好的防治,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国,嵇保中,刘曙雯,高江勇,王国兴,况美华.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松树枝梢生长的调控及对枝梢害虫的防治[J].林业科学研究,2010,02.
[2]韦仲烈.松树主要害虫共同综合治理研究[J].农技服务,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