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被列为受认可的体育项目,还是传统播出渠道对内容的封杀,诞生并发展于20世纪最后十年的电子竞技在国内一直在争议中顽强的存活发展。随着电竞游戏网游化趋势的兴起,以DOTA2、英雄联盟、穿越火线为代表的新时代竞技游戏从旧时代的统治者们手中接过了发展的接力棒。
根据《壹周游戏资本》的数据,电竞在2016年共发生12起融资,资金变动达到11亿;而根据《2016Q3电竞行业投融资盘点》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有9家电竞相关企业获得融资,规模近10亿元。如果考虑到游戏直播和诸多的第三方服务,2016年电竞领域的融资要比此高出许多。而且,这些融资都或多或少的与MOBA市场关联在一起。
尽管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MOBA游戏在电竞这一轮发展中一直充当着马车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英雄联盟也好,DOTA2也罢,在电竞领域都将面临自己的七年之痒。以腾讯电竞的发布会为例,腾讯目前掌握了从游戏研发到下游播出整条电竞产业链,这种整合在最大化自己收益的同时无疑会挤压非合作伙伴的生存空间。然而,在仅存的生存空间里,不管是赛事执行公司还是内容生产商,围绕着赛事与泛娱乐两个点的激烈争夺早已造成了供给过剩。
另一款头部MOBA产品王者荣耀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而且,伴随其野蛮生长的是资本更快速的扎堆涌入。瞬间被拉升的投入成本与腾讯对产业链的控制在不断挤压非合作伙伴生存空间的同时,也让王者荣耀成为了只有“大玩家”才能参加的牌局。
再考虑到审美的疲劳以及众多优质产品的推出,也许MOBA市场陷入了双重竞赛的难解问题:一边是不能停滞的资源倾斜与投入,一边是现有市场难以支撑的过度开发。
LPL和KPL联盟化的举措固然可以最大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态度层面的开放性与操作层面的封闭性仍显得难以调和。更何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雪碧也好,宝马也罢,这些不差钱的金主正在一点点将预算相对不足的硬件厂商挤压出第一赞助梯队,电竞行业的投入“价格”无形中被不断推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既然MOBA市场已经厮杀到尸横遍野,那么其他两个市场是否值得投入?考虑到RTS游戏日渐小众化的趋势,也许FPS游戏是下一个等待挖掘的市场。
为什么是这款游戏?
根据游戏工委2017年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11月,全球PC游戏市场收入榜前十的分别是:《英雄联盟》(17亿美元)、《地下城与勇士》(11亿美元)、《穿越火线》(11亿美元)、《守望先锋》(5.91亿美元)、《坦克世界》(5.86亿美元)、《Dota2》(2.6亿美元)、《CS:GO》(2.57亿美元)、《激战2》(9100万美元)、《我的世界》(8870万美元)和《辐射4》(7490万美元),其中电竞游戏占95.67%,而FPS类游戏则占了33.31%;而且,根据腾讯游戏官方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FPS收入最高的游戏《穿越火线》最高同时在线突破600万,CS:GO目前也卖出了2000多万份。相比于2010年,一亿左右的电竞用户,26%的占有量,FPS市场在无形中实现了大幅增长。
不同于MOBA市场,FPS市场的全球格局一直相当稳定:穿越火线主内,CS:GO主外。
对于穿越火线这款电竞游戏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的融合是电竞行业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尽管这段历史一直伴随着苛刻的评价:原教旨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的争锋焦点总是围绕着对于传统的取舍尺度,边界的日益模糊也同时具有蜜糖和砒霜的效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穿越火线过往的运营,还是腾讯电竞的五年计划,腾讯在电竞上的战略思路是如此一致,胜利的内涵也被明确的界定:保持纯粹的竞技性,同时将生态扩展到最大。
与在韩国的折戟不同,穿越火线这款腾讯于2008年开始代理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一经运营,就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不管是3个月的时间到达50万的DAU,还是几乎每年百萬级的DAU增速。渠道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市场的认可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2008年那个电竞发展停滞的时代,150个城市同时举办的百城联赛既是久旱的赛事市场上的一片甘霖,也推动了穿越火线产品与赛事的飞轮。如贝佐斯所说:“创新,总要忍受长期的误解。”尽管伴随着种种质疑,但穿越火线还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不管是被誉为赛事发展里程碑的穿越火线职业联赛CFPL,还是泛娱乐内容的先驱《火线兄弟》,抑或是与百事、红牛等快消品的尝试性跨界合作,在那个FPS游戏发展断档的年代,穿越火线确实独自扛起了FPS市场发展的大旗。多年的耕耘之下,穿越火线对于国内FPS市场的垄断已经成为事实。
超过90%的电竞用户认知、5亿注册用户、600万最高同时在线以及1500万DAU。即便是最传统苛刻的券商在看到这样的数据时也不会怀疑穿越火线的价值。更何况作为端游和手游收入第二的游戏,穿越火线实质上是腾讯五年电竞计划中FPS领域唯一的头部产品。在大量资源的倾斜之下,尚未被顶级公司投入的市场被挖掘出巨大的隐藏价值也许是一个必然结果。
当红利耗尽时,过度成长便是透支,争抢着去裸泳不会得到市场的赞美。广告主们与其在MOBA市场上红着眼厮杀,不如选择在FPS市场上躺着收获价值回归带来的巨大回报。
尽管承认自己的认知偏差很难,但这是想活下来的人唯一的选择。

根据《壹周游戏资本》的数据,电竞在2016年共发生12起融资,资金变动达到11亿;而根据《2016Q3电竞行业投融资盘点》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有9家电竞相关企业获得融资,规模近10亿元。如果考虑到游戏直播和诸多的第三方服务,2016年电竞领域的融资要比此高出许多。而且,这些融资都或多或少的与MOBA市场关联在一起。
尽管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MOBA游戏在电竞这一轮发展中一直充当着马车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英雄联盟也好,DOTA2也罢,在电竞领域都将面临自己的七年之痒。以腾讯电竞的发布会为例,腾讯目前掌握了从游戏研发到下游播出整条电竞产业链,这种整合在最大化自己收益的同时无疑会挤压非合作伙伴的生存空间。然而,在仅存的生存空间里,不管是赛事执行公司还是内容生产商,围绕着赛事与泛娱乐两个点的激烈争夺早已造成了供给过剩。
另一款头部MOBA产品王者荣耀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而且,伴随其野蛮生长的是资本更快速的扎堆涌入。瞬间被拉升的投入成本与腾讯对产业链的控制在不断挤压非合作伙伴生存空间的同时,也让王者荣耀成为了只有“大玩家”才能参加的牌局。
再考虑到审美的疲劳以及众多优质产品的推出,也许MOBA市场陷入了双重竞赛的难解问题:一边是不能停滞的资源倾斜与投入,一边是现有市场难以支撑的过度开发。
LPL和KPL联盟化的举措固然可以最大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态度层面的开放性与操作层面的封闭性仍显得难以调和。更何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雪碧也好,宝马也罢,这些不差钱的金主正在一点点将预算相对不足的硬件厂商挤压出第一赞助梯队,电竞行业的投入“价格”无形中被不断推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既然MOBA市场已经厮杀到尸横遍野,那么其他两个市场是否值得投入?考虑到RTS游戏日渐小众化的趋势,也许FPS游戏是下一个等待挖掘的市场。
为什么是这款游戏?
根据游戏工委2017年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11月,全球PC游戏市场收入榜前十的分别是:《英雄联盟》(17亿美元)、《地下城与勇士》(11亿美元)、《穿越火线》(11亿美元)、《守望先锋》(5.91亿美元)、《坦克世界》(5.86亿美元)、《Dota2》(2.6亿美元)、《CS:GO》(2.57亿美元)、《激战2》(9100万美元)、《我的世界》(8870万美元)和《辐射4》(7490万美元),其中电竞游戏占95.67%,而FPS类游戏则占了33.31%;而且,根据腾讯游戏官方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FPS收入最高的游戏《穿越火线》最高同时在线突破600万,CS:GO目前也卖出了2000多万份。相比于2010年,一亿左右的电竞用户,26%的占有量,FPS市场在无形中实现了大幅增长。
不同于MOBA市场,FPS市场的全球格局一直相当稳定:穿越火线主内,CS:GO主外。
对于穿越火线这款电竞游戏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的融合是电竞行业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尽管这段历史一直伴随着苛刻的评价:原教旨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的争锋焦点总是围绕着对于传统的取舍尺度,边界的日益模糊也同时具有蜜糖和砒霜的效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穿越火线过往的运营,还是腾讯电竞的五年计划,腾讯在电竞上的战略思路是如此一致,胜利的内涵也被明确的界定:保持纯粹的竞技性,同时将生态扩展到最大。
与在韩国的折戟不同,穿越火线这款腾讯于2008年开始代理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一经运营,就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不管是3个月的时间到达50万的DAU,还是几乎每年百萬级的DAU增速。渠道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市场的认可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2008年那个电竞发展停滞的时代,150个城市同时举办的百城联赛既是久旱的赛事市场上的一片甘霖,也推动了穿越火线产品与赛事的飞轮。如贝佐斯所说:“创新,总要忍受长期的误解。”尽管伴随着种种质疑,但穿越火线还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不管是被誉为赛事发展里程碑的穿越火线职业联赛CFPL,还是泛娱乐内容的先驱《火线兄弟》,抑或是与百事、红牛等快消品的尝试性跨界合作,在那个FPS游戏发展断档的年代,穿越火线确实独自扛起了FPS市场发展的大旗。多年的耕耘之下,穿越火线对于国内FPS市场的垄断已经成为事实。
超过90%的电竞用户认知、5亿注册用户、600万最高同时在线以及1500万DAU。即便是最传统苛刻的券商在看到这样的数据时也不会怀疑穿越火线的价值。更何况作为端游和手游收入第二的游戏,穿越火线实质上是腾讯五年电竞计划中FPS领域唯一的头部产品。在大量资源的倾斜之下,尚未被顶级公司投入的市场被挖掘出巨大的隐藏价值也许是一个必然结果。
当红利耗尽时,过度成长便是透支,争抢着去裸泳不会得到市场的赞美。广告主们与其在MOBA市场上红着眼厮杀,不如选择在FPS市场上躺着收获价值回归带来的巨大回报。
尽管承认自己的认知偏差很难,但这是想活下来的人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