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2-01
  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受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处于功能淡化的被动境地。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养成历史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体可表现为语言、知识、教法三个层面。
  1.语言方面:
  ①巧设精彩导语。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同一场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如同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导语。课堂上新颖的引言、奇妙的导语,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穿印有日本军旗的服装,你们敢穿吗?大家可曾想到,几年前就曾经有一位演艺界的当红明星因为她对历史的无知,竟然把日本军国主义的旗帜当时装穿上,在舞台上招摇,而激起爱国群众的义愤,在长沙的一次演出中被观众用大粪泼。”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导语设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师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海洋的目的。
  ②丰富教学语言。历史知识的传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完成的。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讲述“明代长城重修”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可以做如下描述:“……明代万里长城全长达1.27万里,其工程是惊人的,有人做出这样的估计,若以长城的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学生们听了这些比较,自然对明代长城的浩大工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深切地体会到长城的修筑是古代先民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可见,言语的生动形象是改变历史课枯燥乏味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2.知识方面:
  ①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鲁迅先生讲过:
  “治学先要治史,无论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单而可靠的书,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历史上都写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历史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好历史,对青少年的情感、智能、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德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可以使人终生受益。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由此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结合社会热点,挖掘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内在联系。历史和现实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另外,随着中学生知识范围与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他们的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并开始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密切关注,对国际上出现的热点时政问题的热情关心。穿插一些历史紧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将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法方面:
  ①巧设疑问,以疑促趣。历史知识的传授,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生疑”。在实际教学中,应勇于发疑质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勇于思考问题。例如,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不妨这样设问导入新课。1929年10月24日,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纽约股市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会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股市而不是其他行业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现在的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學效率。
  ②启发式教学。学生由于年龄和思维水平的差异,对兴趣的要求层次就不同。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等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提升。当然,这样要改变传统的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问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故事会等等,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促进灵活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历史知识本身就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戏剧表演、历史问题辩论会、访问历史名人、参观历史名胜古迹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陶冶学生的历史情感。
  总的来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学习型人才,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全能型人才。与此同时,我国为了适应现如今竞争状况下的社会,也相应改革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美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是奠定学生基础的时期,因此学生的素质培养应从中小学时期就开始,而管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中最有特点和规模的一大课程,于是,加强管乐教
期刊
【摘要】“精彩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相当重要,它能使师生产生共鸣。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设计,会得到非同凡响的效果,教师能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专注,从而为这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教育部十六号文件及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 就高职《Flash动画制作》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及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建设、开拓和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三方面进行构建高职《Flash动画制作》课程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 项目式 教学做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12-0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  我在教授泰格特的《窗》之后,深深理解了韩愈的这句话。课堂上我先从人物性格、写作手法的分析入手。课文比较简单,学生读一遍后内容就了解了,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不靠窗的病人心胸狭隘,因嫉妒而见死不救,被学生所厌恶;靠窗的病人心地善良,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13-02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而语文教师,作为运用和传授语言之人,更是一张嘴,就“被”人看出厚薄文野。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如同教学上的“跷跷板”一样,常常让老师们觉得顾此失彼,难以找准两者的“支点”,使其平衡稳妥。  如果要对两者的关系做一番追本溯源的探讨
期刊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分证明,腐败是导致一个政权衰亡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上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极大损害,严重腐蚀党的肌体,威胁国家政权的巩固。所以对腐败必须治理。在治理过程中除加强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强人们的思想教育。历史课堂成为重要的教育平台。通过历史课堂教育学生总结历史规律,吸取历史教训。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腐败的危害性。在思想上从小建立防腐、反腐意识,从而为防腐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要使课堂达到省时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就尽可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性 兴趣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9-01  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只顾教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只顾语文知识,忽略与技校生的专业挂钩。技校语文教学需要充分重视职业学校的培育要求,在课堂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都要顾及学生的就业需要,以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构建以专业为特色的技校语文课堂。构建以专业为特色的技校语文课堂,我们从口头交流表达能力、规范书写能力、专业基础写作能力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
期刊
【摘要】新课程所倡导的“大语文”理念,它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努力寻找文本、学生、教师、生活的联结点,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延伸课堂。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从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尾拓展、课外拓展四个方面谈谈拓展延伸的做法。  【关键词】拓展阅读 延伸课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31-01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理解与把握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这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阶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