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业设计产业背景下对工业设计“全才”与“专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ixi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系统化的工业设计“全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中国设计”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全才”范而不专的教育结果却使得工业设计职业成为社会上的流浪专业户。本文以宁波产业特点为论述背景,通过对“全才”与“专才”培养方式的研究论述,结合宁波技师学院教育实践,探索更加适合宁波产业特点的工业设计教育方法。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全才;专才;应用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职业化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型教育。为探索和建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各地多次举办应用型教育研讨会,对应用型教育的定位、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然而何为“应用型”?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高举创新理念教学旗帜,进行系统工业设计教育旨在為大型企业培养高级人才,培养“全才”模范生,这个时候应用型人才的优势在哪里呢?
  一、“全才”与“专才”模式
  从框架的角度研究这种一致性教学计划下的具体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全国各高校都在培养“全才”工业设计师,这种“全才”需要掌握和工业设计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技能。而工业设计作为边缘学科,需要研究的东西数不胜数:从自然到社会,从市场到用户,从设计心理学到人机工程学,从手绘到电脑辅助设计,从模型到产品生产工艺、材料等,而这些都必须在四年或者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掌握,因此全才的课程设置往往很完善而真正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却因校而异,或者因教师而异。全才模式的优点是:给学生“钥匙”,领学生入门。从长远角度来看,似乎学生就业面更加宽广,可选择方向更丰富,有利于学生的天性发展。然而这中间的诸多不可控制因素,终因不同学校的资源差距而令学生特色不明显,就业竞争力降低,从而又恰恰限制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说,全才的培养制度要量力而行,没有特色的教育是不可能打造出教育品牌的。
  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愈加细化,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需要在各领域都成为专家,“全才”的培养需要太过广泛的资源和管理,而有目标地放大工业设计某个局部的功能,进行有导向性的专才培养才更容易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就业位置。如果说大型公司企业更看重人的综合职业素质及发展潜力的话,那么中小企业则更重视个人的专业技能,许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对应聘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往往需要设计师掌握某几门技术,或者在某方面有特长,需要工作上手快,培养时间越短越好,这也正符合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与期望。在专业培养目标中,体现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征,强调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征,突出了服务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特征。
  二、宁波工业设计产业的需求特点
  宁波的产业结构以中小企业居多,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了其以外贸产业为主的经济特点,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非常发达,也带动了与其相关的一批专业。市场对工业设计的需求潜力巨大,而对系统化的工业设计即产品研发的要求并非很高。
  在与宁波市多家中小企业合作洽谈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听到老总在抱怨:企业是很现实的,要求产品设计既新颖,工艺又合理,成本又适当科学等。他们认为院校许多教师及社会上的工业设计人员,往往不能满足其要求,提出院校输出人才要能很快为企业所使用。这在企业中具有普遍性。宁波的中小企业有几万家,占企业数量的90%,占就业人数的90%,院校培养的人才将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因此要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但院校的主要着眼点则往往在人才培养的先导与前瞻性。大部分院校依然参照高等学府的工业设计培养方针,进行工业设计“全才”教育。其结果是:首先,宁波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并未达到培养全才优秀工业设计师的地步,使得这些“全才”设计师水平有限;其次,非系统化的产品设计项目让大部分在“全才”教育下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学生“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宁波技师学院产品造型为例
  宁波技师学院位处宁波江北,是一所以培养“高级蓝领”为主的技师院校,优势专业是模具制造、注塑加工等,校内有着大量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注塑机、快速成型等诸多设计制造相关的设备。应用型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市场需求、地区和行业经济的发展为导向;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极大地推崇产学研结合,创新教育模式。在学生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在高校的培养计划基础上以宁波产业的特点为根据进行有意识的调整,突出生产制造的重要性。工业设计(产品造型)学生四年毕业后必须与企业合作完成一个实际的产品开发并得到企业的认可方可毕业。产品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数控加工及部分模具原理要完整地体现在其设计的报告书中,每个毕业生最后都会了解一个产品后期生产制造的过程及工序,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贴近生产,让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学生的技师资格评审标准是产品自己设计、主体模具自己开和参与做出样机。答辩那天,学生是扛着模具、拿着样机来参加毕业评审的。
  这种应用型“专才”的培养模式更加适合宁波的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也符合宁波制造业为首的产业特点,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地自我定位,并缩短与企业磨合的时间。
  参考文献:
  王受之.扫描与透析: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64-127.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及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诸如“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针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亟需改进、完善英语教学方式,增强口语教学知识,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表达能力  口语是是用于
通过《单片机》课程内容及形式的一些探索,探讨如何使该门课程更具专业趋向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形成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修改后的《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guiding and leading),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都为我们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评
摘 要:机电一体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该专业授课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UG软件的应用可以将机电设备结构立体化显示并进行结构分解示意。以UG软件为基础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件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专业课教学形象化,突出专业特色,有利于因材施教,扩大信息量,突破教学的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UG  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