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小店有怎样的私密,才能成为身在北京的外国朋友买菜的首选之地?
北京朝阳公园西门附近,一家名叫Jenny Lou’s Shop的小超市静立于树荫之下。简单到质朴的招牌,在京城的车水马龙中可算得上平凡,然而仔细看时,却发现这里进进出出的顾客大部分都是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走进店里,吃的、用的商品上,标注的全是英文、法文、德文……汇聚成一种浓郁的西方浪漫,成为古老北京的一道时尚风景。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北京的老外们只要出门买菜,一般都会去这家蔬菜连锁店。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洋超市”的老板,竟然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
命运可以选择
1994年的北京,盛夏午后的阳光透过三里屯市场的顶篷映照在卢旭东满是汗水的脸上。拿起抹布,他把面前的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擦了又擦,再整整齐齐地摆上,像是在摩挲着一个美丽的梦想。
命运对于卢旭东而言是无可选择的。由于家境贫困,出生在河南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
命运对于卢旭东而言又是可以选择的。1994年初,卢旭东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在三里屯市场摆摊卖起了蔬菜。
然而由于人单势孤,再加上本身是外地人,卢旭东在进货时根本抢不过别人,一些抢手菜品,他很难拿到,即使偶尔运气好,抢到一些,也都是人家挑剩下的个头较小的“残次品”。这样一来,菜摊的生意自然大受影响。
就在卢旭东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光顾自己摊位的外国顾客明显增多了。这些外国客人挑菜,除了喜欢鲜嫩的外,更钟情于个头小而饱满的。卢旭东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心中一动:三里屯周围住的外国人很多,如果自己把目标盯准这部分人,说不定能够改变目前的困境。
此后,卢旭东每次去批发市场进货,就有意挑选同行不喜欢进的小巧菜品。他与一些供货商签订合同:凡是小巧菜品都归他所有。就这样悄悄做起了“垄断”生意。
外国人的一大特点是对信誉极为看重。一天,一位美国使馆的后勤人员向卢旭东订货,一个星期后需要一卡车个小的西葫芦。因为要的货数量大,近处一时根本凑不齐,需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大钟寺市场去求购。这样一来,成本势必大大增加,根本赚不了钱。为了不失信于人,卢旭东咬着牙坚持合作。当他准时将一卡车西葫芦交付给对方后,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向他伸出大拇指。卢旭东这次虽然没赚到钱,却在北京的外国人圈子内声名鹊起。后来,很多使馆、外国公司都慕名找他买菜。
生意做大了,卢旭东在市场里租了一个店面。“既然自己的店铺主要是针对外国顾客的,那就取一个外文店名吧!”“Jenny Lou’s Shop”就这样诞生。招牌在三里屯市场一亮相,立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外国朋友说,看到“Jenny Lou’s Shop”这个招牌,就像走进了自家的店子。
世纪末恩怨
正当Jenny Lou’s Shop的生意走上正轨之时,一天早上,卢旭东刚到店里,就接到了市场管理部门送来的一份通知:朝阳区政府依据规划,不久就要取消三里屯市场。接到通知,卢旭东如坠深渊,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店铺就此付诸东流,那一段时间,他无心打理生意,每天思索着突围之道。
一些老顾客得知了卢旭东的苦闷,建议他将店铺搬迁到外国人居聚的酒吧一条街。1997年初,卢旭东将Jenny Lou’s Shop搬到了酒吧一条街。果然,生意比过去更火了。每天清早,只要店铺一开门,前来购物的老外就排起了长队。
生意兴旺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往往是跟风者的蜂拥而起。一些同行见Jenny Lou’s Shop的生意如此红火,也在酒吧一条街上开店,但生意却很不景气。然而卢旭东没有想到,这笔竞争的“坏账”,却需要自己来埋单。
就在Jenny Lou’s Shop在酒吧一条街开业后不久,卢旭东便发现,隔三差五就有一些人到店里来闹事,而这些人,正是受同在一条街上开店的一个竞争对手的指派而来。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对方通过关系让电力部门切断了Jenny Lou’s Shop的电源。由于停电,店铺正常营业中断不说,许多保鲜设备不能工作,导致了货品腐烂。
看着店铺工作人员不断将一些变质的蔬菜水果推入垃圾筒,卢旭东心疼得流泪了。通过司法机关的介入,店铺的电源终于恢复了,然而,由于曾经遭受过的干扰,Jenny Lou’s Shop在恢复营业一段时间后始终没有好的起色。那段日子,卢旭东入不敷出,连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更为糟糕的是,因为店铺经营受损,许多供货商也纷纷与卢旭东解除合同。
就在卢旭东一筹莫展时,一位在朝阳区酒仙桥开发房地产的外国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卢旭东到他新开发的小区开店,并承诺免除一年的房租。面对这位外国友人的真诚帮助,卢旭东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走出对方的办公室,他仰望着北京的天空默默流泪,那几个月里,他流过的泪水比过去几十年还要多。
那一场世纪末的恩怨,卢旭东如今已经云淡风清,一笑而过。1999年春节过后,他将Jenny Lou’s Shop搬到了酒仙桥。一年的时间里,Jenny Lou’s Shop真正飞速发展起来。2000年,Jenny Lou’s Shop很快在周围有了两家连锁店,并在京郊大兴县承包了一片土地,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
王子的梦想
当时间进入21世纪,北京这个古老的都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同等规模的小店的竞争外,还有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大型超市的大举入驻。大超市的大规模采购所形成的价格优势,自然是卢旭东所无法比拟的。
怎样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成为摆在卢旭东面前的难题。
2000年5月,卢旭东经外国朋友的介绍得到了赴美考察的机会。他特意考察研究了美国蔬菜店铺的装修和摆设风格。他发现,这些店铺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里逛菜店甚至比逛国内一些大商场还舒服。
在美国考察的那段时间,卢旭东理清了Jenny Lou’s Shop今后的发展思路。回到北京后,他对Jenny Lou’s Shop所有的店面统一重新进行了装修和布置,添置了先进的音响设备,增强了艺术氛围,使顾客感到更加舒适。
此外,他还将Jenny Lou’s Shop的产供销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整。在蔬菜基地,卢旭东派技术人员试种从美国带回的西格利亚等蔬菜新品种。果然,这些“洋品”从基地配送到京城各个店铺后,马上受到了老外们的青睐,一些高档饭店也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到他的店铺来批发蔬菜,仅此一项就占了Jenny Lou’s Shop整个蔬菜销售收入的5%。2000年底,卢旭东的资产达到了100万元。
尝到了开发新品种的甜头后,卢旭东又在大兴县租了10亩土地,开始不间断地引进国外的时尚蔬菜。
然而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构成相对于大型超市和越来越普及的便利店的竞争优势。对北京的零售市场进行分析后,卢旭东果断决定,将Jenny Lou’s Shop打造成社区居民身边的便利店,目标顾客不仅包括以前的外国朋友,还要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吸引一批海归、时尚白领等精英人士。他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引进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的葡萄酒,酿橄榄、芝士、蘸酱等西餐辅料,烘培糕饼的模具,制作PIZZA的配料,营造出浓郁的异域美食氛围。不仅老外们日益离不开这家小店,连北京的海归人员以及白领也以逛Jenny Lou’s Shop为时尚。至此,Jenny Lou’s Shop不着痕迹地完成了从概念店到社区便利店的转型,真正在北京的都市生活中站稳了脚跟。
2007年的夏天,北京午后的阳光隔着13年的时间重新映照在卢旭东的脸上。曾经的打工少年如今已是名满京城的“蔬菜王子”。抬起头,卢旭东望着办公室的出口,在那外面,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主人公联系方式详见:www.zfxm.com)
北京朝阳公园西门附近,一家名叫Jenny Lou’s Shop的小超市静立于树荫之下。简单到质朴的招牌,在京城的车水马龙中可算得上平凡,然而仔细看时,却发现这里进进出出的顾客大部分都是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走进店里,吃的、用的商品上,标注的全是英文、法文、德文……汇聚成一种浓郁的西方浪漫,成为古老北京的一道时尚风景。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北京的老外们只要出门买菜,一般都会去这家蔬菜连锁店。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洋超市”的老板,竟然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
命运可以选择
1994年的北京,盛夏午后的阳光透过三里屯市场的顶篷映照在卢旭东满是汗水的脸上。拿起抹布,他把面前的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擦了又擦,再整整齐齐地摆上,像是在摩挲着一个美丽的梦想。
命运对于卢旭东而言是无可选择的。由于家境贫困,出生在河南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
命运对于卢旭东而言又是可以选择的。1994年初,卢旭东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在三里屯市场摆摊卖起了蔬菜。
然而由于人单势孤,再加上本身是外地人,卢旭东在进货时根本抢不过别人,一些抢手菜品,他很难拿到,即使偶尔运气好,抢到一些,也都是人家挑剩下的个头较小的“残次品”。这样一来,菜摊的生意自然大受影响。
就在卢旭东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光顾自己摊位的外国顾客明显增多了。这些外国客人挑菜,除了喜欢鲜嫩的外,更钟情于个头小而饱满的。卢旭东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心中一动:三里屯周围住的外国人很多,如果自己把目标盯准这部分人,说不定能够改变目前的困境。
此后,卢旭东每次去批发市场进货,就有意挑选同行不喜欢进的小巧菜品。他与一些供货商签订合同:凡是小巧菜品都归他所有。就这样悄悄做起了“垄断”生意。
外国人的一大特点是对信誉极为看重。一天,一位美国使馆的后勤人员向卢旭东订货,一个星期后需要一卡车个小的西葫芦。因为要的货数量大,近处一时根本凑不齐,需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大钟寺市场去求购。这样一来,成本势必大大增加,根本赚不了钱。为了不失信于人,卢旭东咬着牙坚持合作。当他准时将一卡车西葫芦交付给对方后,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向他伸出大拇指。卢旭东这次虽然没赚到钱,却在北京的外国人圈子内声名鹊起。后来,很多使馆、外国公司都慕名找他买菜。
生意做大了,卢旭东在市场里租了一个店面。“既然自己的店铺主要是针对外国顾客的,那就取一个外文店名吧!”“Jenny Lou’s Shop”就这样诞生。招牌在三里屯市场一亮相,立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外国朋友说,看到“Jenny Lou’s Shop”这个招牌,就像走进了自家的店子。
世纪末恩怨
正当Jenny Lou’s Shop的生意走上正轨之时,一天早上,卢旭东刚到店里,就接到了市场管理部门送来的一份通知:朝阳区政府依据规划,不久就要取消三里屯市场。接到通知,卢旭东如坠深渊,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店铺就此付诸东流,那一段时间,他无心打理生意,每天思索着突围之道。
一些老顾客得知了卢旭东的苦闷,建议他将店铺搬迁到外国人居聚的酒吧一条街。1997年初,卢旭东将Jenny Lou’s Shop搬到了酒吧一条街。果然,生意比过去更火了。每天清早,只要店铺一开门,前来购物的老外就排起了长队。
生意兴旺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往往是跟风者的蜂拥而起。一些同行见Jenny Lou’s Shop的生意如此红火,也在酒吧一条街上开店,但生意却很不景气。然而卢旭东没有想到,这笔竞争的“坏账”,却需要自己来埋单。
就在Jenny Lou’s Shop在酒吧一条街开业后不久,卢旭东便发现,隔三差五就有一些人到店里来闹事,而这些人,正是受同在一条街上开店的一个竞争对手的指派而来。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对方通过关系让电力部门切断了Jenny Lou’s Shop的电源。由于停电,店铺正常营业中断不说,许多保鲜设备不能工作,导致了货品腐烂。
看着店铺工作人员不断将一些变质的蔬菜水果推入垃圾筒,卢旭东心疼得流泪了。通过司法机关的介入,店铺的电源终于恢复了,然而,由于曾经遭受过的干扰,Jenny Lou’s Shop在恢复营业一段时间后始终没有好的起色。那段日子,卢旭东入不敷出,连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更为糟糕的是,因为店铺经营受损,许多供货商也纷纷与卢旭东解除合同。
就在卢旭东一筹莫展时,一位在朝阳区酒仙桥开发房地产的外国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卢旭东到他新开发的小区开店,并承诺免除一年的房租。面对这位外国友人的真诚帮助,卢旭东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走出对方的办公室,他仰望着北京的天空默默流泪,那几个月里,他流过的泪水比过去几十年还要多。
那一场世纪末的恩怨,卢旭东如今已经云淡风清,一笑而过。1999年春节过后,他将Jenny Lou’s Shop搬到了酒仙桥。一年的时间里,Jenny Lou’s Shop真正飞速发展起来。2000年,Jenny Lou’s Shop很快在周围有了两家连锁店,并在京郊大兴县承包了一片土地,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
王子的梦想
当时间进入21世纪,北京这个古老的都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同等规模的小店的竞争外,还有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大型超市的大举入驻。大超市的大规模采购所形成的价格优势,自然是卢旭东所无法比拟的。
怎样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成为摆在卢旭东面前的难题。
2000年5月,卢旭东经外国朋友的介绍得到了赴美考察的机会。他特意考察研究了美国蔬菜店铺的装修和摆设风格。他发现,这些店铺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里逛菜店甚至比逛国内一些大商场还舒服。
在美国考察的那段时间,卢旭东理清了Jenny Lou’s Shop今后的发展思路。回到北京后,他对Jenny Lou’s Shop所有的店面统一重新进行了装修和布置,添置了先进的音响设备,增强了艺术氛围,使顾客感到更加舒适。
此外,他还将Jenny Lou’s Shop的产供销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整。在蔬菜基地,卢旭东派技术人员试种从美国带回的西格利亚等蔬菜新品种。果然,这些“洋品”从基地配送到京城各个店铺后,马上受到了老外们的青睐,一些高档饭店也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到他的店铺来批发蔬菜,仅此一项就占了Jenny Lou’s Shop整个蔬菜销售收入的5%。2000年底,卢旭东的资产达到了100万元。
尝到了开发新品种的甜头后,卢旭东又在大兴县租了10亩土地,开始不间断地引进国外的时尚蔬菜。
然而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构成相对于大型超市和越来越普及的便利店的竞争优势。对北京的零售市场进行分析后,卢旭东果断决定,将Jenny Lou’s Shop打造成社区居民身边的便利店,目标顾客不仅包括以前的外国朋友,还要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吸引一批海归、时尚白领等精英人士。他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引进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的葡萄酒,酿橄榄、芝士、蘸酱等西餐辅料,烘培糕饼的模具,制作PIZZA的配料,营造出浓郁的异域美食氛围。不仅老外们日益离不开这家小店,连北京的海归人员以及白领也以逛Jenny Lou’s Shop为时尚。至此,Jenny Lou’s Shop不着痕迹地完成了从概念店到社区便利店的转型,真正在北京的都市生活中站稳了脚跟。
2007年的夏天,北京午后的阳光隔着13年的时间重新映照在卢旭东的脸上。曾经的打工少年如今已是名满京城的“蔬菜王子”。抬起头,卢旭东望着办公室的出口,在那外面,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主人公联系方式详见:www.zf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