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安全性、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质量问题受广大施工单位的关注。现浇板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不但影响美观,容易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而且影响抗渗效果,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耐久性。住宅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发生的根源,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现浇钢筋混凝土樓板出现裂缝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在相当一部分现浇楼板中,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在跨中 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当建筑物总长超过40米时,通常在建筑物端部第一或第二开间板跨中出现上下贯通裂缝。在房问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及分布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以及顺着预埋管线方向产生的裂缝。最初出现在楼板裂纹一般发生在浇筑几个小时后,板面裂纹细小而短,随着混凝土凝结硬化时间的到来板面裂纹变长而宽连成不规则曲线,局部成为上下贯通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裂纹。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加以叙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模板工程产生的裂纹
施工中楼板的支撑系统下部管或木方与地面接触不稳,木板、钢管混用受力发生不均匀沉降、木模板周转多次造成翘曲变形、表面破损易吸收水分,等是产生裂缝的因素。为提高工程进度、周转材料,没有在混凝土获得足够强度之前过早拆模,造成不可恢复的裂缝和变形。拆模中生拉硬拽使材料直接砸在楼板上这种冲击力对楼板会产生微裂纹。
2.钢筋施工产生的裂纹
钢筋绑扎过程中钢筋位置偏差、间距分布不均、负弯矩筋被踩踏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和减小,有些局部板面短少钢筋布置、板与筋之间垫块放置、转角处放射筋布置等质量问题,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引起板面局部开裂。
板上各工种管线和孔洞产生的裂纹,现代楼房设计中多采用将各专业PVC塑料管线在楼板内暗敷的方式、经常出现楼板内埋管集中交叉的现象、占据了较大的楼板截面,形成局部薄弱带、造成砼骨料之间、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力低,PVC塑料管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在混凝土终凝前后产生与管线走向一致的楼板裂纹。楼板预留孔洞的越大越多,造成应力集中而在变截面处和孔洞转角处开裂现象很多。
3.砼和浇筑砼产生的裂纹
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粗细,对水泥的性质有很大影响,颗粒越细其水化、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和后期强度均较高,需水量增大,但水泥颗粒过细,其在空气中的收缩性也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也具有较大的收缩性。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份蒸发会产生脱水收缩,从而造成早期干缩裂纹。因不同品种水泥凝结速度、收缩值均不同,混用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外加剂收缩的影响或搅拌不均匀,引起混凝土长时间的不凝固,造成混凝上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水泥中的凝胶体逐渐干燥而产生收缩,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干缩裂纹。水是影响混凝土收缩最主要的因素。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坍落度越大干缩越大。
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捣可使骨料和水泥浆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将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但过分振捣将使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层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收缩性的表面砂浆层,等水分蒸发后极易形成凝缩裂纹。
同样混凝土浇捣后的过度抹平压光也会使混凝土的骨料过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映生成碳酸钙,放出结合水而使表面体积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在现浇楼板的施工中,由于板面一次性浇筑面积大,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也大,水化过程致使板面温度很高,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速度越快,其干缩值越大。
预拌混凝土为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水泥用量加大,其骨料的级配不十分合理、混凝土砂率增大及外加剂的掺入 使坍落度为80~200mm的混凝土收缩加大。
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影响混凝土板面裂纹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在气候干燥和大风季节,混凝土浇灌后不覆盖会立即开裂。突降地恶劣天气对浇筑中的楼板影响极大。
现代施工节奏较快, 楼板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的1.2MPa时,即开始上层施工,大量的施工材料、机具、人员等施工荷载,经常在楼板中间位置集中堆放、放置中冲击力会造成楼板中间部位出现大量不规则的微小裂纹等。
综上所述, 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个涉及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生产质量、施工、气象、设计等等诸多因素。楼板裂缝产生由各种因素纠结由裂纹发展为裂缝,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施工作业中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跨度大于2m、小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75%,当跨度大于8m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100%,防止过早拆模引起的混凝土损伤。为提前拆除模板混凝土中应掺入早强剂。.特别是楼板拆模时间上,还应该综合考虑结构布局、天气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楼板拆除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施工。在跨度大的中间拆除后加设支撑。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得善自改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楼板清理干净、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收集气象资料遇到恶劣天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前后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性、密封性等。楼板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部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准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发挥相应作用。不准随便加水和向运输泵车料斗中加水,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做好坍落度试验,坍落度超标的混凝土严禁使用。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间隔过长接茬部位。楼板表面及时抹压覆盖,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及时派专人浇水养护(最好是喷淋养护),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应不少于7天。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楼板预埋管线过多的,可在管线上下各覆盖一层合适的钢筋网片,控制各专业管线间距在40毫米以上。
楼板裂纹应尽量消灭在萌芽之中,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设专人在早期沉缩裂纹处拍打,若局部裂纹仍不愈合,可用水泥∶膨胀剂=9∶1(重量比)搅成泥浆在裂纹处搓抹。终凝后发现的混凝土裂纹在处理前应调查其宽度、长度、是否贯穿,再根据结构使用环境决定处理方案。表面处理是首先将欲铺设薄膜的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水清洗后待其干燥,再将用环氧树脂浸渍玻璃布铺贴在裂纹上表面。 充填法是在混凝土板面沿裂缝两侧开出两条沟,然后再剔除中间部份,形成U形槽,用钢丝刷将槽内清理干净,水冲洗润湿后,刷素水泥浆再填以膨胀砂浆,表面抹压盖以湿布养护。
加强施工管理、淘汰落后工艺、按照新工艺流程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努力提高施工队伍水平,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做好施工质量事前预测、事中预防和事后监督工作,就能大大减少楼板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安全性、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质量问题受广大施工单位的关注。现浇板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不但影响美观,容易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而且影响抗渗效果,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耐久性。住宅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发生的根源,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现浇钢筋混凝土樓板出现裂缝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在相当一部分现浇楼板中,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在跨中 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当建筑物总长超过40米时,通常在建筑物端部第一或第二开间板跨中出现上下贯通裂缝。在房问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及分布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以及顺着预埋管线方向产生的裂缝。最初出现在楼板裂纹一般发生在浇筑几个小时后,板面裂纹细小而短,随着混凝土凝结硬化时间的到来板面裂纹变长而宽连成不规则曲线,局部成为上下贯通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裂纹。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加以叙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模板工程产生的裂纹
施工中楼板的支撑系统下部管或木方与地面接触不稳,木板、钢管混用受力发生不均匀沉降、木模板周转多次造成翘曲变形、表面破损易吸收水分,等是产生裂缝的因素。为提高工程进度、周转材料,没有在混凝土获得足够强度之前过早拆模,造成不可恢复的裂缝和变形。拆模中生拉硬拽使材料直接砸在楼板上这种冲击力对楼板会产生微裂纹。
2.钢筋施工产生的裂纹
钢筋绑扎过程中钢筋位置偏差、间距分布不均、负弯矩筋被踩踏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和减小,有些局部板面短少钢筋布置、板与筋之间垫块放置、转角处放射筋布置等质量问题,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引起板面局部开裂。
板上各工种管线和孔洞产生的裂纹,现代楼房设计中多采用将各专业PVC塑料管线在楼板内暗敷的方式、经常出现楼板内埋管集中交叉的现象、占据了较大的楼板截面,形成局部薄弱带、造成砼骨料之间、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力低,PVC塑料管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在混凝土终凝前后产生与管线走向一致的楼板裂纹。楼板预留孔洞的越大越多,造成应力集中而在变截面处和孔洞转角处开裂现象很多。
3.砼和浇筑砼产生的裂纹
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粗细,对水泥的性质有很大影响,颗粒越细其水化、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和后期强度均较高,需水量增大,但水泥颗粒过细,其在空气中的收缩性也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也具有较大的收缩性。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份蒸发会产生脱水收缩,从而造成早期干缩裂纹。因不同品种水泥凝结速度、收缩值均不同,混用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外加剂收缩的影响或搅拌不均匀,引起混凝土长时间的不凝固,造成混凝上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水泥中的凝胶体逐渐干燥而产生收缩,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干缩裂纹。水是影响混凝土收缩最主要的因素。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坍落度越大干缩越大。
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捣可使骨料和水泥浆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将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但过分振捣将使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层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收缩性的表面砂浆层,等水分蒸发后极易形成凝缩裂纹。
同样混凝土浇捣后的过度抹平压光也会使混凝土的骨料过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映生成碳酸钙,放出结合水而使表面体积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在现浇楼板的施工中,由于板面一次性浇筑面积大,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也大,水化过程致使板面温度很高,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速度越快,其干缩值越大。
预拌混凝土为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水泥用量加大,其骨料的级配不十分合理、混凝土砂率增大及外加剂的掺入 使坍落度为80~200mm的混凝土收缩加大。
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影响混凝土板面裂纹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在气候干燥和大风季节,混凝土浇灌后不覆盖会立即开裂。突降地恶劣天气对浇筑中的楼板影响极大。
现代施工节奏较快, 楼板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的1.2MPa时,即开始上层施工,大量的施工材料、机具、人员等施工荷载,经常在楼板中间位置集中堆放、放置中冲击力会造成楼板中间部位出现大量不规则的微小裂纹等。
综上所述, 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个涉及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生产质量、施工、气象、设计等等诸多因素。楼板裂缝产生由各种因素纠结由裂纹发展为裂缝,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施工作业中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跨度大于2m、小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75%,当跨度大于8m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100%,防止过早拆模引起的混凝土损伤。为提前拆除模板混凝土中应掺入早强剂。.特别是楼板拆模时间上,还应该综合考虑结构布局、天气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楼板拆除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施工。在跨度大的中间拆除后加设支撑。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得善自改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楼板清理干净、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收集气象资料遇到恶劣天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前后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性、密封性等。楼板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部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准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发挥相应作用。不准随便加水和向运输泵车料斗中加水,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做好坍落度试验,坍落度超标的混凝土严禁使用。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间隔过长接茬部位。楼板表面及时抹压覆盖,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及时派专人浇水养护(最好是喷淋养护),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应不少于7天。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楼板预埋管线过多的,可在管线上下各覆盖一层合适的钢筋网片,控制各专业管线间距在40毫米以上。
楼板裂纹应尽量消灭在萌芽之中,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设专人在早期沉缩裂纹处拍打,若局部裂纹仍不愈合,可用水泥∶膨胀剂=9∶1(重量比)搅成泥浆在裂纹处搓抹。终凝后发现的混凝土裂纹在处理前应调查其宽度、长度、是否贯穿,再根据结构使用环境决定处理方案。表面处理是首先将欲铺设薄膜的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水清洗后待其干燥,再将用环氧树脂浸渍玻璃布铺贴在裂纹上表面。 充填法是在混凝土板面沿裂缝两侧开出两条沟,然后再剔除中间部份,形成U形槽,用钢丝刷将槽内清理干净,水冲洗润湿后,刷素水泥浆再填以膨胀砂浆,表面抹压盖以湿布养护。
加强施工管理、淘汰落后工艺、按照新工艺流程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努力提高施工队伍水平,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做好施工质量事前预测、事中预防和事后监督工作,就能大大减少楼板裂缝产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