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服务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在无线信号传感器应用网络中研究选择和设计使用各种嵌入式无线服务器的具体方法,论证其可行性与必要性,然后就使用嵌入式无线服务器的软硬件结构选择以及方法特点进行了简单的理论研究、结果分析和实例说明。
  关键词:无线互联网;无线嵌入式;无线网络传感器
  0 引言
  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无线传感器网络也从早期的战场监视等军事应用;领域逐步向环境与生态监视、健康保护、家居自动化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民用领域方向发展。这些嵌入式网络服务器已经能够迅速地自动处理无线网络传感器应用网络的所有数据信息,并同时加强对无线网络传感器应用网络的实时监控。无线数据传感器网络主要指的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处理技术、通信处理技术、网络通信工程学等多种综合手段获取信息和实时处理海量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1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将数以万计传感器节点按照各种自由式的方法对其进行组织或者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网络。构成传感器节点的各个单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字化传输、数据处理、单元及其他能源的供给[1]。无线传感器网络当中的节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汇聚节点,一种是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主要是指网关系统能够在各个传感器的节点当中将错误报告数据从网络上剔除,并与网络上相关的报告数据进行融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和判断。汇聚节点和用户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借助于广域网络或者卫星,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实时地进行处理。
  1.1 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了直接采用数字点对点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链接数字传感器和控制器而逐步形成的数字传感器传输网络的技术雏形,其被称为第一代数字传感器传输网络。随着传感器处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处理网络同时也逐渐具有了对多种重要信息和复杂数据的同时获取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且这个网络可以直接通过与多种传感器微控制器交互相连,组成了一个可以同时获取多种信息,具有多种数据处理综合能力的第二代新型传感器处理网[2]。而从20世纪末以来,现场传感器和总线网络技术逐步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类现场传感器和总线网络,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利用其他的技术手段来直接设计和组建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现场传感器和总线网络。大量的多功能现场传感器被广泛地投入和运用,并且可以直接利用无线通信的技术进行网络的连接,传感器总线的网络也在逐渐形成。普遍认为无线传感器应用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技术发展史,大致可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无线传感器应用网络—有线传感器—无线网络传感器—系列无线传感器应用网络。
  1.2 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一种自发或组织的网络方式将其统一起来并构成一个新的网络[3]。传感器的数据节点需要监控的一个数据,沿着其他一个传感器数据节点的逐次追跳线路进行多次的传输。在整个过程中,所谓的一个节点需要跟踪传输的一个数据,很大概率可能被多个的数据节点一起跟踪并进行逐次追跳处理。经过多次的逐跳后,一个路由器将会得到一个节点的位置,可以汇聚的是数据节点,最后再通过一个互联网或者一个卫星网络连接器来到达一个需要进行管理的节点。用戶同时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多个节点任务,同时实现对运动传感器监控网络的实时配置与运行管理,发布相关监控节点任务和实时采集相关监控节点数据。
  (1)大量的节点传感器运动节点被随机自动部署,通过各种自动和组织的运动方式建立组合,形成一个对于特定目标的运动感觉场和视场。传感两个节点被本地检测接收到的两个目标传感信号在本地简单进行处理之后,通过连接相邻相同传感两个节点的多字串跳线将数据传递运输给未被观测到的节点。用户和其他远程无线任务系统管理工作单位之间可以通过外部无线网络,例如无线卫星网络通信无线网络或者因特网,与各个网络节点之间进行无线互动。观察数据节点将网络传感器向节点网络控制发出节点查询数据要求和网络控制指令,接收器得到由网络传感器观察节点数据返回的关于观察节点目标值的数据。
  (2)传感器的节点必须具有原始数据采集、本土化和网络信息处理、无线数据传输及与其他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协同和工作的技术能力,依据实际应用的要求,有可能会自己携带定位、能源供给补充或移动等功能。
  (3)目标性是指一个网络中最能够对其产生兴趣的物体和它们所属的性质,有时还可能会专门用来指某一种类型的信号源。传感器的节点可以通过接收到目标发射热、红外、声呐、雷达或者震动等信号,获得目标温度、光强度、噪声、压力、行驶方向或转移速度等数据和属性。传感节点对于一个网络中感兴趣的节点所进行的信息采集和获取的范围被称为这个节点的感觉视场,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和感觉视场的整个集合被统称为这个节点网络的感觉视场。例如,当一个传感节点在检测所得到的目标信息量远远大于设定的阀值,必须要将其提交给观察节点上时,被称为有效的节点。
  2 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服务器
  2.1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特点是以嵌入式操作程序的架构设计理论为其技术核心,以充分结合现代电子计算机工程科学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主要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根据不同行业和用户的不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程序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环境等)而进行灵活地设计和裁剪软硬件的应用模块。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从外部的特征上来说,一个基于嵌入式的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功能完善、几乎不需要依赖其他外部设备或者装置就能够独立地运行的软、硬件相互集成的系统。
  嵌入式计算系统最核心的一个基本层次架构是作为中央处理控制单元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中央运算器和中央控制器两个模块,在CPU的架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搭配上了中央存储器接口模块、电源模块、复位控制模块等,基本构成了最小计算系统。由于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的主要产品制造者通常每年都会把许多其他外设元件都全部安装在同一个小型集成电路中,在实际的应用中就更加便捷,这样的一个集成芯片通常被称为集成微控制器。在目前所有传统的嵌入式微控制器模块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扩宽了所有的电源、输出电流传感、输入电压检测、执行器控制模块以及配套的控制软件,并且可以使其组合成一个能够具有特殊控制功能的完整控制单元,被称之为一个新型嵌入式操作系统或一个新型嵌入式应用。
  2.3  硬件结构
  虽然各种具体的嵌入式系统在其功能、外观以及用户界面、运行方式等各个环节上都不一样,甚至千差万别,但基本的硬件架构却是大同小异的,而且它们与普通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部分虽然设计上看起来与其他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部分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也由处理器、内部存储装置、外部设备、I/O接口、图形控制器等部分共同构成,但是由于嵌入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独特性致使其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其实现形态上与普遍的通用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充分满足所有嵌入式系统对于运行速度、体积及功耗的控制要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专门数据等一切需要长期处理和保存的数据,通常并非建议选择使用磁盘这类能够具有高容量且运行速度缓慢的存储介质,而大多数都是选择使用eprom,e2prom或闪存。在一般的通用和嵌入式控制系统中,a/d或者d/a控制模块广泛地应用于温度计测量和自动控制系统方面,这在普通PC和一般的平板计算机中已很少使用。按照实际的市场应用需求及其市场规模,一些大型嵌入式操作系统可能需要重新选择外部数据总线。随着传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整个应用开发场景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嵌入式操作系统趋于用户个性化,根据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可以选择所有用户采用的接口总线。另外,为了针对一些嵌入式处理器的内部边界电路而重新设计的电路测试,处理器中的芯片一般都已经采用了内部边界电路扫描电路测试等的技术。
  3   结语
  嵌入式服务器技术在无线传感器和网络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医疗装备发展、智能家居、设备的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家平.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7(2):19-21,28.
  [2]邝自力.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6(22):29-31.
  [3]刘金娟.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及操作系统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09.
  (编辑 王永超)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己经得到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对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把CBL和PBL教学法于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力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特殊时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CBL
摘 要:大学教育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病毒疫情)时,教育重点将转至在线教育,“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则成为整体教育的重要特点。如何进行设计类课程和实验的在线教学,以及如何进行课程效果及成绩的评定,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针对设计类课程的特点结合在线教育教学模式,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设计成绩评分,并实际应用到“电子课程设计”中。实际教学效果表明,所设计的评分方法可行、合理、客观,有利于提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产运营和生产活动不断产生了大批量的数字信息,学术上称这些数字信息为“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储存这些“数据”。大数据技术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使用常规的软件或者工具对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等操作。大数据技术可分为数据库、数据挖掘、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的高职学情,在数据搜集、数据分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WebQuest教学模式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将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课程思政融入、学习体系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为轴线,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通过一个案例探究该模式下各教学模块的实施方案,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摘 要:伴随计算机及相关行业迅猛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科技产品得到广泛运用。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培养职责,文章着重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讲授知识有滞后性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研究,围绕这些问题阐述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
"电路CAD与电子识图训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具有教学模式单一、偏重于工具软件的操作、教学内容缺少职业岗位训练等弊端。为改变现状,文章以物联网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中加入了真实企业产品案例,重现完整的工作情境,然后通过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程层面达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1+X”证书制度与原有的证书体系相比较,是制度上的重要创新。要使“1+X”证书制度真正的落地实施,职业院校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人才培训培养模式。文章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为例,分析了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哈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针对具体问题制订的措施和实施后的效果,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1+X”
摘 要:随着移动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可实现频谱效率提升的5G移动通信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传统双工通信技术有时分与频分双工模式。TDD是同频率不同时隙进行信号发送接收,全双工通信可实现同时频信息传输,成为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G技术是未来通信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以其高效率获得巨大发展前景。文章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特点,介绍5G移动通信技术关键技术,重点探
摘 要: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高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科学化在线开放课程,并适时优化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文章首先介绍在线课程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作用,然后总结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如评价主体不够多元、评价内容不够丰富、评价手段不够创新,最后探究优化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