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就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工作,还必须重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因为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
一、提高自身素质。取得家长支持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品格、渊博学识的老师,无疑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会引起人们的爱戴,在行动上得到支持和拥护。因而,班主任老师要树立起形象,才能深受家长欢迎。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获得家的信任,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班里有位学生叫小珊,她是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女孩子。有一天,我发现她愁眉不展,呆若木鸡。于是我把她带到操场,边散步边打探原因。原来,她父母吵着离婚,早上她没吃早餐就上学了。于是,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带她到厨房,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让她吃。上午放学时,我便带着她回家。她妈妈了解情况后,对我深表感激。她便把相关情况一五一十地跟我谈开了,并表示以后要多与老师联系,交流情况,还要了我的手机号码。由于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取得小珊妈妈的支持和信任,小珊很快地平静心情,投入学习。
二、应有效地进行家访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把教师和家长比做责任重大的雕塑家。为此。走进家庭、了解家庭、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对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开展这一项工作。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回想两年前,在接班的第一学期的普访中,有过半的家长在我一踏入其家门就问我“是否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有所失误一要不就是不进行家访,要不就是等学生犯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向家长“汇报”。这样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小孩犯了错误时才来家访。其实,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我想都会撞击着学生家长的心,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访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
我曾经教过一个男孩子,因为长得人高马大,自然被班上的小家伙们称为“老大”。可是这位“老大”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三天两头想出一些新花样,领着一帮调皮的学生打打闹闹。一天,他竟然用弹叉来射班上的一个同学的眼睛,幸好没有射中。这件事情性质很严重,我决定亲自找他家长谈谈。晚上我赶到他家家访,他父亲伸手就打了他一个耳光。我事后对他父亲进行工作,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这对家长触动很大,我的工作取得他的支持和理解。这位“老大”在我们的帮助下,慢慢地纠正平时的坏习惯。
三、共商育人方法。实现家校合作
“统一性原则”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倾向,往往造成与班主任老师在教育思想、要求上的不一致。这时,班主任老师在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应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使班主任与家长形成共识。现在普遍家庭子女少,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长大做有用之才;一方面又过于溺爱。许多家长又缺乏教育常识,不能很好地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往中,要适当地针对学生的实际为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出色完成“为人父母”和“为人之师”的双重任务,真真正正地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与学校一起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我们班里有位独生子小玮,长得十分俊俏,学习成绩好,老师见了个个喜爱。刚教他时,他经常请假,还常常欠交作业。问其原因就说肚痛。后来,我了解到由于父母要求过严,孩子压力太大,造成他厌学。随后,我有针对性地跟家长交流有关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讲一些教育方法,请他的爸爸要注意教育策略,培养他的兴趣,结果效果很明显。
四、认真筹备好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教育作用
一般来说,每学期会召开一次家长会。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家长会是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应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
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作为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发言稿,最好将其当作一节“公开课”积极备课,严格确定主题内容。
2,班主任应该在家长会进行当中。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不要让家长过多去发泄平时的不满,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不良的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议程中,多举些与主题有关的正面事例来引起家长的思考,从而让家长达成必须想办法教育子女的共识。
3,有必要的话,应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出席家长会时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一、提高自身素质。取得家长支持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品格、渊博学识的老师,无疑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会引起人们的爱戴,在行动上得到支持和拥护。因而,班主任老师要树立起形象,才能深受家长欢迎。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获得家的信任,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班里有位学生叫小珊,她是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女孩子。有一天,我发现她愁眉不展,呆若木鸡。于是我把她带到操场,边散步边打探原因。原来,她父母吵着离婚,早上她没吃早餐就上学了。于是,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带她到厨房,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让她吃。上午放学时,我便带着她回家。她妈妈了解情况后,对我深表感激。她便把相关情况一五一十地跟我谈开了,并表示以后要多与老师联系,交流情况,还要了我的手机号码。由于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取得小珊妈妈的支持和信任,小珊很快地平静心情,投入学习。
二、应有效地进行家访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把教师和家长比做责任重大的雕塑家。为此。走进家庭、了解家庭、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对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开展这一项工作。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回想两年前,在接班的第一学期的普访中,有过半的家长在我一踏入其家门就问我“是否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有所失误一要不就是不进行家访,要不就是等学生犯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向家长“汇报”。这样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小孩犯了错误时才来家访。其实,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我想都会撞击着学生家长的心,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访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
我曾经教过一个男孩子,因为长得人高马大,自然被班上的小家伙们称为“老大”。可是这位“老大”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三天两头想出一些新花样,领着一帮调皮的学生打打闹闹。一天,他竟然用弹叉来射班上的一个同学的眼睛,幸好没有射中。这件事情性质很严重,我决定亲自找他家长谈谈。晚上我赶到他家家访,他父亲伸手就打了他一个耳光。我事后对他父亲进行工作,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这对家长触动很大,我的工作取得他的支持和理解。这位“老大”在我们的帮助下,慢慢地纠正平时的坏习惯。
三、共商育人方法。实现家校合作
“统一性原则”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倾向,往往造成与班主任老师在教育思想、要求上的不一致。这时,班主任老师在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应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使班主任与家长形成共识。现在普遍家庭子女少,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长大做有用之才;一方面又过于溺爱。许多家长又缺乏教育常识,不能很好地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往中,要适当地针对学生的实际为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出色完成“为人父母”和“为人之师”的双重任务,真真正正地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与学校一起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我们班里有位独生子小玮,长得十分俊俏,学习成绩好,老师见了个个喜爱。刚教他时,他经常请假,还常常欠交作业。问其原因就说肚痛。后来,我了解到由于父母要求过严,孩子压力太大,造成他厌学。随后,我有针对性地跟家长交流有关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讲一些教育方法,请他的爸爸要注意教育策略,培养他的兴趣,结果效果很明显。
四、认真筹备好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会的教育作用
一般来说,每学期会召开一次家长会。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家长会是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应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教育。
在组织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作为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发言稿,最好将其当作一节“公开课”积极备课,严格确定主题内容。
2,班主任应该在家长会进行当中。控制好整个会议进程,不要让家长过多去发泄平时的不满,从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不良的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议程中,多举些与主题有关的正面事例来引起家长的思考,从而让家长达成必须想办法教育子女的共识。
3,有必要的话,应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出席家长会时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